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质量管理》2013,(11):12-13
第七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于11月16日至18日在武夷山举办。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盟中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台湾省农会等及五大协会组织单位主办,国台办作支持单位:南平市人民政府承办;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等协办。  相似文献   

2.
对于武夷岩茶,笔者有过两次比较深入的接触。一次是2004年夏天在武夷山天心岩茶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茶叶采访,天天与当地的茶农以及茶企泡茶、了解武夷岩茶的历史和文化。还有就是这次的武夷岩茶专题采访,与多位当地茶企负责人的泡茶采访。武夷岩茶那股厚重的回甘与韵味独具特色,也是让笔者情有独钟的因素。而天心村作为武夷岩茶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甚至武夷山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更是深深吸引了笔者。  相似文献   

3.
自古名山产名茶,武夷山作为天下名山,世界双遗产地,有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茶树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茶园生态环境居全国之首,所产之茶,素负盛名,蜚声中外。武夷茶文  相似文献   

4.
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珍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中国茶”之称。但一直以来,武夷岩茶在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不及同省的安溪“铁观音”。由此,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武夷山茶叶产业内部的优势、薄弱点及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提出武夷山茶叶产业在今后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至18日.福建省文物局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同邀请“万里荼道”沿线的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8省区文物专家.聚集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就“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调研和座谈,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武夷山,有一个与晋商携手走过万里茶路的村落,它就是下梅村。而与晋商经营武夷山茶的邹氏,曾为这个村落创建了辉煌的历史。如今,下梅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它是武夷山清代重要的茶市,至今留有大量的景观遗存和与晋商贸易动人的传说。追溯历史的发展,这个山环水抱的古村落,从商周时期就有了文明史,隋朝有了人居环境,宋代有了村落,明代有了里坊,清代有了街市,康熙、乾隆两朝下梅处于鼎盛时期。养育了宋代大词人柳永、大理学家朱熹的梅溪,全长50多公里。它的上游就是柳永的家乡白水村,朱子故里五夫镇,下梅村位于梅溪下游,所以叫下梅村…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武夷山处处生机盎然,山清水秀。走在大街上,淡淡的清香不时扑鼻而来,可谓“无处不见茶,无处不闻茶香”。街边的茶叶店里,好友围坐,一茶在手,谈笑风生。此情此景,情不自禁地让我们加快步伐奔向采访目的地——武夷山市桐木茶叶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武夷岩茶是世界四大茶种之福建中小叶种的代表,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的鼻祖,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岩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异的品质、丰厚的文化内涵,其独具特色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被称为乌龙茶中的珍品。2002年,武夷岩茶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国家批准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9.
下梅是武夷山下的一个明清古村,素有“文史精品古村落”的美称,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最近,它又树起“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石碑,从三百年的沉寂中走出来,以旅游开发为契机重新走向喧闹。  相似文献   

10.
苗家正 《乡镇论坛》2011,(17):12-12
4月14日,闽北首个港湾式农村客运站在武夷山下梅村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投用的还有50座新型农村客运候车亭,至明年底武夷山将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的红茶名贯中西,在国内外享誉盛名,说到武夷山的红茶当然不能对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避而不谈。正山小种是一种带有浓浓烟熏气息、味道浓烈的红茶,产自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位于武夷山北段海拔1000-1500米处,气候冬暖夏凉,终年云雾笼罩。正山小种也称"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其他如福建政和、坦洋,江西铅山等地模仿正山小种做法制出的小种茶,则称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据考证,正山小种最早出现的时间约摸在16世纪末17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水育名茶武夷岩茶是福建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2002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夷山市茶叶产品以武夷岩茶为主打品牌,得益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广,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牌形象进一步确立,带动了武夷山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1.5万亩,共有197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39个茶叶生产加工小作坊。2008年全市茶叶总产量6000吨,涉茶产值8.05亿元。如今,武夷山市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茶企业达20多家。  相似文献   

13.
位于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天心村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祖祖辈辈以茶为生的天心村民,围绕建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总体目标,延续千年传承的岩茶制作工艺,并使岩茶产业逐渐迈上现代化轨道,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近日,记者走进天心岩茶村,访寻岩茶文化的悠远历史,品味岩骨花香的独特风韵,探密非遗制作工艺的高超精湛,领略新一代茶人的非凡气度。  相似文献   

14.
质量保障"山水茶"品质天成武夷岩茶之所以被热捧与岩茶独具的优异品质密不可分。奇山异水、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是武夷岩茶内涵所在和发展依托。在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岩韵"的形成,与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包含地形、温度、雨量、湿度、日照、土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自古名山产名茶,武夷山作为天下名山,世界双遗产地,有世界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茶树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茶园生态环境居全国之首,所产之茶,素负盛名,蜚声中外。武夷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夷岩茶的辉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东南置业》2009,(10):18-19
经由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批准,由福建省住宅产业商会申请成立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福建分会正式得到批复,并于9月27日在武夷山举行了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特色品牌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大红袍素有“中国茶王”之称,其制作技艺是我国文化部惟一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的茶类产品,其美名早已蜚声海内外。对于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武夷山而言,大红袍是一个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借助武夷山世界双世遗平台。以大红袍为品牌,整合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加大对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为武夷山的旅游业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一座经典的世界级旅游城市,丹山碧水,鼎立中国东南至高地位,名显九州岛内外。近来年,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武夷山的旅游正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着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于一体的旅游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武夷山市政府极为关心和重视的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各地茶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茶叶的供给由以往的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的局面。武夷山茶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应对当今茶叶市场的局面是武夷山市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武夷山茶产业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对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武夷山茶产业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11月15日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2008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福建省有26家企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