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现阶段浙商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未来的趋势要求看,"去草根化"是浙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任务从社会成员结构来说,第一代浙商主要的自然人来源来自于农民,农民是浙商群体人力资本的最重要供应者,这一点毫无争议。  相似文献   

2.
浙商是当代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群体.浙商是时代的产物,是浙江的骄傲.浙商是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浙商心向党,浙商感恩党和人民,浙商永远跟党走!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商,是华商中一个令人瞩目,更令人敬佩的成功群体。有人说,浙商的成功,源于他们身上有一种刻苦耐劳、务实本分、坚韧果决的草根精神。有人说,浙江人天性聪颖,就是经商的料。他们的话都有道理,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番局面。俞巧仙的成功之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入世苦行"观念表现在浙商身上,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浙商创业不分贵贱,再小的生意都愿意从零做起  相似文献   

5.
游牧性是浙商的突出特征,走得远、出去多、分布广是浙商区别于其他地域性商人群体的显著标志,也是浙商成为影响深远商帮群体的重要因素。浙江省委政研室、省经合办2010年1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省外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互动发展的调查报告》显示:据全国29个省级浙江商会的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6.
冯洁 《浙江经济》2009,(21):42-44
身处于黄龙商务区的公元大厦,陈越孟说,自己喜欢脚下的这座城市。空闲的日子,他会带着家人逃离市区,把车开到静僻的灵隐路,享受这个城市的另一种新鲜。而在两年前,他也是以这种心态"逃离"了传统制造业,开始了思虑已久的创投行业。短短两年间,"浙商创投"已坐拥16亿资本,跻身浙江创投行业的第一方阵,不过这些显然都无法让陈越孟为之感到满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将浙商创投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创投企业.  相似文献   

7.
于新东 《浙江经济》2014,(17):19-19
第一大支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促使"浙商精神回归"、推动市场化取向改革再出发、深化浙商回归工程的前提与基础。市场化磁石般吸引了省内外、海内外的浙商大军回归浙江这片充满生机活力、日益欣欣向荣的广阔市场中搏击成长。用时髦的经济良方术语来说,那就是"加强供给端管理"。  相似文献   

8.
浙商经济是指分布于省外、海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以及活跃于浙江本土的省内浙商一起缔造的独特的"浙江人经济".无论是考察浙商经济在浙江的比重和对浙江经济的贡献度,还是分析浙商经济在省外、海外的规模、影响力和贡献度,浙商经济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浙商群体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商帮".  相似文献   

9.
杨轶清 《浙江经济》2011,(23):59-59
浙商群体内部各个板块的地域差异,在未来是融为一炉?还是各自的个性差异更为明显?值得期待经常有人问起,浙商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浙商不是一个菜,而是一桌菜,温州、绍兴、宁波、金华、嘉兴、衢州、湖州、舟山、丽水、台州、杭州等每一个地方的商人群体都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肖媚 《浙江经济》2014,(10):56-57
浙商的崛起,得益于我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当前,浙商已经成为我国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代表性商帮之一。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浙商如何加快转型提升,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关系浙商群体兴衰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浙江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8,(10):16-19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浙江民营经济由小到大、变弱为强、飞速发展的30年;是浙商群体抢抓机遇、创业发展、创新图强的30年。这30年中,浙商抓住了哪些机遇从而实现了飞速发展?浙商又错过了哪些机遇从而遇到了如今暂时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8,(8):34-37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商人在商海中也搏杀了30年。浙商们用自己的奋斗,创造了属于浙商群体的30年辉煌,也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2008浙商论坛上,大会组委会授权发布了“改革开放30年浙商10大标志性事件”,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浙商"作为浙江省民营经济的代名词,浙商群体的高收入特点以及对于财产保险较普通民众的更高需求,使得研究浙商的保险需求可以在当前保险产业结构转型期下,为拓宽保险市场和发展保险产品的多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失意群体”问题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9日湖南省政法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社会的‘失意群体’的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应该说,这是近年来我国政法高层首次对"失意群体"予以关注。失意群体的存在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其存在本身就是风险,  相似文献   

15.
凌宗伟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25):108-109
最近一个群里一位老先生老是与人"争执""模式"的问题,作为"旁观者"偶尔也会凑一下热闹。模式崇拜怨不了身处某个群体的个体,身处某个群体的个体其实早已经失去了作为个体应有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了。即便他的身体彼时并不在那个群体中,他的观念、推理和想象依然是属于群体的。因为"这些观念在群体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一旦动摇了这些观念岂不天下大乱?反过来说,当群体模式崇拜的观念一旦动摇,也许变革也就随之发生了。当然这恰恰是群体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16.
储昭根 《浙江经济》2009,(21):32-33
在世界经济群雄并起之际,也是浙江企业突出重围、走向全球的好时机,是浙商"走出去"进行战略性投资和海外扩张、进行品牌收购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7.
创业的过程是"做减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财散人聚"的过程,也是创始人不断获得其他加分的过程 年头岁尾,正是各类榜单次第出台的高潮季。但各类财经排行榜都漏了一个本来最有资格上榜的名字——任正非!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名单上,任正非应该会有一席。这一点反对者相信不会很多。对我们浙江老乡来说,遗憾尤其强烈,因为任正非籍贯金华浦江,也是浙商中的一员,但任正非先生同样没有参加过浙商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15,(3):42-43
在当前外向型经济艰难求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急需更上一层楼的浙江经济和处于发展关键时刻的浙商,都面临着方向性和驱动力的挑战,浙商回归可以说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浙商转型发展的共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浙江工商》2009,(6):4-4
5月30日,以“转型升级、逆势超越”为主题的2009浙商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近2000名国内外浙商和学者代表汇聚一堂,共谋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推动转型升级和浙商群体发展大计。同时举行的还有2009浙江名优新产品(内需)采购对接会。  相似文献   

20.
冯洁 《浙江经济》2009,(17):43-45
在男性企业家扎堆的浙江商圈,屠红燕的女性身份无疑是特殊的。而更特殊的,或许还是她"富二代"的身份。和母亲沈爱琴相比,在这个气质出众的新女性身上,透露出了更多的生活元素,工作之余,她不忘去香港给自己买几身漂亮衣服,更不忘和家人共聚天伦。传承了母亲创下的基业,屠红燕说,最大的心愿是把企业"做久"。身为二代浙商,守住父辈们的基业或许仅仅只是他们二度创业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