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城市灾害频发,特别是地震带来的灾害尤为显著,在建筑频频损毁的同时凸现我国城市建设中对抗震认识的不足与缺失,本文为更好体现宜居环境,对城市建设中建筑在设计标准、建筑结构、基础设施等如何防灾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宜居建设中引起应对灾害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宜居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4—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首先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宜居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宜居水平的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位序变化明显且中低水平城市提升较快,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②从宜居水平的空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参差不齐且空间相关性较弱。③各城市宜居水平在单一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标准层下各城市均有其优势与不足。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的优劣对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市政设施维护建设投资额、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水平呈正相关,而工业SO2排放量与城市宜居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色彩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进展飞速,加之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色彩由传统的单调转向丰富与自由,为城市色彩带来繁荣与活跃,同时,也容易出现泛滥失控与无序,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形象.城市建筑色彩也应纳入城市规划范畴,科学有序地使用建筑色彩,为建设美好的城市形象和营造和谐的宜居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是全球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是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张家界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作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应把高绿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张家界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实现低碳交通与建筑、倡导低碳消费理念与模式、构建低碳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游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胡钰蕾  周钧 《经济师》2011,(8):219-221,223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各种城市问题的涌现,城市的宜居规模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是否存在合理的宜居规模,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构建因子得分模型,提炼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并综合分析和评价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的宜居水平和宜居规模。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城市宜居规模的主要因素。长三角16个城市中,宜居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其次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与杭州,在现有条件下,这些城市的规模基本符合居民的宜居需要。此外,一些宜居城市在某个主成分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补足短板就可以使城市更加宜居,获得更大的宜居规模。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发展,火灾和各种突发灾害增加,消防工作对保障社会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规模成倍扩大,民营经济体遍布城乡,高层、大空间建筑和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增多,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出多元性、聚合性、辐射性等新特点,这无疑对城市消防安全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刘艳 《城市建设》2010,(5):304-304,306
随着城市发展,火灾和各种突发灾害增加,消防工作对保障社会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建设规模成倍扩大,民营经济体遍布城乡,高层、大空间建筑和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增多,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出多元性、聚合性、辐射性等新特点,这无疑对城市消防安全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7年27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宜居、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宜居对城市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在环境宜居促进城市创新上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环境宜居对城市创新存在单重门槛效应,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特征。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同时发挥人力资本对创新的中介效应,最终形成环境宜居、人力资本积累和城市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2)
现代化城市建设应该突出特色,并且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从而为居民创建更加宜居的环境。通过城市文化建设,使城市更加有品味、有个性。城市文化提升不仅包括了外在的形象,同时要更加注重其内在品质。外在的形象主要是由建筑环境等可以看见的东西展现的。内在的品质则包括了精神风貌,文化底蕴,市民文明程度等一系列因素。而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历史文化,城市不只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安放心灵的地方。应当对城市化有正确的理解,在城市化与国际化进程中同时需要珍惜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文章就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特色品格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人文、经济三个层面构建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四大直辖市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城市人居环境总宜居度、人文环境宜居度、自然环境宜居度及环境宜居度协调性上得分均最高,上海的经济人居环境宜居度最高,重庆、天津均不具有比较优势;四大直辖市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的协调性均不高。这与所作的专门公众意识调查结论也基本一致,为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王燕 《江南论坛》2022,(4):80-83
江苏新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优势明显,滨水生态园林特色突出,城市环境美丽宜居.本文以新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例,梳理了新沂在城市建设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统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宜居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群整体宜居水平不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城市居住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日益突出,生态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在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张掖市2005-2015年的生态宜居状况进行了分指标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张掖市生态宜居状况在环境资源、社会和谐、经济效率、生活便宜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态宜居总水平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理想宜居”,2011-2015年“理想宜居”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燕  高红贵 《经济问题》2015,(3):125-129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都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束缚和发展困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至关重要。为了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融贯生态文明建设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将资源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居民满意度的视角对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和模糊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科教环境等方面发展较好,而在人居经济和政府决策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苏州城市生态宜居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速度是十分迅速的,发展的方向是与传统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户型、材料、以及结构体系的发展中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讨论,也都各有各的特色等,建筑领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现在的城市中有很多高层建筑,因此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备受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它的抗震性能。而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地震中建筑灾害以及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有破坏性的灾害,特别是高层建筑灾害。因此本文就是对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宜居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元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一化一中心、三城市"的总体构想,其中提出要重点推进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基本现代化和北翼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合理高效的经济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景观适宜的人居环境,又强调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与人文特色。因此,必须通过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功能的完善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18.
郭霞 《商周刊》2013,(2):23-23
一座合格、宜居、幸福的城市,不在于有几座摩天高楼,有几座堪称世界之最的建筑,不在于CBD、大型购物中心,而在于蓝天、白云、洁净的水和空气。如此,才是真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建筑开放空间在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态、游憩与景观环境等力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建筑开放空间反映了城市建设中尊重自然的规划指导思想.本文从建筑开放空间的概述、特征着手,分析出建筑开放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在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宜居幸福"成为关键词之一。标志着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扬帆起航之时,青岛的发展主题也更帆易帜,由"富"到"福"。的确,人们向往城市,是因为城市是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的集中载体,具有为人们创造更多幸福感受的条件,城市理应担起国家发展和造福人民的大任。报告中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一轴三带”等新概念,也将为宜居幸福的国际城市创造更大的舞台。作为大青岛三城联动之一的北岸高新城区、未来主城核心区的城阳,又将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坐标?当春的气息降临城阳,“幸福在哪里?”这样的叩问,等待着城阳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