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家为解决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在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富起来的省市也有责任全力支援中、西部省市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那么,发展中、西部经济的突破口是什么呢?中、西部面积75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78.85%,人口61139万,约占全国人口的50%,这样大的面积和人口,要把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不是轻易之事,这就要在战术上找到一个能推动全局的突破口,国家计划中的发展长江流域经济带,就是这个突破口。长江从西到东横贯中国整个大陆,位于中国心脏偏南,沿江省区地下矿藏丰富,…  相似文献   

3.
资料信息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增速位居西部前列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西藏经济增长速度位居西部各省份前列。“十五”计划前4年,西藏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12.5%,高于全国年均8.6%的增速, 同时也高于西藏“九五”时期10.7%的年均增速。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西藏 GDP增速分别为12.8%、12.9%、12.1%和12. 3%。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0,(3):79-79
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经济数据公报日前已陆续公布。从GDP绝对值来看,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继续保持总量优势,位居全国前四。排名较去年相比,江苏省赶超山东省,位居第二。东部12省全年完成经济总量205569.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58.68%,较三季度相比,比重有所下降:中部地区GDP总量95354.31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7.22%:西部地区经济总量49424.73亿元,占14.11%,相比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重略有上升(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张宏 《发展》2009,(8):25-26
一、甘肃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必须加强经济与金融之间良性互动 (一)甘肃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缓慢、金融发展滞后,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良性互动。一方面,甘肃省经济金融总量很小,人口虽占到了全国的2%,但到2009年6月末,GDP、存款、贷款都分别仅占到全国的0.9%、0.95%、0.84%,人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虽然近些年西部一些地区经济年均增速超过了20%,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实际统计资料,构造反映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统计数据,对被解释变量GDP和解释变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描述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量化的角度揭示这些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比较分析这些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差异,剖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西部问题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做大做强西部保险业的基本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1.保险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同步,保费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西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9.6%,人身保险保费占全国保费收入的15%,保障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截止2001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保费总收入343.1亿元,不到全国总保费的1/5,与其在全国的国土资源面积、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保险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并育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宏 《发展》2012,(10):5-5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非常滞后。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甘肃仅为52亿元,排在西部11省市区的第8位;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5%,甘肃仅为1.26%。因此,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4,(1):79-79
2013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i0.6%,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固定投资增速大多接近30%。此外,由于双边贸易进展良好,西部地区对外进出KI总额的增速相当明显。就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仍位居前列,但西部地区的CPI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面板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的进口额和GDP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在短期内,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小是中部地区,在长期,西部GDP增长对进口额影响最大。中国经济增长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0,(6):78-78
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数据日前陆续公布。从GDP绝对值来看,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继续保持总量优势,位居全国前四。东部12省第一季度完成经济总量51023.1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60.62%;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使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GDP增幅达9.5%左右,与去年持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五级财政框架中,县乡级属于基层政权。县域国民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支撑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截至2001年1月,我国有2073多个县,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3%,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左右,县城GDP达5.2万亿元,占总GDP的52%,这就  相似文献   

14.
华果 《上海经济》2009,(9):66-67
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经过季.节因素调整后,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0%,相比于第一季度6.4%的降幅,美国经济的滑坡速度已经趋于温和。第二季度的GDP主要靠净出口与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所提振,分别拉动了1.4%和1.1%;固定投资和去库存对GDP的拖累减弱,分别为-1.8%和-0.8%。  相似文献   

15.
黄浦 《中国经贸》2009,(13):90-90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08年中国区域运行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全国各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全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1%、12.2%、12.5%和13.4%,比上年分别回落3.1个、2个、2个和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201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广西经济继续实现陕速增长,全区GDP达到9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全国快3.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创3年来新高,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一,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七、西部省区第二。  相似文献   

1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局性的扶贫大决战。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通过扶贫工作创新,加快云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西部大开发是全局性扶贫大决战   改革开放 20多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地区差距和个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最为突出的时期。   1、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与相对贫困现状分析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地区经济增长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之一。以人均 GDP为例,高收入组的广东珠海、深圳等地人均 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00%,而低收入组的云南文山、贵州黔西南等地人均 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50%以下。 1979年- 1992年间, GDP平均增长率最高的省份广东为 13 3%,最低的黑龙江为 6%,相差 7 3个百分点。 1992年以来出现了更大的差异性, 1992年 GDP增长最高省份江苏为 26 2%,最低的黑龙江为 6 5%,相差 19 7个百分点。最富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绝对差距也在...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经济增长与内蒙古经济战略的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蒙古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自2002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城市建设等新兴产业拉动下,出现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内蒙古的产业优势与中国产业升级相契合,形成了推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使得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西部经济指标:内蒙古上半年GDP、城乡人均收入等7项经济指标增速名列西部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均名列西部12省第一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63.46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嵬 《北方经济》2007,(4):99-101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本文利用1992—2002年间东、西部FDI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测算了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FDI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东部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和国家政策方面分析FDI大多选择东部舍弃西部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的招商引资能力,纠正FDI在地域上分布的非均衡性,避免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安塞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石油工业强县、绿色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0.35亿元,较上年增长19.9%,财政总收入16.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75亿元,分别增长20.28%和17.24%;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净增427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了3.94%,单位GDP能耗下降5%。2006年、2007年,安塞县连续两年跨入了西部百强县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