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可儿”一词是在蒙古族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的演变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历史变迁,成为人们观察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化石”。同时,它也给我们说明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变化、丰富和发展。而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平 《发展》2002,(10):37-41
2002年2月22日,作为第374位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外国元首——美国总统布什感叹道:“长城依旧,而中国却今非昔比”。近十年来,中国的巨变为世人所瞩目。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将辐射未来的变化——近年社会的高速前行正在逐步勾勒出21世纪中国的清晰轮廓。今年秋,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将为中国今后的道路提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时刻。为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这次大会的重大意义,《北京…  相似文献   

3.
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比如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城就像一本教科书,对旅行者来说,畅游不同的博物馆其实是在寻找这座城市或者国家的过去,也是在探索她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未来经济竞争,将鹿死谁手?世界经济态势和南北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最近,英国颇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经济学家》载文对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西方世界出现了议论所谓新的工业革命的热潮。早在1970年,工人和记者出身的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发表了《未来的振荡》一书,论述了人类的未来社会,指出美国正酝酿着重大的社会和技术变化,引起了美国思想界的轰动。1980年他又发表了《第三次浪潮》,更加深入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未来学观点。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所谓"第三次浪潮文明"的新时期。按照他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精神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无形支柱。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是人类社公文明的历史记录,是一个国家或部门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大措施,是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精神文明档案则是势在必行。精神文明档案就是记载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建设的历史,是…  相似文献   

9.
宋妮娜  金玲 《魅力中国》2014,(10):335-335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装饰装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建筑装饰装修的低碳、绿色、环保理念,打造宜居建筑。本文将阐述低碳控制理念的重要意义,并简要介绍低碳控制在建筑装修装饰的全过程各阶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的溯源当人类对自己创造的社会失去了关怀,就应该有人重新去把她拥进胸怀。在1993年第9期的《上海文学》上,由王晓明、张宏、徐鳞等人率先呐喊——《旷野里的呼喊: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文学的危机仅是一个标志,从整个社会的大文化来看,人们的生存环境中的精神生活已经丧失了审美想象力,随之的结果是跟随商品经济的大潮而泛起金钱烫发的热情,由金钱而推导的新社会关系。由此,对社会的关怀,便变成了纯粹对金钱的关注和全身心投入,昔日以审美为精神导向的社会规范化已趋向全面萎缩。呼喊重建人文精神,正是人类把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庞志明 《魅力中国》2008,(2):190-192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型制的大变革,即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我们称之为生态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大进步,同时引起人类住区(城乡)结构和本质的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态城市研究因此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世界前沿与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欣  马翠莲  龚艳  吴遐 《沪港经济》2008,(11):32-36
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传统和现代的交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人们似乎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最准确、最恰当的词句,来概括上海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但也许,这才是今天上海最根本的特质——变化无处不在,而最根本的改变,还在于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13.
告诉你浦东新区的一天发生了什么变化文/翟金复,叶绍骅即将出版的《浦东新区统计年鉴──1994年》的一系列统计数字,给人们描绘出一幅浦东新区1993年一天中社会经济活动朝气蓬勃、兴旺发达的生动景象。1.供电。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人们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  相似文献   

14.
柏进 《浙江工商》2001,(7):24-25
人类社会正在逐步告别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同样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尤其是日后变化迅捷的经营环境,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组织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综观国内外企业组织架构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变化。其变革的主要趋势可概括为: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虚拟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6.
阿尔温·托夫勒是美国的未来学家。生于一九二八年,当过工人、记者,担任过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未来研究所的顾问,康乃尔大学的客座教授,《幸福》杂志的副主编。《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是托夫勒专门论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及未来面貌的著作。《未来的冲击》发表于一九七○年。作者指出:所谓未来的冲击,就是“在尚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未来的到来所引起的令人目眩的困惑”,它是“社会中比例变化骤然加速的产物”,“是在旧文化上烧制的新文化的结果”。《第三次浪潮》发表于一九八○年,是前书的续编和发展。在这本书中,托夫勒通过对技术变化和社会变化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他从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对于知识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指: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与经验的总结。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对于知识的内函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现在知识的范畴已经突破了认识和经济学的界限,开始进入到实践创造的领域,这就是说,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结晶,更是从事实践的思想工具与手段。知识的内函已经覆盖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对客观世界的全面反映,同工业经济社会要比较,知识经济社会在发展的动力,产业内容,效率标准,管理重点,生产方式,生产的时间与空间的集中程度,劳动力结构,社会主体等方面,都将会发生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在未来的社会,作为知识经济重要基础的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从而改变社会生主产,生活方式,社会的产业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成为社会分配财富的重要标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2)唤起和不断满足人的生态需要;(3)改进社会消费方式、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4)改进社会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劳动生活;(5)改变了人的物质价值观,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态消费:人类消费行为发展的深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松茂 《特区经济》2005,(10):50-52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来源于人类的欲望(需求),表现为经济行为,就是消费。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消费是和自然相联系的文明消费。到了18世纪后期,踏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一方面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刺激了消费规模的扩展,另一方面则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达国家,消费,尤其是浪费成了当时社会中表现价值、差别的地方。20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人的满足由两类构成:需要和欲求……人类的需求可能是没有边际的,但大体能分作两种:一种是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必不可缺的绝对需要,另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能使我们超过他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即将跨入了 2 1世纪 ,人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注视着未来。社会生产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人民生活富足美满 ,一派歌舞升平 ,太平盛世 ,但是人们更应看到在新的世纪里 ,战争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没有消亡的怪物。众所周知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 ,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战争的这一属性决定了战争是一种科技水平 ,物质力量、精神力量、指导能力与人心的竞赛。而从“本原的东西”上讲 ,则是物质力量的竞赛 ,是科学技术的竞赛。因此 ,人类制造战争工具的水平 ,体现着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