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出警示,我国钢铁、电解铝、汽车、铁合金、焦炭、电石及铜冶炼行业等7个行业存在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在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潜在的产能过剩。近些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部分行业的投资增长过快,出现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扩张过快的势头,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我国经济又经历一轮过热的周期。这一段时期投资上涨的速度大幅增长,全国的宏观经济出现过热。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投资过热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出来,如一些企业很快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一些企业利润开始下降,有的甚至濒临亏损倒闭的境地。2006年在一些生产资料,如钢铁、水泥及机械(尤其是运输机械)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开始显现。产能过剩将会造成通货紧缩,在这些行业将会发生投资减少甚至戛然而止的情况。未来所可能出现的这种产能过剩是由2003年、2004年前后投资过热所形成的:经济过热真正的后果,就是过热当中形成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投资增幅较高,投资率不断攀高,投资依赖症越来越明显。2010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0%左右,仍然保持高水平。当前我国的高投资率具有阶段性特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虚增的成分,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是收入分配的必然,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加快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社会投资,将投资增长与扩大就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利用经济手段改变投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要素紧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采取了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部分指标出现了反复现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过快,1-5月累计完成254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货币供应总量增长过快,5月末M2达到316709.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贷款增长速度过快,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总额达到21.16万亿元,新增贷款已达到1.69万亿元,超过全年信贷控制目标的67%。  相似文献   

5.
一、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调控工作情况 2004年以来,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 速过快、规模偏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 手段,严把土地管理、信贷投放两个"闸 门",出台了一系列投资宏观调控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市场准 入,坚决遏止部分过热行业盲目投资、低 水平重复建设。制定钢铁、电解铝、水泥、 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的市场准入暂行 标准;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房地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1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2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增幅分别高于上年同期和全年0.7和0.4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出现偏快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强劲、国内消费增速加快及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能力释放等。  相似文献   

7.
数字闪存     
《浙江经济》2006,(9):64-64
27.7% 一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全国范围内,一季度投资增幅超过35%的省份已达到16个;制造业的30个行业中,投资增幅超过40%的就有16个。为再度出现的“投资热”降温,已成为中国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拓展了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在出口持续增加的拉动下,水泥行业利润持续下降的局面开始扭转。4月水泥制造业和水泥制品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而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由于前期投资过大,产能过剩的不良效果逐渐显现,价格持续走低,加之出口增速放缓,行业盈利状况大幅下滑。投资加快缓解了产能过剩矛盾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决策和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密切配合,联手对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加以“降温”,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调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但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  相似文献   

10.
三大行业的过热投资 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逐渐出现过热迹象。而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799亿元.增长43%,这一增幅为近年来同期少见的高水平。一些专家预测.倘若2003年以来的投资热得不到有救遏制.中国就会像1992年至1996年投资过度扩张那样。一两年后就会出现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物价水平不断下降、失业人口增加.大起之后必然是大落。这不能不让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产能过剩与银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关于银行流动性过剩和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两者具有连接和关联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国有企业亏损额为1026亿元,接近1998年巨亏时的水平,创造了历史上第二个亏损高峰;亏损额同比增长56.7%,增幅也创下近16年来新高,而产能过剩和核心技术缺失是造成国企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数据当前也存有争议和有待观察。而进入2006年以来,1月至2月,  相似文献   

12.
产能过剩考验银行应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的全国两会刚拉上帷幕,“十一五”规划纲要被审议通过,新的五年规划已开局。3月24日,中央政府即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对部分行业的发展亮起了警灯,正式确认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产能已经出现明显过剩.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伏着产能过剩问题。国务院的通知认为目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原因,我国电解铝产能总量规模依然过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我国铝行业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导致产能扩张速度远远超过需求扩张速度,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的严重失衡,导致恶性循环。目前全国主要地区现货铝库存总量保守估计已达到120万吨。高企的库存反映出需求的疲弱。因此,2013年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第三季度,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收到初步成效,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从而避免了经济增长由过快转为过热。但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今后一段时期对投资的调控还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6,(18):34-35
世界银行近日发表的《中国经济报》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前景依然良好,主要的政策问题不是全面过热,而是决策层担心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影响银行业。从外部看,主要风险在于美国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和全球不平衡的无序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6):3-17
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整体经济形势处于相对正常的运行状态;一些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求矛盾明显缓解;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预计下半年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根本改变,但宏观调控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信贷增幅过猛,以及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等问题。下半年,在宏观政策上应适度收紧.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  相似文献   

17.
从1-5月份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遇制.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前4个月回落8个百分点,钢铁、有色、水泥行业投资增幅比前4个月分别回落22.5个、9.7个和23.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2.6个百分点.二是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信贷投放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8.
正内地第一季度经济增长7.4%受工业生产及固定资产投资减慢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内地经济增长放缓,按年增长7.4%,低于2013年第四季的7.7%。从按季增长看,今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增长1.4%。受部分行业淘汰过剩产能及国家关闭部分高污染企业的影响,内地第一季度实质工业产出增长,由去年第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年末,有关部门强调,根据对重点行业的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有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增长与结构 1、2007年非国有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进一步超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企投资增速 2007年非国有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8.5%,上升1.3个百分点,改变了2006年增幅下降的局面(见图1);比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3.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增速快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