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晓燕  谢长青 《北方经贸》2004,(11):118-119
目前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是 ,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偏低 ,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成为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瓶颈。文章主要论述了黑龙江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得出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是黑龙江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资本品净进口国,资本品进口引致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是影响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相对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实证检验了资本品进口与中国熟练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及其对中国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在中国长期存在,资本品进口促进了中国的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提高了熟练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然而,劳动力的相对数量效应和相对效率效应对中国不断扩大的相对工资差距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3.
李梅 《现代商业》2014,(3):286-28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深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间产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是国际贸易影响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从中间产品贸易及其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解释发展中国家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一方面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间接地分享国际先进的R&D资本;另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技术学习和模仿的机会。由于资本与技能的互补性和技术学习的技能偏向性,中间产品进口使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5.
黄晶 《商业研究》2020,(3):113-121
资本回报率下降对人力资本投资、收入不平等程度有较大影响。本文将可变资本回报率加入Galor-Zeira模型,理论推导发现:收入不平等陷阱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当技能劳动力工资高于受教育固定成本时,随着资本回报率下降,接受教育的遗赠临界水平将降低,更多家庭将发现投资人力资本是有利的,稳态的技能劳动力比例将提高。在当前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提高技能劳动力工资、降低受教育成本、对教育贷款实施财政减免优惠、为农村中等教育支出减负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倡导节俭和重视遗赠的文化氛围在长期都有助于提高技能劳动力比重以及缓和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南省始终把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3年至今,全省已培训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多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省各级扶贫部门紧紧抓住培训对象、培训质量、培训管理这3个重要环节,明确培训对象是扶贫开发T作重点县,年龄在18至4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并优先安排当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符合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云南省目前已认定90个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社会保险法》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社保征管制度改革对企业内部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实施引致的社保征管力度加强显著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且该效应在大规模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社会保险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核心逻辑在于“现金流效应”和“替代效应”,而非资本增加引起的“互补效应”,具体表现为:社保征管力度加强,企业现金流减少、融资约束趋紧,优先削减非技能劳动力;社保征管力度加强,导致劳动资本相对价格上涨,企业选择用资本替代非技能劳动力。以上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社保征管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稳定就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8.
石燕  张帆 《现代商业》2013,(21):185-186
在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人口流动模型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比较和分析二者模型对于学习发展经济学,了解如何加快劳动力流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就需要从推动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的长效机制;尽量使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极小化等方面求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商》2016,(7)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一国的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物化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三大角度着手,全面分析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一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现象,就业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妨害了农民知识素质和就业技能的改善,进而直接影响到其转移就业能力的提升。为此,要高度重视就业培训工作,完善劳动准入制度,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的转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国城市化战略一方面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进行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激活农村本土经济;另一方面重视大城市功能的提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从而全面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范仲文 《商场现代化》2006,(18):183-184
论文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陈太明 《北方经贸》2004,(12):114-115
文章回顾了西方劳动力转移理论 ,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利弊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即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应该以就地转移为主 ,辅之以向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15.
荆友奎  胡增亮 《中国市场》2011,(44):134-135,137
实现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烟台市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十分重视。一是制定规划,加强引导。烟台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双五О”工程,即到“十五”末,全市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50万人,由农民转市民50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进程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智力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教育培训成为企业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专业性对企业培养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企业管理者必须组织员工通过培训学习获得更多信息技能。近年来,呼叫中心产业在中国发展飞速,呼叫中心最主要的特征是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呼叫中心人员已从传统的话务人员发展成为高级咨询呼叫服务人才,对呼叫行业人员的培训管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低技能劳动者的过度供给和高学历高技能劳动者的供不应求,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挤压,商端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文章提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集中的失业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总量失衡下的结构性失业,而市场分割的存在则进一步恶化了结构性失业.要缓解结构性失业,首先应从劳动力供需结构匹配入手,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其次,改革国有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个人创业;逐渐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最大限度地清理各种类型的市场分割,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此外,还应完善失业保障体系,使真正陷入贫困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尚未正式建立的阶段,社会资本对于个人的职业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时期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如何认识社会资本在就业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今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就业环境不宽松,劳动力需求信息闭塞,政府引导不足等问题。应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