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愈来愈富足美满,大学生可支配资金愈来愈多,在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出现俭德缺失的现象。俭德本就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现代体现,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应通过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提升家庭教育优势、高校采取教育举措、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培养大学生勤俭美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当下网络舆情背景,阐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网络舆情的归因,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并梳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困境,提出通过畅通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优化网络监管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采用历史分析法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渊源进行梳理与总结,大学生榜样教育承继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厚植于于中华传统德育理论、扬弃于观察学习理论,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动力。以系统性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其存在大学生传统榜样教育价值理念的相对滞后、大学生选树榜样类型比较单一以及榜样宣传的形式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理念、完善大学生榜样选树标准和丰富大学生榜样宣传形式等策略,增强高校榜样教育的育人效果,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推动高校榜样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应当秉持文化创新与传承的精神,结合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推动课堂培育、社会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融合,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生源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差异,以及分析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因素,文章采用Apriori算法对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高考录取生源和高校女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偏弱。基于此给出大学生信息素培育的对策,建议以政府引导、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形成三方合力推动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要求。其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恪守英语教学发展规律,迎合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诉求,是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人才的重要路径。文章围绕课程思政下高校英语教学反思与重构价值进行分析,在对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顶层设计、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英语教师育人素养以及建设课程思政评价与反馈机制的英语课程思政重构实践路径,以期增强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课程思政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处于弱化阶段。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弱化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责任感培育的力度不足、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后疫情时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就业心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忽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以及就业指导和服务形式化等问题,高校要构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有针对性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健全完善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几十年的风雨兼程,我们终于迎来了新时代。新时代,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更多地寄托到了青年一代身上。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青年人的担当精神可谓是国家繁荣发展、高校立德树人、青年成就自我的必然要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存在着一些弱化的倾向,因此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实现人生理想目标的重要价值引领。新时代以来,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整体上是健全的,但部分高校大学生仍然存在劳动价值认识模糊化、劳动价值判断多元化、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劳动价值主体个体化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来加强和培育。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导致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取向出现偏差,使得大学生出现精神危机,让高校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感,不和谐因素开始在校园衍生,对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践行以"俭"为核心的消费价值观,采取包括开设消费教育课程等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发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号召。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否具有斗争精神,能否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大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必须融合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等多方面的育人手段。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红色家书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富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试图通过挖掘红色家书内含的价值意蕴,以红色家书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载体,探讨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对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是掌握校园网络公共话语权和引导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利益的内在驱动性较小、交互双方具有平等性、群体身份隐匿性较低、话语权威容易受到质疑等行为特征。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环境中呈现出的特定行为机制以及产生的正负双方面影响,掌握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行为规律,高校应该从政策引导、价值观培育、心理调试和建立长效对话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思政教师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紧扣当今的时代主题,用改革创新理念抓好思政教育;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百年党史学习的政治使命,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对于思政教育机制变革的教学反思,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变革;将党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思政教育机制变革,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师育人育德的教学重任。文章将对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制变革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广大高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主要是因为高校教育缺乏幸福感,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功利性观念,遇到挫折后承受能力低,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各大高校都逐渐重视大学生的幸福感培育教育,引导学生享受生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人格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0后大学生幸福感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立德树人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起到润物细无声,助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这是高校及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校艺术生,由于其个性等因素导致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接受程度低,因此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艺术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多元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吸引力,促进高校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从而助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内民主实践,培育大学生党员的民主素养应纳入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是大学生党员民主素养中的关键要素,高校应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注重培育其批判性思维以提高其民主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引入心理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努力构建创业教学体系、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和创业团体心理辅导体系,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肩负着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国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责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各类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彼此交互,大量新颖奇特和传播迅速的信息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和丰富,还能给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念带来一定引领和决定作用,促进知行统一。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着手,探究引领的基本原则,并从思政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引领措施,以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