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近10年来,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国奢侈品市场飞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但是,在中国奢侈品市场中活跃着的奢侈品牌几乎全部为国外品牌,发展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成为目前奢侈品市场的主要任务。国外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已有20余年,多数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年活跃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在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发展历程也极具代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4R理论及其应用,并对中国奢侈品市场近2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归纳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特征,并用4R营销理论分析了中国奢侈品市场中的常见营销策略,并以此为基础为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宁 《中国市场》2007,(29):62-63
<正>"适者生存",在LV、TESIRO通灵等欧洲奢侈品牌进入中国的市场实践中,再次得到验证。在中国市场,TESIRO通灵、LV、Armani等几个欧洲奢侈品牌风光无限,虽然与很多竞争对手一样都属于外来高端品牌,但却让很多消费者心甘情愿一次拿出几个月的积蓄,为它前赴后继。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牌懂得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心理,采取中国式亲民策略。  相似文献   

3.
仅仅在数年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然而,眼下我国的消费者对奢侈品已经渐渐熟悉并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奢侈类商品在中国、在北京日益繁荣,国外的奢侈品牌生产巨头也把眼光瞄准了我国的消费者,蓄势待发想开拓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奢侈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奢侈品多以国外品牌著称,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几乎没有,这对中国设计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就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和国内潜在的奢侈品牌进行分析,力求带给中国设计师一些启示,推动中国奢侈品牌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卢晓 《财贸经济》2012,(8):105-112
本文选择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奢侈品牌,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市场进入理论为框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品牌管理、分销零售和财务运营3个核心方面对国际奢侈品牌中国高端消费市场成功进入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奢侈品牌市场进入理论,其具体包括3种模式:(1)全直营模式;(2)直营和代理并存模式;(3)全代理模式。通过对其他多个国际奢侈品牌案例进行的确认性研究,验证了以上典型模式分类和奢侈品牌市场进入理论。基于研究发现,结论部分对中国品牌管理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奢侈品消费额不断攀升。本文首先对我国奢侈品市场进行分析,其次对国外奢侈品牌在我国市场的分销渠道的发展和变革进行研究。国外奢侈品牌在我国市场的分销渠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代理经营期、撤销代理期、多元化渠道期。最后本文对国外奢侈品的分销渠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发达国家,奢侈品牌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很多年。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在欧洲和美国均有网购业务,然而对于中国市场则迟迟未有举措,这与中国市场不成熟有关。不过,奢侈品牌在中国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已是必然。  相似文献   

8.
正营销者说在成熟的美国市场,三大传统德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到50%,而在中国市场,这个数字高达78%。这就意味着市场不会长久地被有限的几家厂商垄断。英菲尼迪2013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零售销量为17,108台,同比增54%,创造了其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年度销量新纪录。2014年1月单月销量达2,385台,同比劲增161%。从大战略、战术角度上来说,我们制定了"品牌突围计划",并通过新定位——更加清晰的差异化品牌定位;新受众——锁定最有增长潜力的目标人群;新方式——独特的品牌传播手段等三个"新"来实现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用一句话来概括英菲尼迪的"品牌突围计划"就是:围绕最感性的豪华汽车品牌定位,围绕年轻心态高端消费者,通过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创新情感与体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商业科技》2011,(11):3-4
【来源:腾讯财经】 日前,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合作发布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纷纷涌进中国,抢食这场盛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梁鲁晋 《现代商业》2011,(15):128-129
时尚奢侈品牌凸显了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本文探讨了时尚奢侈品牌的定义、要素、特征和市场概况,以及对市场趋势有深刻影响的最新动态。文章指出当今奢侈品牌都在一个复杂、扩张、高度竞争的环境下运营,并为时尚奢侈品牌今后的战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雷 《广告大观》2006,(2S):52-55
“存在即合理”,如果把这句被理论界持长久争议态度的话用在当前的奢侈品品牌消费上,就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从国际范围的奢侈品消费,到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奢侈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标志。奢侈品品牌塑造及其独特的传播规律,也自然成为营销界关注的热点。本专辑试图提供第三方的专业平台,旨在为众多的传播代理机构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参考:从“奢侈品牌的奢侈本质”、“不要小看奢华的竞争力”、“奢侈品牌运作潜规则”、“制造渴望的奢侈品牌传播”、“中国消费者的奢华消费与营销哲学”、“奢侈——中国酒的新蓝海”等系列文章中,你可以看到,有关“奢侈品品牌消费”的概念正悄悄来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10,(11):61-62
从品牌的角度看,中国白酒毫无疑问在向着奢侈品方向裸奔。正如名牌不是品牌,奢侈不等于奢侈品,中国白酒市场很符合国内消费市场的“从规模市场向价值市场转移”的大规律,正是这几年白酒行业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白色家电(以下简称白电)品牌在国内市场地位的稳固,具备实力的企业自然把其品牌的国际化提上日程,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更使白电品牌规模化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必然。在主流品牌理论看来,品牌国际化即为"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国际主流市场建立品牌资产的过程",而"国际主流市场"基本上是指欧盟、美国及日本这三大市场。欧盟是中国目前最大贸易伙伴,其领头羊德国作为欧盟传统家电大国,自然成为国际白电品牌竞争的主流市场。中国白电品牌进入德国市  相似文献   

14.
张萍 《现代商业》2002,(8):26-29
2002年北京第七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知名企业和品牌汽车,规模之大,品牌之多,不仅让中国的消费者领略到了国际汽车发展的潮流,同时也为世界名牌汽车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如今,国际汽车巨头均已在中国落脚,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中国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投资战略已开始从传统的产品推销、资本渗透向品牌输入转化,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国内汽车品牌对垒和角力的舞台,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面对今年车市的冷淡、消费者的等待,汽车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近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咨询事业部率先向业界发布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竞争力研究报告》,对建立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力评估体系、科学有效地评价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状况、指导汽车企业品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重新回到这个注定要成为全球第一的市场,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正向中国市场投入大笔资金,与其中国合作方争夺对品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新财富》2014,(2):64-67
新财富资本圈最推崇的奢侈品牌评选走过7年时间,伴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从起步到全速前进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个人电脑(PC)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国内外品牌PC企业正在不断审视中国市场,将中国市场纳入其渠道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市场的终端模式对于整个IT产业的终端模式而言较具代表性。不同的个人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从基于个人客户细分市场的品牌电脑终端模式的研究,探索最优化的品牌PC终端模式,有利于企业处理好PC渠道与终端客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众多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同时各大奢侈品牌也在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以探讨奢侈品牌的嗅觉营销应用策略为目的,对奢侈品牌消费现状、嗅觉营销理论进行研究综述,结合嗅觉营销的既有研究成果,以及奢侈品牌营销的独特性,以迪奥真我香水的嗅觉营销为样本,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嗅觉营销的核心要点,并在尊重品牌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提出可行性奢侈品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奢侈品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年间,快速增长的趋势让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而在众多的奢侈品牌中,却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本文基于国际奢侈品牌的营销特点以及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特殊性,提出了一些如何打造中国奢侈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