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载,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为此,我国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加6000多万人.可见,积极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就业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城市工业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研究,中国的劳动力80%在农村,农村约有5亿劳动者,而农业资源仅能容纳1.5亿,加上近几年的乡镇企业容纳1.2亿,外出打工经商0.5亿和从事多种经营0.2亿,农村尚存在1.6亿剩余劳动力.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之庞大,如果有一系列健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管理方案,那么它将促使这些劳动力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对国民经济驶入良性循环轨道和健康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亿万农民在我国改革开放大业中的一项伟大创举。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民实现“小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业投入等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三大难题,而且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26000亿元,是1978年的50倍。其中工业产值21800亿元,纯利润1600亿元,上交税金95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亿1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已逐渐失去原有的许多优势,面临诸多困扰.如何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优势.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从理论及实践上再作探讨.一、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先从增值规模上看,1995年,我国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99亿元.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5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净增量的30%,全国工业增加值净增量的50%均来自乡镇企业.由此可见.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及职工收入看,199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8%,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半左右、同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4380多亿元,“八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净增部分的50%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减轻了就业压力,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这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成为吸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改革开发15年来,乡镇企业大发展,使1.12亿农民进入非农产业,成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基本上与乡镇经济的发展速度成正比。这一时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在进一步推动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镇人口近80%,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就是乡镇企业。到2007年,我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5090万人,占农村劳动方总数的29.13%,比197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加快了农民致富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人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村市场的开拓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这个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良博 《企业导报》2009,(2):157-159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然而,国家政策限制、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城市吸纳能力下降、农业内部转化不足、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种种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在进一步推动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据统计,到2001年底止,全国乡镇企业2155.5万家,比上年增长1.48%,职工人数13085.58万人,比上年增长2.07…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三十年来,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发展态势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产业人口构成中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2.3%.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测算出我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2亿人左右.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从事农业生产,中国种植业只需4,000-5,000万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增加到3.5亿人.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并逐渐演化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层次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二00三年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三千九百五十五万人,占同期新增农村的百分之八十六如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近日结束的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工作会议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要道。会议透露,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955万人,与2000年相比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万人,占同期新增农村劳动力的86%。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是近几年乡镇企业系统的着力点和主抓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服务于农村经济、各类园区、小城镇以及城乡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第…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现有大中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是有限度的,乡镇企业也只能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因此,必须另想出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邑县是一个拥有18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县.改革开放的春风虽然吹遍了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于华夏大地.但高邑县的农民依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劳苦耕作.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全国乡镇企业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高潮,高邑县的乡镇企业总产值才刚刚突破2亿元,入库税金仅270万元.然而,从1999年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高邑县的乡镇企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底,全县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2.6亿元,营业收入22.5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上交税金2923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8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3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安排就业,农民工资总收入达到1.55亿元.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使农民能致富.我国目前约有4.89亿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吸纳了1.3亿,农业部门有效利用劳动力1.3亿,外出务工和个体经营的约有7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34亿,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加上工业用地的大量增加每年导致新增的劳动力几乎全部转化为剩余劳动力.因此今后几年,我国每年需要转移劳动力约有1000万.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能及时转移必将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积极寻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我市乡镇企业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较快发展之后,进入了调整提高阶段.到2001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6.5万个;从业人员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4%,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增加值82亿元,占全市GDP的26%,实交税金3.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2%,提供了36%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但是,乡镇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门头沟区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繁荣城乡经济、农民增收和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讲,乡镇企业推动了门头沟区农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一方面,乡镇企业把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二三产业和城镇,促进了工农结合和城乡互补;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科学、教育、文化等公用事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同时,乡镇企业也成为门头沟区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到1988年,乡镇企业的个数就发展到了1750多万个,从业人员也达8800万人。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对振兴农村经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正确的引导,普遍存在点多面广,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差,经营管理不善等弊病。因此资源能源浪费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相当普遍,而且日趋严重。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2003,(2):90-102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都曾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特别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6亿农村劳动力,其中农业资源能容纳1.3亿,乡镇企业已容纳l.3亿,外出务工经商约5000万,从事多种经营约2000万,剩余劳动力约l.3亿。此外,每年还将新增加农村劳动力1600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因而引起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极大关注,其理论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大量研究成果为实践探索提供了操作思路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