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和苏联的市场化转型走了不同的道路,经济绩效也有很大不同,转型成效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转型的“初始条件”不同,还是由于选择的转型路径和政策不同?基于“后发优势”理论,采用反事实分析架构,对中苏转型“初始条件”的比较分析表明:从工业化的历史、战略及所形成的结构和体制上看,中国和苏联在市场化转型之初有很多相似之处,“初始条件”区别并不大,苏联与中国一样具有“后发优势”,而且苏联具有更好的“后发优势”实现条件,但是苏联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化转型的成效并不主要取决于转型的“初始条件”,而主要取决于转型的“路径选择”;中国市场化转型的成功,应该主要归因于选择了正确的转型道路和适宜的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消费税制度始于1994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一些不足逐步显现:一是征税范围具有鲜明的“工业性”特征,仅限于对消费品征税,而未涉及正在兴起的服务业;二是税制绿化程度不高,与“新常态”经济下产业向生态绿色转型的要求不相符.从这个背景出发,扩大征税范围、优化税率结构和调整征税环节是消费税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转型的社会资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是当前国内外经济研究者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转型经济需要构造以社会资本为纽带的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综合经济发展体系。我国在转型过程中应当培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社会资本。进行新型社会资本投资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谷克鉴教授的又一部新作《中国的经济转型与贸易流动-基于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理论考察和计量研究》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建设成果正式出版。该书是对经济转型与开放高级阶段中国贸易流动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结论,是一部较出色的关于中国的经济转型与贸易流动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化与行政法治建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着行政法律制度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行政法律制度的运行也改变着社会文化,生成新的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着行政法治建设与社会文化不相适应的现象。社会文化与行政法治建设的对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梳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行政法治建设之中;二是培育与现代行政法治相适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程中 ,我们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 ,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文章就中国经济转型中第三配置失效的主要表现、形成机理及其制度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第三配置失效及其制度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程中,我们不仅面临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而且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第三配置失效问题,本就中国经济 转型中第三配置失效的主要表现,形成机理及其制度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建立在不完全信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转型理论独树一帜,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提出必须破除关于“市场和市场社会主义”的六个神话的羁绊;主张体制转型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目标相统一的转型模式;强调政府对转型的主导作用及信息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受到转型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或正在进入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对厘清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内涵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关于国家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学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属性出发,对经济社会学组织制度学派和历史制度学派关于国家经济治理的理论演化脉络进行梳理,揭示了后发国家中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进行、互相建构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和经济行为的市场化转型 ,一方面推动了市场体系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活跃与繁荣 ;另一方面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市场秩序混乱和交易行为失控 ,致使经济纠纷猛增。本文对商业欺诈和行政垄断这两类市场交易行为及其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剖析 ,提出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 ,实施“反欺诈”和“反垄断”的对策和措施 ,以切实保障消费者和工商企业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巨大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是效益更高的市场经济制度结构替代计划经济制度结构的过程.正式制度环境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协调统一、相互融合是市场经济制度结构得以确立和维持的内在本质要求.农产品流通市场制度变迁的方式只能是在政府领导下局部推进、双轨过渡,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的民营商业银行,有助于调整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使金融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我国民营商业银行的建立应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路径,要因时因地,逐步推行.发展我国民营商业银行可以选择改造式发展模式,即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对现有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成为新的民营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面临着"低能力国家"、"低质市场经济"、"民主形式主义"、"非理性民粹主义"等诸多陷阱。应对转型陷阱的出路在于加快国家建构,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预算不仅是一种效率工具和控制工具,它还是现代社会实现国家建构、创新公共治理的关键,在突破转型陷阱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预算宪则",可以对经济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控制与责任机制,可以对政治和社会秩序建构;通过预算的信息表达与协商,可以对公共理性建构。为提升预算的建构力,需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转型经济学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而兴起的。转型经济学不同于标准的西方经济学,也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采用制度分析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些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转型经济学的理论对研究中国转型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国机械产业上市公司1999-2002年的有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产权、竞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转轨经济中,股权结构和市场竞争都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而且产权与市场竞争的相对重要性是“状态依存”型的。在转轨的初期和中期,产权改革似乎更重要,而在转轨的后期,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则变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征信通过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条途径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对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优胜劣汰”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流通的迅速发展,其在发挥生产和消费连接纽带作用的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驱动效应,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流通发展较快的区域,该效应更为显著。文中基于现有流通与经济转型研究成果的梳理,同时结合流通在经济转型中的现实表现,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对外贸易和要素配置及效率等方面设计测度经济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剖析了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并以珠三角为例考察该驱动机制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权并不简单地与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但就自身性质而言.分权却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悖的,这就决定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分权化改革必将破坏计划经济集权的体制基础。分权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相容性,使得在市场经济中成功地进行分权化改革至少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在新旧体制并存的转轨时期.为了分权化改革的成功,我国应注意处理好分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