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越发严重,近两年红红火火的创投市场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创投市场投资速度放缓、IPO退出大幅减少等情况,使创投机构进退两难,信心大降。令人安慰的是,人民币基金活力充沛,资源领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依然活跃等情况,给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带来丝丝暖意。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虽难独善其身,但创投市场表现依然抢眼.根据清科集团近日出炉的<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年度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新募基金达116支,其中人民币基金占了近8成;创投投资的增长势头放缓.人民币投资占比近半:投资格局有所调整.广义IT、生技/健康行业降温,传统、清洁技术行业占比上升,扩张期企业独领风骚;退出活动明显收缩,IPO退出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可以说绝大多数在中国的外国创投机构是在失望和煎熬中度过世纪之交的.进入2002年,许多国际著名的外资创投大举登陆中国,尽管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但目前实际情况是进来的多,实际投资的少,其经过深刻反思后将更加审慎和务实地评估中国市场,在战略上趋于谨慎和平静.  相似文献   

4.
2006年的中国创业投资,可圈可点的事比较多,其增长速度是令人惊讶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尤其是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幅度,让创投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国内,同时也给了内资创投一个鼓舞。今年多种利好政策将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将引导创投机构更多地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将给创投界以更大的信心,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部分资金将会投向创业投资领域。除此之外,更吸引创业投资的还是中国的市场。中国是个庞大而高统一的市场,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成功案例的榜样,给了创投无限的遐想空间。有赢利潜力就…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投资》2007,(1):16-19
2006年的中国创业投资,可圈可点的事比较多,其增长速度是令人惊讶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尤其是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幅度,让创投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国内,同时也给了内资创投一个鼓舞。今年多种利好政策将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将引导创投机构更多地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将给创投界以更大的信心,商业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部分资金将会投向创业投资领域。除此之外,更吸引创业投资的还是中国的市场。中国是个庞大而高统一的市场,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成功案例的榜样,给了创投无限的遐想空间。 有赢利潜力就有投资价值。回顾2006年的投资热点。除广义IT外,环保与能源成为另一个热点领域,传统产业如服务业也受到了青睐,尖端新技术如半导体领域已有国际创投抢滩。 2007年,我们对创投界有更多的期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28日~30日,2011(第七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高层论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本论坛由纵横合力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主办,恒峰合力和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承办。本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高层论坛直击2011年的创投市场  相似文献   

7.
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创投机构就开始了在中国市场前进的步伐。截止2002年上半年,世界绝大多数的著名创投机构在中国都有投资。如汉鼎亚太曾投资于海南航空,华登国际投资于新浪,华平创投投资于亚信。在这些成功案例的示范下,更多的创投基金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8.
2004年的中国创投,平稳中也有一个个惊喜.海外上市的利好消息,预示着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肯定;投资额和投资案例的增加,显示着中国创投在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4年的中国创投,平稳中也有一个个惊喜。海外上市的利好消息,预示着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肯定;投资额和投资案例的增加,显示着中国创投在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中国创投行业最"绚烂"之处就是许多国际著名的外资创投大举登陆.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诠释其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就是--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对于中国创业投资而言,应是一个丰收的年份:创投总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增幅在28%),创投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境外创投资金流入不断增加,诸多中国公司成功登海外资本市场,尤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板终于现世了……在感受创投成果之时,本应充满喜悦,然而,我们却怎么也没有笑容,甚至仍感沉重:中国中小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融资瓶颈没有真正打破,  相似文献   

12.
2003年让中国创投界稍感欣喜,在国际创投尚未走出低谷时,中国的创投总量已经比2001年和2002年增长不少。虽然这其中主要是依靠外资创投的大笔投资,但毕竟是发生中国的领土上。Nasdaq中国网络股的再度飞扬,携程网的海外上市,以及业界盛传的几个网络公司准备冲刺Nasdaq的摩拳擦掌,又燃起了VC们对退出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对于全球创业投资者来说是十分艰难的一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连创新低,目前仅为1 300点左右;日本纳斯达克公司宣布撤出“纳斯达克日本”证券市场;德国证交所也宣布将关闭以吸收科技股为主的二板市场。创业投资有效需求锐减,投资风险加剧,投资的市场环境也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而处于萧条之中。对于中国创业投资而言,情况亦大同小异:创业板推出尚无时间表,创业企业融资仍然困难重重,而大部分创投机构也因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创投规模锐减,观望与等待,无奈与期盼,成为2002年世界创投业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14.
在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虽然创投环境没有明显改善,但创投机构已经开始加大在内地的投资数量,被投企业在海外上市数量和股权转让数量迅速攀升,创投募集资金也更加踊跃,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创投业已经走出低谷。创投产业的复苏必然导致创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中国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作为专业的服务机构,创业投资今后会不断的面临各种挑战。山东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总经理郭鲁伟认为.对于创业投资机构而言,最终能否获得成功.直接取决于它的客户导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据业内人土分析预测,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资本市场的恢复,中国创投行业也将告别寒冬迎来冰雪消融的春天。经历了二年多冰霜雪雨考验的创投人士对这一行业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思考?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年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王进才博士。  相似文献   

16.
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外资创投在中国全面出击,投资项目涉及诸多领域,从IC制造到互联网,从应用软件到传统产业,都受到了外资创投不同程度的关注。从全年的投资总量来看,外资创投更是以占总量近80%的投资金额令人侧目。 中国经济繁荣吸引外资创投 对于2003年外资创投的活跃,霸菱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的合伙人徐新女士  相似文献   

17.
全球创投业在网络泡沫、电信泡沫的破裂中遭受重创,中国创投业同样未能幸免。2002年中国创业投资的规模与上一年比下降2/3,新设创投机构与上一年比减少4/5,前两年掀起的一波创投热浪呈现退潮之势。在美国创投寒透全球、中国创投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应该明辨方向,跳出误区,坚定信念,敢闯新路。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资创投机构的成立始于1993年IDG与北京和上海的科委成立的合资创业投资公司,此后,中外合资创投机构的发展较为缓慢。1994年至2001年期间,共有9家中外合资创投机构成立。2002年掀起的中外创投合作浪潮使中外合资创投机构迎来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2002年新增的中外合资创投机构的数量及新增资金规模都超过了此前的历史总和,共有15家中外合资(合作)创投机构成立,新增资本规模达5.87亿美元。合资创投机构的纷纷成立为中国创投业增添了一股新兴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中国的创投事业,是极令人振奋的:中国的创业投资总量近10亿美元,较前两年有了大幅的攀升;本土创投回暖,外资创投则重拳出击,极佳地证明了中国的创业事业在2003年的飞速发展,也佐证了中国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事实。 创业投资是创业成功重要的要素,创业投资环境则是创业环境最关键的一环,2003年开始的中国创业投资环境好转的势头,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创业投资环境在2004年会更好,春天已经离我们不是那么远了!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9日10日,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业投资增值服务机构清科集团主办的“2008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暨“2008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的评选颁奖会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凯悦酒店隆重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千位顶级的创业投资家、企业家及各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立举。 受邀的嘉宾围绕“创业企业如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创投机构如何促进企业团队建设与价值提升”等问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