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调查发现: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情感认同水平最高,职业意志认同水平最低;教师职业认同在一年级与二、三、四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职业意志认同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受到学校氛围、课程设置、政策满意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的选拔机制与培养体系,优化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提高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433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考察两种培养类型(定向与非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差异,以及不同培养类型师范生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培养类型对角色接纳的主效应显著;培养类型与学历层次及性别对职业认可和从教承诺的交互效应显著。(2)师范生心理资本对职业认同预测的路径分析模型拟合良好;两种类型师范生心理资本各维度对职业认同预测的路径系数和效应值(直接与间接效应)均存在一定差异。培养类型是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师范生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其职业认同,与非定向师范生相比,定向培养师范生的这种预测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师范专业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用人单位对岗位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本地区培养专业的高素质师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学干预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某高职院校4个班级共204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融入人本主义教学观。课程干预前和干预后均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测量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倾向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结论:在《学前心理学》课程中融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教学干预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5.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的教师使命感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前我国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使命感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改善师范生教师职业使命感偏低的现状,培育师范生的教师使命可有效预防其入职后的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师资保障。因此,探寻师范生教师使命的涵育路径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举措。研究参照教师使命的内涵和结构,从五个方面探讨师范生教师使命涵育路径:(1)深化专业学习,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2)加强教育实践,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3)增强内省外修,探寻教师职业幸福感;(4)促进社会支持,营造教师职业荣誉感;(5)建设师范文化,激发教师职业使命感。通过多种途径涵育师范生教师使命,塑造使命自觉型师范生,能有效推动师范专业发展的步伐,进而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员工更倾向于把组织公民行为视为工作角色内行为,而不是角色外行为。对我国34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也表明,其组织公民行为更多地被认为是工作角色内行为,而且在年龄、职位和性别这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呈现出规律性特征:年龄越大,越倾向于把组织公民行为视为角色内行为;职位越高,组织公民行为的角色内知觉越强;在一些公民行为维度上女性对公民行为的角色内知觉显著高于男性。这一结果验证了西方学者关于组织公民行为偏重于角色内取向的结论,并且得出了年龄、职位和性别是组织公民行为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师范生职业使命感、学习动机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对322名大学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师范生在学习动机、职业使命感与学习适应性上的得分水平均为中等偏下,三者皆存有巨大提升空间;(2)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习动机上,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得分差异显著。在学习适应性水平上,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显著。(3)师范生的学习动机、职业使命感与学习适应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使命感对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动机不仅对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起正向影响作用,且在职业使命感和学习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职前教师的英语专业高师生,暴露出职业认同感较低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高师生在校期间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明确专业学习任务,而且对其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学校层面出发,探寻提升英语专业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以期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现实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师资队伍不稳定、职业倦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透过一名军校教员的视角,通过对学校学员队管理和建设历程的观察与思考,探讨了何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以及将其引入学员队管理的深远意义:其一,对于促进军校大学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其二,对于帮助学员队从组织认同、工作质量、团体凝聚力这三个维度出发来客观判定其队伍的士气现状具有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新疆教师缺乏的现状,自治区于2010年起在疆内6所高校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为研究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对新疆5所大学的1032名免费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性别和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年级、民族以及家庭月收入上差异显著。基于调查结果试图从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加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跨文化适应性;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管,与基础学校构建"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促进新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辅导员职业认同为研究主题,从辅导员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五维度进行实证调研,结果发现,当前,宁波高校辅导员教师职业认同整体较高,但部分辅导员教师存在职业认知水平低、职业发展方向迷茫、意愿调离和转岗等现象。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提升待遇,强化激励;加强指导,明确目标,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基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内容设置,基于教学模块的教学方法改进,基于互联网和校内资源充分利用的教学手段拓展,基于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的推进等。旨在增进学生对导游工作和导游职业的体会和感悟,提高其人文修养、职业能力和职业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技能出现了新的挑战,而微格教学对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探究目前师范院校应用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上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准备、教学实践和教学反馈三个环节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不仅对完善师范生技能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相关领域微格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个性化的参考,不断丰富微格教研,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14.
文秘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持有轻视和怀疑态度,甚至羞于对外宣称自己是文秘专业学生。究其根源是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角色意识培养,没有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角色认同意识,无法准确角色定位。运用心理学的角色形成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调整教学内容,树立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从角色认知到角色认同;案例分析和情境创设,体察角色规范———从角色扮演到角色定位;安排讲座、现场考察,影响并巩固学生职业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转型定位为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从培养具有技能应用型财务人才角度出发,提出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一是以财务职业角色为主线设置教学课程,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是实践教学课程与职业标准、实践教学过程与实务财务业务工作过程双对接;三是联合培养具有财务职业角色的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16.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符合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抉择时,面对社会转型多元化价值观易造成混乱的引导需要,普遍存在认知片面性和知行统一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价值认同的视角,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宣传机审l、体验机制、动力机制的改革创新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从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榜样是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先导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的人格化缩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标杆。榜样认同,则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融合为日常化的生活实践,通过耦合效应、相互影响,形成社会一致认可的行为标尺和参照系。本文尝试分析了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导向作用,讨论了当前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培育养成中的挑战性问题,试图利用榜样认同的耦合效应,契合大学生需求,通过以点带面、着力实践、发挥榜样认同的联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是人的一种归属感,是人对于政治社会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接受、认可.社会大众对执政者政治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是否稳定.因此,建构政治认同是当前政治学界和政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主体间性思想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认同的主体性、政治认同建构的过程以及政治活动参与者达成政治认同的政治心理标志三个方面论证政治认同是具有主体间性的,继而提出从主体间性视域建构政治认同的观点,具体为:承认双方互为主体,满足认同双方的角色期待;采取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建构认同的话语环境;构建权力互赋的框架,平衡认同的权力期待;建立主体间性学习机制,促使认同的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8所乡村学校的实地调研,呈现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困境,主要表现在群体内的自我认同偏低,群体间的他者认同遭受挑战。此外,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受性别、教龄、职称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社会认同困境的成因主要有:价值观的迷惘、文化信仰的迷失、发展空间的局限。为了促进乡村教师社会认同的发展,有必要采取干预策略,为此需要改善乡村环境,重视乡村学校的建设;关注乡村教师的多元需求,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提高乡村教师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导致饭店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向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离职倾向是离职率的预测指标,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尚缺乏从系统的视角思考饭店企业价值观、领导者行为与离职倾向三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不利于深层次解决员工离职率偏高的问题。通过构建饭店企业价值观、领导者行为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假设模型,采用来自长沙市高星级饭店员工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饭店企业价值观对领导者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领导者行为中转换型领导者行为会抑制员工产生离职倾向,饭店企业价值观对离职倾向存在负向影响。加入领导者行为变量后,抑制作用减弱,领导者行为是饭店企业价值观与员工离职倾向的中介变量。饭店企业价值观通过影响领导者行为,最后作用在员工身上,可以抑制员工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