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面临挑战,2018年淮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达到64.61亿t,比2010年增长25.9%,2019年Ⅳ、Ⅴ和劣Ⅴ类水质仍占36.4%,这就需要推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绿色发展。针对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存在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执法不到位、管制手段单调、省际跨界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力、治理主体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应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体系、加大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流域上下游和省际间协调联治、加强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建立流域水环境治理投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结合流域生态系统典型特征,提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基本体系、重点任务、实施难点、解决途径及亟待研究方向,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应以水为核心开展,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可分为“识水—治水—管水”三个修复阶段。(2)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在于以水梯度为基础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特征与胁迫识别,以水连通为主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以及以水健康为重点实施修复成效评估及可持续监管。(3)生态胁迫的复杂性、修复模式的精准性以及跨区域协同管理的困难性为流域生态修复实施带来了困难。(4)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监测的精度和广度,注重多要素、多层级协同的修复目标与模式制定,构建生态修复跨区域全周期协同机制等举措可为解决生态修复难点提供可行路径。研究结论:从“识水—治水—管水”全生命周期视角实施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可为流域国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对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视角下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更加关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而传统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协同治理的缺失、源头治理的忽视、施工效率的低下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挖掘的充分性与高效性。文章基于系统均衡理论,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展的深莞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为例,总结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模式经验,并提出科学顶层设计、完善实施路径、创新项目实施模式三个维度的优化措施,助力流域提高生态产品供给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流域综合治理目标。以生态产品价值创造的视角研究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效益,进一步深化了流域综合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全国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的经营实际紧密相关,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战略和管理需求,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和具体的预算表编制两个角度,探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并就这些影响给出具体的预算管理和编制建议,以期更好地帮助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生命周期到企业生命周期再到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国外学者在推动生命周期理论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学者对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也正在不断的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研究和探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创造价值的因素不同,各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其他条件也不同。将企业放置在各自的生命阶段,才能公正地比较和评价其价值。因此,本文提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红 《水利经济》2017,35(3):48-52
从公共物品理论角度,对农村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源水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城乡二元化的环境治理政策、农村水环境治理主体缺失、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是造成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水环境治理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主体建设、保障水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实现经济腾飞,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产业集群有一个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直至衰亡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本文根据辽宁产业集群的特征和规律,以改革开放以后为节点,尝试判断出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薛松  高星 《水利经济》2022,(6):47-54+103-104
为优化流域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合作绩效管理,需要分析流域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内在联系。从ESG理念出发,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及治理责任3个维度提取了17个流域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合作绩效影响因素,运用改进ISM-MICMAC方法分析了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节约、原料节约、公众生活质量、促进就业、难易程度是影响流域水环境治理EPC项目合作绩效的直接因素,具有较高依赖性和较低驱动力;二次回收、二次污染、水质达标、经济增长、外界支持、公众参与、社会稳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关键因素,依赖性和驱动力都不高;合作关系、合作契约、合作方参与能力是根源因素,具有较低依赖性和较高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产品生命周期(PLC)理论,主要将产品和服务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由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营销策略,而产品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情况又与销售人员的薪酬息息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就成了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该文从水资源的特殊性出发,探讨水资源生命周期的概念内涵、特征与分类,分析了水资源生命周期实物量与价值量的流动,最后对水资源生命周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云宁  李敏  宋亮亮  陈金怡 《水利经济》2023,41(2):47-51, 62
“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新要求,而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领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在水利工程中也得到了实践应用。为衡量水利工程装配式建筑的环境-经济影响,引入生态效率概念作为衡量指标,基于单一比值法构建了装配式混凝土泵房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将生态效率转化为功能、成本与碳排放的比值,并分别采用结构熵权法、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法构建计量模型计算功能、成本与碳排放值。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泵房的生态效率高出传统现浇建造模式8.16%,得益于水利工程装配式建筑在工期、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效益更佳,装配式建造模式主要在功能和碳排放方面占据优势,其中功能系数提高9.64%,碳排放系数降低8.06%,但受我国预制构件生产技术的限制,在成本方面不及传统现浇建造模式;未来应在成本和环境影响两方面着重发力以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质调查局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地质调查局为了应对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及越来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矛盾,于2012年制定了新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对未来十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和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描述。从成矿系统、物质流、生命周期等角度对该战略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剖析,并指出了美国未来能源和矿产资源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对我国下一步能源和矿产资源调查、信息平台的构建和矿产资源应急机制的制定,以及新兴矿产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系统整合现有监测措施和方法,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以规范监测环节、统一监测指标、集成监测方法,实现监测目标。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形成5个监测目标类、16个监测类型类、86个监测指标类。研究结论:研究构建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测体系,对规范中国土地整治制度体系和完善土地整治监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休耕政策实施偏离风险新命题,客观认识休耕政策实施的偏离风险源与形成路径,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于生命周期发现休耕政策实施存在耕地权益、社会保障、实施组织和后续利用等偏离风险;(2)偏离风险源与产权界定模糊、目标定位差异、组织管理不足和激励约束缺失等密切相关;(3)休耕产权公共域、休耕主体行为空间和休耕负外部性形成了偏离风险的内在路径;(4)休耕偏离风险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还需借助权益认知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利用预警体系等外部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休耕政策实施后续完善与推广应用时,应当考虑休耕周期内休耕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偏离风险,构建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围绕国际上主要采用的两种水足迹评价方法:基于水足迹网络(WFN)方法和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两种评价方法在水足迹定义、评价流程、核算方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某乳制品企业为例,探索两种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WFN的水足迹侧重于"体积",而基于LCA的水足迹更注重"影响"。两种方法虽然侧重点以及结果表达形式不同,但计算和评价方法互有联系,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可为指导我国工业企业开展水足迹评价研究、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资源开采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生存和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关系非常密切。城因矿而兴,因矿而衰。在我国426座矿业城镇中,已有12%的面临“矿竭城衰”问题,这些城市如果能够依靠现代技术,积极挖掘资源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拓展城市功能,完全有可能走出“矿竭城衰”的困境,并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发展。如果这些城市的转型发展成功了,必将对其他矿业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燃料乙醇能值分析——以木薯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引入能值分析方法,对燃料乙醇系统的3个阶段进行了能耗分析;把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过程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系统有机统一起来,定量分析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的真实价值;以木薯燃料乙醇为例,结果表明,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能值转换率为1.10E+06seJ/J、生命周期能值产出率为1.03,生命周期能值环境负载率为40.9,生命周期能值投资率为32.6,生命周期能值可持续值为0.02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林业资源型城市等相关概念的界定,论述了林业产业在林业资源型城市中的主导地位,认知了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生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与转型期等演化历程,剖析了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性等,为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以推动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