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3年7月8日-12日在美国华盛顿启动首轮TTIP谈判,初步确定协定谈判框架内容,到2015年10月23日在美国迈阿密举行TTIP谈判达成关税减让方案结束时,共经历了11轮谈判。TTIP谈判涉及内容包括关税减让、投资、服务、监管、政府采购、能源和原材料、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等20项议题。一旦美欧TTIP协定谈判取得成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全部经济总量约占全球 GDP 总额的40%,对外贸易总量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并给双边带来高达2427.62亿美元的经济贸易利益,这势必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欧在TTIP问题上存在三个重大缺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盟和美国共同打造了现有的国际贸易体系,并一度成为主要受益者。经过一番否认和纠结,欧盟已承认新兴经济体融入全球贸易体系致使欧盟全球影响力有所丧失,并立志同"价值观相同的国家和地区实行联盟",在此境况下,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再次得到了美国与欧洲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欧盟与加拿大已于2014年9月达成全面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而欧盟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也已经完成了第八轮的谈判。CETA与TTIP被认为是目前引领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的风向标,其中涉及的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内容不仅使外界将其定义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将影响之后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标准制定。本文通过分析比较CETA和TTIP中涉及的政府采购的内容来探讨未来国际贸易中政府采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7月8日,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第一轮谈判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启,计划两年内结束。TTIP预计每年将给美欧带来上千亿美元的收益,这是美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关键一步,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将产生深远影响。TTIP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议,覆盖约50%的全球经济产出、30%的全球贸易和20%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伦敦的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估计,消除关税和减少监管障碍的雄心勃勃的协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3月15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全面启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下简称TPP)以来,不断有国家加入TPP谈判。2013年6月,美欧也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下简称TTIP)谈判。TPP和TTIP可以看作是金融危机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掀起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如果谈判成功,将使世界贸易秩序发生巨大变化,也会对我国的经贸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有国外学者曾公开宣称:TPP+TTIP=EBC(everyone but China,唯独不包括中国),甚至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将面临"二次入世"。面对严峻的世界形势,中国应如何应对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陆燕 《国际贸易》2014,(2):44-48
正美国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谈判自启动后虽经历波折但仍在预定时间框架内,双方期望在2014年年底前达成最终协议。美欧集聚了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美欧自贸区经济贸易规模超过现有的任一自由贸易协定。无疑,美欧经济一体化安排将对美欧经济增长、世界经贸格局变化、国际经贸关系调整及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等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参与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9月19日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将在12月于香港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努力促成农产品贸易协议,但其他发达国家必须首先做出让步。曼德尔森在欧洲议会一个关于市场准入的研讨会上说,要想使多哈回合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就必须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但他同时指出,在其他发达国家做出让步前,欧盟不会有任何行动。曼德尔森在研讨会上还对开放全球服务业市场谈判无实质进展表示担忧。美欧等发达国  相似文献   

8.
王磊 《大经贸》2004,(4):85-85
WTO 观察欧盟对英实施贸易报复由于美国迄今为止未能满足欧盟的要求,废除旨在为美国出口产品提供"变相补贴"的《外销公司法》,从3月1日开始,欧盟对美实施欧美贸易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制裁,对进口的约1800种美国产品征收高达40亿美元的惩罚性关税。素帕猜要求美国在多哈谈判中领头WTO 总干事素帕猜2月26日在华盛顿警告说,多哈回合谈判"面临更多的冲突和不确定性"。他强调.美国的领导对于世界贸易体系和谈判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MT0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是发展中国家守住的最后堡垒,但未来的贸易格局肯定是以TPP和TTIP为代表的更高层次的自贸协定。2013年11月26日-29日,由中国主导的第三轮中日韩FTA谈判在东京举行,这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的第一轮谈判。谈判的最大成果是:讨论了协议草案和关税减让表。其中,关税减让表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3月中旬举行的WTO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谈判中,巴西和印度认为美国和欧盟提议削减工业品关税将会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3月18日举行了市场准入谈判组会议,“NAMA谈判周”就此结束。NAMA谈判周上,成员们举行了一些非正式的双边和诸边会议,以及3月16日举行的讨论技术性问题的所谓的“D房间”会议。  相似文献   

11.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律稳定性、重塑投资保护和公益管制平衡的内在需要,也有与美国保持竞存、与其进行TTIP谈判、共同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外在需要,为中国对外谈判FTA/BIT时如何构建“中国理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美国启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以实现"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2013年宣布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新规则。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正加速酝酿制定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其中,环境因素已成为新规则考虑的核心内容。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席卷全球,成为全  相似文献   

