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现阶段,加快发展消费金融对于促进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叙述了消费信用的基础上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结合当今中国的现状,提出建立健全消费信用市场的建议。完善国家在消费信贷管理和个人消费信用方面的立法;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扶持消费信用的发展;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增加消费信用产品的种类;建设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发展独立高效的独立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完整的个人信贷金融服务机构;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消费观念,倡导合理的信用消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叙述了消费信用的基础上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结合当今中国的现状,提出建立健全消费信用市场的建议.完善国家在消费信贷管理和个人消费信用方面的立法;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扶持消费信用的发展;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增加消费信用产品的种类;建设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发展独立高效的独立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完整的个人信贷金融服务机构;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消费观念,倡导合理的信用消费.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住房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我国住房消费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以商业按揭贷款为主、住房公积金为辅,其他形式为补充"的模式和格局。但近两年,受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转变、消费主体状况变化等因素影响,其不足日益凸现,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好满足住房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能提出了重大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外主要住房消费金融模式基本情况的深入分析,探究其内在特征并以此框架,对目前我国住房消费金融模式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进而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消费金融模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主要来源,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0%左右,城市高碳消费模式亟待转变。本文在借鉴日本、丹麦、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推行城市低碳消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低碳消费模式构建的思路与重点,同时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推广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发展水平,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仍欠规范,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亚红 《北方经济》2012,(10):73-74
金融市场创新的脚步从未中止,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层见叠出,金融消费更是从单一的银行取款扩展到理财、支付以及投资等一体化交易中。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消费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其权益保障至关重要。在活跃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危机的催化下,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构建和完善针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匮乏,但金融交易却仍旧进行着,如何借鉴国外保障机制使之本土化地适应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当前碳排放管理工作处于发展初期,碳定价机制运行效果尚不明显。通过分析全球碳定价机制运行情况,对比发现中国碳定价机制存在价格低、覆盖范围窄、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提高碳价、增加覆盖范围、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中国碳定价机制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发达国家及我国低碳试点省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采取的政策和成效,分别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费政策、金融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区域政策、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陕西发展低碳经济扶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创新在中国还存在观念、体制、市场结构、工具、技术、机构等五大问题。中国金融业要在挑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此,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创新体系,并着力于完善与发展金融创新所需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探索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并有的放矢地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制度环境的视角建立了宏观经济模型,引入时间因素求解经济体系的长期均衡,分析资本账户开放与制度环境建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使用全球17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行分组检验。研究结论显示:资本账户开放比较有利于发达国家的金融稳定,但对制度环境建设不完善的不发达国家的金融稳定有负面影响;完善的制度环境建设能为资本账户开放保驾护航,促进金融稳定;发达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和制度环境建设可以通过资金流入渠道促进金融稳定,不发达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和制度环境建设可以通过资金流出渠道降低金融稳定,而经济吸引力和投资回报率是资金流动的重要原因。为此,文章提出政策建议,资本账户开放应与中国的制度环境建设相匹配,建议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加强相关的制度环境建设,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吸引外商进行长期投资,防范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减速的新形势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金融工具对于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了解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生背景,结合其特有的产业链分析与发展环境,对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文章提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农村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体系不全、供给不足,金融资源城乡配置不均的问题,必须采取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成长模式,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高度融合、定位明确、体系完善的现代金融制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为适应金融活动混业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先后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法律,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在相互之间建立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来防范国内外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英、美、日三个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的特点,借鉴其立法经验,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流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金融创新业务,但其业务模式尚未有完善统一的规范。作为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实现物流金融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物流企业、金融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物流金融基本运作模式基础上,通过借鉴江苏省吴江东方丝绸交易所开展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取得的成效,从专业优势、信息优势、流程管理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专业市场与物流企业的优势差异,为未来物流金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基础经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分别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法规、信贷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信贷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由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也存在差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因此,以美国的风险机制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为例,总结金融支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国际贸易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界定了现代金融业的内涵及特征,设置了金融服务业的现代化指标。通过对青岛市金融服务业的GDP比重小、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在借鉴伦敦、曼哈顿、北京等国内外金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强市的定位,并提出了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积极引进新兴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打造金融聚集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重庆市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寻求更加完善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加紧实施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形势和重庆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环保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保投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经济规模小、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中小企业联合与兼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示范区等适合重庆市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分别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法规、信贷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信贷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