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浦东新区规划目标,将川沙新城、唐镇新市镇、曹路新市镇、外高桥新市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就业充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居住舒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城建设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城市化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笔者认为,以新城、新市镇建设为支点,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应该成为辽宁省沿海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新城、新市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枢纽,必将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而它作为城乡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也是转移农业人口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新城、新市镇战略关系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未来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和农业人口转移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20日,家住唐镇的魏阿姨一早挤公交车跑到浦东展览馆,她在唐镇新市镇的规划图面前停留了很久,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喃喃自语:"阿拉马上要成为城里人了,阿拉唐镇将变得越来越美了!"不只是唐镇,外高桥、川沙新城、曹路镇也将轰轰烈烈地开始新市镇建设。在浦东展览馆举  相似文献   

4.
根据市委、市政府"三个集中"的要求,新区于2004年推出了功能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在川沙、外高桥、曹路、唐镇建设4个新市镇。川沙新市镇作为上海市及浦东新区东西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是联结上海中心城区和浦东国际机场的纽带,也是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核心镇。根据区委、区府的统一部署,川沙新市镇开发建设于2006年初启动。在新区主要领导的亲自  相似文献   

5.
汤世春 《改革与开放》2014,(19):24+34-24
南京主城空间资源紧张,新市镇是推进土地集约的重要平台。2012年,南京提出建成60个新市镇,构建"1个主城-3个副城-8个新城-60个新市镇-1300个新社区"的新型城镇结构体系。东屏镇是南京市重点发展的新市镇,探索东屏镇服务业发展对其他新市镇发展服务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香港新市镇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香港新市镇建设是香港解决经济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到目前为止,香港新市镇建设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变迁,并正在进行着"第四代"的建设;从新市镇建设中可以看出,香港新市镇实质上是霍华德花园城理论的延伸,它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 《天津经济》2006,(12):34-38
由于天津市东丽区各新市镇将建成区域内的中心性城镇,其规模大于一般乡镇,为丁充分发挥集聚与辐射作用,成为天津市Ⅸ和滨海新区的反磁力中心,在规划中凶地制宜地将多个有经济、社会、文化联系的乡镇(街道)统一规划建设成了一个新市镇,如军粮城(无瑕)新市镇和新立(幺六桥)新市镇。此种统一规划中,各利益主体问容易产生矛盾。常用的方式就是调整行政区划,即将各个乡镇合并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见效快,新市镇集聚能力能得到显著增强,但其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本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宜进行频繁调整;同时,区划调整成本高,调整后干部分流、资产清理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因此新市镇开发中需要探索其他更为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市镇应孕育出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气象、新的治理理念、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祈愿新市镇,就是祈愿上海的明天,中国的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上海新市镇     
新市镇应孕育出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气象、新的治理理念、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祈愿新市镇,就是祈愿上海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浦东新区为了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完成城市化布局,总规划面积近70平方公里的川沙新城、唐镇、曹路、外高桥四大新市镇齐齐亮相。浦东新市镇的规划目标是将川沙、唐镇、曹路、外高桥这四大新市镇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就业充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居住舒适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市镇,成为功能区域的核心区。浦东新市镇规划方案一落定,就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国外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呢?为了取其精华,本文特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这四个国家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供我们的浦东新市镇规划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川沙新市镇面积居新市镇之首川沙新市镇规划范围为川南奉公路、迎宾大道、川杨河、华东路、三灶浜、唐黄路围合的区域,占地面积约20.46平方公里,是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核心城区,以旅游服务、临空配套服务和历史文化为特色,人口规模控制在2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陈行 《重庆与世界》2013,30(2):11-13
解读香港新市镇建设的历史过程,分析新市镇建设与轨道交通的关系,梳理香港"TOD"开发模式的经验与不足,总结"TOD"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为采用"TOD"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交通与土地一体化开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地铁新市镇就是这一战略下的产物。依托轨道车站在城市外围发展的新市镇,不仅吸收了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缓解了主城拥堵的局面,更是通过轨道交通实现了城市的有序扩张。文章通过对地铁新市镇功能、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阐述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对于地铁新市镇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强调了站城一体化开发涉及的两个层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新都市主义与新市镇建设理论是旨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于美国。这种全新的理论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都被积极实践,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引入该理论发展我国的都市和市镇成为一个探索性较强的课题,用何种方式在理论和我国城市发展实践之间形成对接,也就成为值得细化研究的系统性任务。天津市东丽区"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中首次引入了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表示东丽区城市化规划建设将在"在城市化的郊区发展中,对城市边缘区进行重构"这一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全面的理论准备和研究支持。《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从宏观的历史、现状到微观的区内条件因素分析,对东丽区的资源禀赋、运行模式、制约因素等众多问题做了多方位解读。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刊登了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读者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新市镇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都市主义与新市镇建设理论是旨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于美国。这种全新的理论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都被积极实践,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引入该理论发展我国的都市和市镇成为一个探索性较强的课题,用何种方式在理论和我国城市发展实践之间形成对接,也就成为值得细化研究的系统性任务。天津市东丽区“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中首次引入了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表示东丽区城市化规划建设将在“在城市化的郊区发展中,对城市边缘区进行重构”这一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全面的理论准备和研究支持。《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从宏观的历史、现状到微观的区内条件因素分析,对东丽区的资源禀赋、运行模式、制约因素等众多问题做了多方位解读。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刊登了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读者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杨效国同志自1998年至今担任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街塘洼村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军粮城新市镇建设的过程中,他以身作则,积极推动军粮城新市镇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实际行动做新市镇建设的先锋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相似文献   

17.
在浦东新区的版图上,外高桥区域像是翘起在浦东东北部的一枚"金拇指"。这里,既洋溢着高桥古镇400余年的历史古韵,又充满着外高桥海港10余年开发的现代色彩。今天,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外高桥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建设新市镇,向海港型现代化新型城区迈进。  相似文献   

18.
新都市主义与新市镇建设理论是旨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于美国。这种全新的理论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都被积极实践,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引入该理论发展我国的都市和市镇成为一个探索性较强的课题,用何种方式在理论和我国城市发展实践之间形成对接,也就成为值得细化研究的系统性任务。天津市东丽区"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中首次引入了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表示东丽区城市化规划建设将在"在城市化的郊区发展中,对城市边缘区进行重构"这一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全面的理论准备和研究支持。《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从宏观的历史、现状到微观的区内条件因素分析,对东丽区的资源禀赋、运行模式、制约因素等众多问题做了多方位解读。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刊登了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读者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经济》2014,(3):67-68
正一、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市场化发展1.进一步扩大现代建筑产业化建设工程范围,2014年拟在三环内以及浑南新城、沈抚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工程中强制推行,同时向新城新市镇、沈阳经济区城市辐射和扩展,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20.
新都市主义与新市镇建设理论是旨在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于美国。这种全新的理论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及我国的台湾、香港都被积极实践,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引入该理论发展我国的都市和市镇成为一个探索性较强的课题,用何种方式在理论和我国城市发展实践之间形成对接,也就成为值得细化研究的系统性任务。天津市东丽区"十一五"城市建设规划中首次引入了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表示东丽区城市化规划建设将在"在城市化的郊区发展中,对城市边缘区进行重构"这一新都市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这是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全面的理论准备和研究支持。《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从宏观的历史、现状到微观的区内条件因素分析,对东丽区的资源禀赋、运行模式、制约因素等众多问题做了多方位解读。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刊登了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读者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