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新政     
北京市政府日前对2005年到2007年的城市环境建设工作做出部署并定出任务分解和时间表,将在城八区及14个卫星城开展改造城市村庄、拆除违法建设等10方面工作。其中,奥运场馆及区域周边城市村庄的整治工作将优先安排,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在整治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市政道路、绿地、生活服务设施和城市避险场所.形成一批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未来3年内,北京市将新建280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垃圾楼,2500座垃圾房,全市平原地区范围内实现垃圾密闭化。  相似文献   

2.
项目动态     
四川:将新建或改建1381个避难场所;靖江:3年将投8.7亿元建设电网;浙江:杭州交通集团5年内投入495亿元提速交通  相似文献   

3.
近日,陕西省建设厅转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快编制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要尽快将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作为独立篇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并完成。已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要在此基础上专题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相似文献   

4.
孙建昌 《走向世界》2008,(13):39-41
"在全国范同内建立公共应急避险的机制,要有公共应急避险的场所.灾后最建的时候,要把应急避险考虑进来,在公共场所,像学校、医院做强制的高要求.把应急避险场所放任最高位置."专家们再次重申建没中的避险--一个用生命换来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5.
城市管理需要公众参与,公众有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城市社区组织公众参与既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城管水平的提高。提高公众参与要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同时让公众在参与中得到信心和实惠。要研究公众参与的特点、设计载体,巩固成果,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T-CITY”建设的经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不能过多地依赖于政府,还需凝聚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要把公众体验和群众满足作为检验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试点,这是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2011,(9):84-85
8月26日,为进一步提升技术监督水平,有效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在北京生命科学园正式开始建设新的检验场所,全面提升首都药品检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智慧城市建设信息的重要来源。为探究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现状,对微博平台中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文本数据进行研究。运用LDA(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得到公众关注的6个主题,运用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得到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情感倾向分布,并对消极文本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公众关注的主题可分为数字经济、技术应用、股票市场、人工智能、社会民生、政策发展,且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普遍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王博 《东北之窗》2014,(6):18-19
什么是“平安城市”?这是近段时间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场所更加安全,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安防网络来保证整个城市的安全,运用科学、先进的技防手段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在这种前提下,城市安防应急系统的建设将显得愈发重要。打造平安城市,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  相似文献   

11.
大使馆馆舍不可侵犯。这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明确规定的使馆特权。正因为这种特权,大使馆也成为一些逃犯寻求“外交庇护”的避难场所。但是,每一次外交庇护,都是一道摆在两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通风和日照空间,道路承接周边地块汇水的重要通道,承担行人和驾车者的视觉观赏路径,也承担城市应急防灾和避难的场所,在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道路雨水从地面汇入雨水口,然后由市政管道排出,这种直排形式造成了道路交通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雨水资源流失,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中,可以借鉴海绵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经济的动荡,把贵金属作为避险工具的传统功能演绎的淋漓尽致。 在目前通胀压力巨大的环境下,贵金属无疑是最好的避险工具,白银作为工业必需品,消耗量巨大,白银的存量70年前是黄金的10倍,而现在变成了1/5,以后将会变得更加稀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必须建立城市管理的多元主体模式,倡导广泛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是城市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达到公众满意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目标,城市政府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以公众满意作为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理论中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结合对某城市新区问卷调查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来体现公众参与及达到公众满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部冠名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市有关部门将抓紧时间起草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政策,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彭双成 《魅力中国》2008,(2):170-171
1.城市特色内涵 特色即为个性,是任何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础,譬如产品特色、产业特色、饮食特色、服饰特色、地形地貌特色等。城市不同于企业或者产业、产品,它是一个场所(Place),从这方面出发,一个城市的特色也就是其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该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和环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条文中仅对紧急避险做了一般性规定,但涉及生命权冲突地情况是否成立紧急避险,通说对此持反对的态度,认为此种情况成立犯罪。理论界也存在正反不一的观点。关于生命权冲突场合下能否成立紧急避险,即紧急情况下是否允许为了保护生命而牺牲其他的生命一直是整个刑法学界乃至全世界争论的问题。德日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对生命型紧急避险不能通过所保护和所牺牲生命的数量衡量对比从而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但通说的观点不能对此提供有力的论证。综上所述,紧急避险的本质即紧急避险的正当化依据并非基于所谓的利益衡量,而是出于社会中的理性个体自愿负担的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义务,才成为违法阻却事由。基于此,生命型紧急避险也是由于超出了这种社会义务的范围,从而不具有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景观河道办公室近年来在“依靠市民、维护绿水”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向全社会开放.鼓励公众参与城区内各条景观河道的维护管理。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城市处理垃圾数量不断下降.水质逐步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穆天闻  张沁 《科学决策》2024,(1):102-111
该研究利用逻辑(Logit)回归模型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治理成效的影响。研究聚焦于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总体评价、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并考虑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控制变量,使用网络使用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社会总体评价和公众参与,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服务评价方面,但对社会信任和社会公平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了智慧城市在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对智慧城市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为丰富我们的生活又提供了新的场所。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了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这种公共艺术形态,是城市构成的一种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