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道德能力是促使人们的生态道德活动,从精神世界顺利转化为物质世界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思维和实践的双重属性,包含生态道德认知能力、生态道德判断能力、生态道德决策能力、生态道德践行能力和生态道德创新能力等多种要素。生态道德能力的提高,对生态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评价是社会生态道德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社会生态道德状况的一种明显标志.又对社会生态道德活动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道德新秩序,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对生态道德评价的内涵、功能及其标准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意识是规范人们生态行为的思想基础,它既包括人们对生态道德规范的认知程序,也包括人们以生态道德来规范生态行为的能力,是生态意识的道德基础。作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需要积极树立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4.
生态道德实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在整个人类生态道德生活、生态道德现象中具有基础地位。它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性等重要特征,它包括生态道德行为、生态道德评价、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道德修养等四种基本类型。同时,生态道德实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适用空间,它存在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不同生活领域,并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它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价值判断是道德存在的基础。就建构生态道德而言,必须首先解决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问题。在人类的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史上,曾经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和理论。其争论的焦点就在是否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认这种内在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相关精辟论述和大量人类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尺度的存在及其合理性,这构成了当代生态道德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道德建设要依赖一定的内外部体制机制来开展,因此,健全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是有效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当前,优化生态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就内部而言就是要推进生态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就外部而言.一是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体制;二是要完善生态道德建设的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强生态道德实践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指向和外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受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制约外,还受体制因素、法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人文舆论因素等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我国当前社会环境发展状况而言.推进生态道德建设必须着力构建和完善生态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法制保障以及社会氛围保障。从而为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生态道德约束和生态道德实践等建设活动提供坚实、良性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8.
开展生态道德理论研究是科学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理论界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也还存在着思维模式单一,理论创新较少,应用操作性不强等短板。要进一步系统开展生态道德理论研究,必须加强生态道德学科建设,以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理论研究进步。面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未来加强生态道德理论研究要朝着加强、加速和加深对生态道德理论自身发展状况、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道德建立在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道德在主客体、内容等方面的界限,可以说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生态道德最终要反映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主要表现为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这三种社会现象。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道德,必须确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选择正确的建设重点。并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波 《西部大开发》2007,(11):38-38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能遇到这样的问答:你知道雷锋吗?你知道焦裕禄吗?你知道欧阳海吗?……不知道,你就可能被认为有了道德上的盲点。我的观点迥然不同:一个人的道德知识并不能与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画等号!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生态道德建设不仅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古代丰硕的生态道德思想渊源、西方近现代生态伦理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所富含的生态思想都是当代中国开展生态道德建设的有益借鉴。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盲目地,一概地,不假思索地对其加以吸收,而必须本着科学的辨证的方法和眼光去看待和利用这些人类的生态智慧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回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及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文化既然是人类认识、适应、改造环境的产物,那么其中必然包含着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种种经验和知识。本文在回顾人类学关于文化与环境关系研究史的基础上,从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民间禁忌、丧葬文化等不同侧面对回族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以期对文化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及回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开展生态道德建设是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在伦理道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它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它既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客观需要,又是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延续,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内在要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必须把生态道德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大环境下加以推进,从而充分满足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制对于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调控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必须与生态法制建设相结合.要积极发挥法制化对生态道德规范的确立作用,对生态道德实践的维护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态道德环境的建设作用。未来,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立法,严格生态执法,加强生态司法,为生态道德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道德的自律属性.生态道德建设除了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法制、行政和经济强制手段来推行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社会舆论的力量,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氛围,包括人文舆论氛围、经济环境氛围和政治环境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道德建设顺利地引向深入,引向更广阔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培养人们对于生态发展所负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进行的教育,它是现代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具有同时性、渐进性、重点的选择性等基本特征。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道德知识教育、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和生态道德养成教育。这决定了生态道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与普遍性、实践性与持久性、完整性与一致性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和投入,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创新生态道德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8.
没有道德作为坚实的伦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经济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也会失去持久的后劲。作者认为,道德经济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经济人的生态意识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施全民生态教育是道德经济人生态意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生态行为起着直接的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直接地根据生态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决定是否付诸某种行动与行为或者该如何行动与行为等。因此,明确生态道德规范的属性,遵循生态道德基本原则,建设生态道德规范体系对生态道德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在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对公众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构建生态道德文化,用以约束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建立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关系,这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人文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