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潜能、地理距离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人均GDP和市场潜能作为表征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指标,基于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285个地级市2004-2013年经济增长溢出效应随时间和地理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一方面随时间推移整体增强,另一方面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其中300公里内为密集溢出区,800公里以内为有效溢出区、以外为间接溢出区,说明经济增长最有效的空间溢出范围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内,与地级市的行政界线相比,省级行政界线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的阻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投入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当经济差距缩小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变化特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区际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苏南、苏中、苏北研发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研发投入合理流动、统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1978年房地产市场改革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居民的需求从基本的温饱开始向功能齐全的住房发展.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对城市房价带来各种溢出效应.因此,利用201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Hedonic分析方法结合空间权重,分析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对城市房价的溢出效应.同时,研究了社会性基础设施对居民住房需求的空间效益.  相似文献   

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进而促进该国内生化经济的增长。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总是为正,其效应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本文从东道国角度出发,从宏观、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以期为我国FDI技术溢出正效应的发挥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文化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从影响路径上分析文化产业如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结果显示,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路径大致分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耦合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以及交易成本降低。根据影响路径,笔者从企业、政府和社会这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提高文化产业集聚的力度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尝试将经济增长背后存在的要素市场扭曲因素纳入分析框架,结合空间Durbin模型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要素市场的扭曲会恶化城市空气质量且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会恶化城市空气质量,城市绿化率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提升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但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和政府环境治理度等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够明显。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呈正“N”型波动;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带来的负向影响主要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主导.  相似文献   

9.
戴永娟 《商业时代》2021,(1):189-192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动力机制及其与我国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关系,本文采用实证方法选取2013-2018年我国31个省份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从消费结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新动能对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动力机制主要由经济的创新能力、质量效应以及对外开放三部分构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增强会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孟添天 《商业时代》2022,(3):162-165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市场潜能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竞争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地区市场潜能的提高,对该地区增强资本流动特别是促进资本流入具有显著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市场潜能的差异容易引起区域资本的非均衡性,而市场潜能对资金流动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出地区之间资金转移的竞争性.市场潜能较高地区对市场...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进击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产业出现了溢出效应,在溢出效应的影响之下如何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的发展进程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的重点话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我国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城市产业经济溢出效应促进城市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从空间维度解构全球价值链参与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微观数据以及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不仅产生地区内溢出,也产生空间溢出,表明某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金融危机前后时段特征和国家异质性特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全球价值链的不同嵌入方式后发现,虽然全球价值链功能嵌入相比产品嵌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内溢出效应更强,但在空间溢出上,功能嵌入由于服务链条的相对封闭性、知识构成的复杂性和专用性,空间溢出并不明显,产品嵌入则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及莫兰指数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开放经济演变格局,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开放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及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在相邻地区之间存在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工业发展不仅与本地知识溢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密切相关,而且会受到其相邻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MAR溢出性和Jacobs溢出性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并且产业专业化的促进效应大于产业多样化,在本地工业发展中Porter溢出性并不显著,但相邻地区的产业竞争程度对本地工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 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入全面地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因素,从而使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间的多个指标数据,通过构建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种类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一个地区公路的建设不仅对本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益于周边地区的发展;而铁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的网络属性,加速地区间的要素流通,使得生产要素主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7.
吴欢 《市场周刊》2020,(19):0091-0091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实现了迅猛发展。高铁的出现不仅完善了铁路网,同时,也为经济平稳增长做出了贡献。文章的研究从高铁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出发,探讨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的影响。如何降低负的空间溢出效应,扩大其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使其正面效应作用于弥补落后地区的劣势,实现高铁对于沿线地区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是文章讨论的重点也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为维持其技术垄断优势地位,对其技术的溢出防范在不断加强。在现有的渠道基础上,我国并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溢出的效应。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集群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认为集群这种组织方式能为我国利用这种效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永民 《财贸研究》2008,19(3):66-72
相关研究发现,邻省间存在明显的政策模仿和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作用。而财政分权作为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也必然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作用。在经典财政分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空间相关的拓展模型,以此模型的结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共安全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安全服务可以有效保护资本产权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公共安全服务空间溢出效应的同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98到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用于公共安全维护的城市维护费用、公检法司支出等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相邻地区用于公共安全维护的支出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外部效应;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资源可适当向公共安全领域进行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