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年过得有滋有味”,电视里的一句话,触发起我对年味的思索。春节在中国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承载着无数国人的关于家的那种割舍不掉的情怀,也是中华文化形象最直接、最具历史感的体现。但是当人们发出年味淡了、年味没了的感叹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思考这个问题呢?年味是什么?年味去了哪?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带上自己的心回家”?  相似文献   

2.
<正>临近兔年春节,“家门口的菜市场”钱大妈门店里,买肉菜、办年货、购礼盒的街坊们络绎不绝,这个装饰得红红火火的生鲜小店里年味持续升温。推出特别“好意头菜”钱大妈门店正以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生活场景,给社区点缀热闹、温暖、幸福、吉祥的新春年味,欢愉的喜气从每一个街坊的脸上流露出来。喜迎新春佳节,极具“烟火气”的1900多家钱大妈社区门店布置得年味十足,为消费者送来了新春暖意,满满都是节日的喜庆氛围。  相似文献   

3.
<正>年是一种记忆,是儿时的新衣,是年饭的味道,是手中的玩意儿……每年春节,我们都共同丰富着过年的体验,一代又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拥抱春节。从顶流的“龙墩墩”盲盒,到软萌的熊猫舞龙摆件,再到酷炫的金龙机甲变形玩具,这个春节,以龙元素和生肖文化为创意的玩具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潮年货,“国潮”绘就了透着文化自信的新年味。  相似文献   

4.
按以往的经验,到春节前半个月才是年货的销售旺季。由于今年元旦和春节紧临,元旦刚过没几天,不少商店超市在年货的促销上就下足了功夫。回归"传统",突出年味几乎成为所有商家的主攻方向。人们对"年味"的要求从食品、装饰品外化到了服装、家装、数码产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舍得花钱的日子,如何开发春节市场,显然大有文章可做市场营销贵在造势。春节的“势”,是个大势,值得商家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那么,商家又该如何抓住春节消费蕴含的商机呢?首先是要搞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春节期间人们的消费变化趋势。摸准了春...  相似文献   

6.
乡村过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城里的年味愈来愈淡,还是人们对过年的意识渐次减少,但每到腊月时节,我似乎又听到那鞭炮声由远及近,由疏渐密地响起,将年一下子拉得很近了。于是,年味在嗅觉上跳荡,一年的奔劳似乎找到了歇脚之处。,想着想着,乡村的春节飘然而来,我有了渴望过年的想头。  相似文献   

7.
春节后,经历了持续寒冬的中国楼市出现了成交大幅反弹的现象,这种被业界称为“小阳春”的行情,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持续“艳阳天”?  相似文献   

8.
春节将至,南宁市的各大商场又迎来新一轮的打折狂潮。“买200返200”、“买300送150”、“全场1折起”等各种促销名目让人眼花缭乱,面对商家的各种打折,你是捡到了“馅饼”还是掉进了“陷阱”?  相似文献   

9.
王保平 《会计之友》2007,(3X):95-95
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猪年开幕到2007年猪年落幕,扳着指头算来已25年了。年年三十晚上,这“化年夜饭”便撩起神秘的面纱,在团圆的饭桌前、浓郁的年味中、幸福的体验里,按照熟悉的节拍起舞欢歌,场面依旧火热,“星”光依然灿烂。毫无疑问,“春晚”已经成为现今国人守岁不可缺少的节目了。不过,就是这场年年被人们热切企盼的“年夜饭”,近年却每每播出后招致一片骂声,甚至取消之声与日俱增。然而,央视却依旧乐此不疲地操持着,导演照旧殚精竭虑地策划着,“大腕”“新星”也不辞劳苦地排练着。方方面面围绕着“春晚”,从年前打造气势,到年后评头论足,战线越拉越长,俨然成了一个“春晚”产业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外管理》2010,(2):116-122
十多年前,第一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诞生,从此,中国人的春节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甚至可以说是新年俗——就是看贺岁电影。20IO年贺岁档,已经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不过,也有不少旧片可以反复观看,“笑”力不减。即使你是忙碌的职场中人,也一定不要错过这个年味十足的贺岁档,挑几部喜欢的片子去看吧。另外,你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有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做关于“民居”的专题? 当本刊编辑部正准备热热闹闹地迎接“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却发现,与春节同样值得我们承袭并加以传扬的传统建筑民居,以及各地民居所承载的优秀文化和建筑精神,正日渐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如旧照片一般退隐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2.
怎样过年?     
怎样过年?冰星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年货,从吃的到穿的,从用的到观赏的,可谓包罗万象。其中,对“吃”的采购尤为重视,用传统眼光看,春节备上美酒佳肴,不仅是享口福,也增添喜庆气氛,吃”成了春节的重头戏,沿袭已久,约定俗成。这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繁...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车轮辗过2005,为房地产业留下了风起云涌、冰火交融、或激流澎湃、或低沉冷峻的长卷。 丙戌年春节,一个排山倒海、万箭齐发的“春季攻势”本应该在广州楼市上演。但是,一切都改变了! 开发商守望着自已的楼盘,“水闸”进一步收紧; 消费者守望着手中的钱袋,虽有高涨的买楼热情却不敢松开握紧钱袋的手,是“合心水”房太少?是价格太高?抑或预测着国家的再次宏调?  相似文献   

14.
春节情思     
中华民族在节日中最看重春节,这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从腊月尾端到正月十五,年味飘香,高潮纷起。过年的习俗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和血液里了,这是老祖宗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1,(1):155-155
“送礼就要送健康”早已成为潮流。随着春节的临近,五花八门的保健品粉墨登场。面对商家的大肆吹嘘、热情推销,消费者如何凭借一双慧眼看清纷纷扰扰?  相似文献   

16.
赵然  朱玛  宋毅 《人力资源》2007,(2X):50-54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欢天喜地盼望过年。有一群人,他们或因工作缘故,或因生活受挫,抑或是性格影响,在别人开心过节的时候,自己却焦虑恐慌、黯然神伤。节日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们不幸“中弹”?“中弹者”又该如何疗伤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导刊》2013,(3):18-18
2013年春节期间,广州很多楼盘照常开门迎客,不少项目均推出新年优惠或折扣。在市场“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购房者被开发商的强劲攻势动摇了吗?根据《房地产导刊》与广州搜房网2月16日-3月初做的联合调查,7成网友在春节中抽空去看房,近半人发现自己关注的楼盘涨价了。这个小调查,让我们对春节后市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10,(5):31-31
随着春节临近,农民工群体即将大规模返乡,广东省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常平分局在一份汇报材料中说:“随着春节的临近,因外来工回乡人数的增多。加上各参保员工在新政策认识上的差异,估计因养老不能退保而引发的问题仍有可能出现。”为什么有关部门眼中的好政策得不到农民工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19.
春节过后马上就是情人节了,不少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来享受境外商家打折带来的价格优惠,可是铺天盖地的海外代购靠谱吗?“支持专柜验货”的口号可信吗?近年来,华人海外代购活动十分兴盛,从化妆品、奶粉到服饰箱包,代购商品的种类不一而足,但是巨大的成交量背后,却是一池浑水。  相似文献   

20.
央视明明是曝光违法犯罪行为,为什么引来各种不同声音? 春节刚过,一场“地震”袭击东莞,“东莞挺住”和“东莞加油”等呼声在微博和徽信上广为传播,不明就里的人一时还真以为东莞发生了地震。但实际上,这是一些人在调侃东莞的扫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