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7年2月,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标准重新作了修订。本文介绍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与2004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一、披露现状
1.披露口径不一致,随意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口径不一致,有的企业竟然将租金收入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披露。对于“短期投资收益”,有的上市公司披露为“股票投资收益”和“债券投资收益”,有的直接披露为“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披露现状1.披露口径不一致,随意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口径不一致,有的企业竟然将租金收入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披露。对于短期投资收益,有的上市公司披露为股票投资收益和债券投资收益,有的直接披露为投资收益。对于扣除资产减值准备后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相似文献
5.
秦冬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3):32-33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项目
(1)处置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2)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3)各种政府补贴;(4)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5)短期投资损益;(6)委托投资损益;(7)扣除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8)因不可抗力因素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10)债务重组损益;(11)资产置换损益;(12)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13)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14)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年报开始,中国证监会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至今已经披露了七次。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一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1号问答》),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财务指标也在逐步规范,本次年报是第四次执行《1号问答》。但从2002年年报来看,无论是其披露还是涉及项目的认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了一种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增加减少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证监会长期以来对非经常性损益十分关注,曾于1999年发布了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并在2001年、2004年以及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利用2009年至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投资者给股票定价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反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投资者在做出定价决策时,区分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和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并在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正时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给予了比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更高的定价。但是当每股非经常性损益为负数时,投资者给予了每股非经常性损益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每股收益更高的定价。 相似文献
10.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拟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问答 相似文献
12.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拟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即非经常性损益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部分,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这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本文回顾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并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即非经常性损益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部分,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这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本文回顾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并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
裴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6)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新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的利润普遍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本身业绩的增长,但另一方面非经常性损益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2007年年报为基础,从非经常性损益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