13.
TTIP旨在建立跨大西洋彼岸的共同自由贸易区,谈判历时5年,从搁置到重启,再到搁置,进程曲折。TTIP第15回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市场准入、监管等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在贸易关税减让条目、服务贸易、劳工问题、政府采购、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上始终存在分歧,最终TTIP能否取得谈判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美欧双方在这些敏感领域做出让步和妥协。在这些议题中劳工问题、政府采购、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一直是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短板。面对来自TTIP的挑战,中国应重视规则不够健全的领域,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的谈判,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外贸易》2014,(3):13-13
2月18日,美国和欧盟在华盛顿结束了自贸谈判进展评估会议,为将于3月在布鲁塞尔开启的第四轮自贸谈判提供方向指引。美欧自由贸易谈判正在逐步向前推进,但是下一阶段的谈判将更加困难。同时,双方各自内部的政治阻力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张向晨 《WTO经济导刊》2003,(4):F003-F003
2003年3月的日内瓦,WTO农业谈判正在紧张进行。会场外,一位韩国国会议员绝食多日,抗议开放农产品市场,听到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协议的消息,遂起身离去。 农业是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重点和焦点。整轮谈判最后能否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之间能否就农业问题达成妥协。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实际上就是美国从它提出的彻底自由化的“终点”一点点后退,而欧盟及日本等从拒绝开放市场的立场一步步向前挪动的过程。新一轮谈判开始后,美国故伎重演,以自身农业的竞争力为依托,提出非常激进的贸易自由化提案,试图逼欧盟就范。欧盟等则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和“非贸易关注”,并将农业谈判与其他议题的谈判进展挂钩,和美国周旋。  相似文献   

16.
《WTO经济导刊》2009,(10):8-9
根据9月初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新德里小型部长级会议做出的决定,“休眠”14个月的多哈回合谈判9月14日在日内瓦艰难重启。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的代表聚在一起举行闭门会议,磋商确定下一阶段谈判的议程、路线图和时间表等问题,以寻求朝着2010年内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7.
双边动态: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进入市场准入谈判阶段;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就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举行第3轮会谈;欧盟将重新审查与中国的贸易关系;美国与日本就恢复美国牛肉进口进行谈判;美国将与韩国举行首轮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区域动态:东盟9国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欧盟与部分拉美地区国家宣布启动自由扭易区谈判;多边动态:欧洲商界呼吁世贸组织谈判不能半途而废;土耳其要求世贸组织就纺织品问题制定工作计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探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万莉 《价格月刊》2006,(2):31-32
一、中国与美、欧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及进展2005年1月1日,根据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国际纺织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制度。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份额。然而,就在配额取消仅3个月之后,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就以自2005年1月1日以来中国纺织品对美、欧出口激增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实施配额限制,以保护美、欧纺织服装业制造商的利益。2005年4月美、欧分别启动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程序。4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3类纺织品的“特保”程序,宣布向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更有甚者,美国在没有和中国举行任何磋商的情况下,于5月23日和27日单方面先后对中国7种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欧盟委员会则发布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规定了欧盟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的条件和程序,先后对10余种中国纺织品启动了设限调查。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就T恤衫和亚麻纱两类纺织品的进口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请求,要求对这两种纺织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根据WTO相关规则,中国与欧盟的磋商期为15天,也就是在6月11日,若中欧双方无法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欧盟将决定是否对中国T恤衫和亚麻纱实施“特保”措施。2005年5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与到访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问题举行了第一次谈判,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片案,2005年6月10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为首的欧盟贸易代表团与商务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于2013年6月启动谈判,这是美国推行新生代自由贸易协定的最新发展。《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设定的高标准,将会影响全球贸易体系的规则制定,并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一方面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传统自由贸易协定与新生代自由贸易协定博弈;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研究并吸收新规则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9月9日开始的一周是漫长的。146个WTO成员,35个观察员的部长们和76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聚集到了加勒比海滨的墨西哥小城坎昆。这里由于在1981年举行过南北对话峰会而闻名于世界。欧盟贸易委员拉米在9月8日的《金融时报》上著文说,近几次WTO部长会议都在海滨举行,包括西雅图、多哈以及此次的坎昆,也许人们是希望借助海风吹散笼罩在WTO谈判上空的迷雾。从2001年底开始的新一轮谈判一直鲜有突破。会前各方就公共健康和知识产权问题达成的共识可以勉强算作一个好消息,但也是姗姗来迟。人们都在等待着主要的玩家们率先出牌。8月11日,WTO里的两头大象终于打破了沉寂。美国和欧盟就谈判中的焦点农业问题达成了妥协,从此揭开了坎昆的序幕。美、欧妥协后转为联手向发展中成员施压,要求他们开放市场。为应对这种形势,先后共有23个发展中成员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盟,提出了一份和美欧针锋相对的提案,要求发达成员取消农业出口补贴、大幅度减少国内支持和降低关税,而发展中成员应享受特殊和差别待遇。坎昆会议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是,是否启动包括投资等内容的“新加坡议题”的谈判。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成员反对在没有就谈判模式问题达成“明确一致”的情况下启动谈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