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库曼斯坦正加快国内油气工业的对外开放和发展,这为我国石油企业进入该国和地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首先介绍了土库曼斯坦油气概况,提出独立后土油气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然后阐述中土油气合作方式,提出关于加强中土石油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日油气产业发展具有较突出的共性,如中日两国同属于石油需求与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极高;石油进口来源地和运输路线高度集中,石油供应安全性差;中日两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趋同。由此决定了中日两国在世界油气领域存在竞争博弈的一面,包括中东市场上的油气竞争、俄罗斯远东石油管线争夺、中亚里海石油争夺,以及在东亚地区内部东海油气资源的争夺等;同时,作为东亚的油气消费大国、原油进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两国也应当在加强油气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加强油气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建立东北亚能源共同体与抵制亚洲溢价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3.
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积极推进印度经济制度改革,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季风计划"、"向东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总体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中印两国互为重要合作伙伴,莫迪的经济改革方案为中印两国深化经济合作创造了新机遇。本研究对莫迪经济发展战略和主要改革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在分析制约中印两国合作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中印经济合作的五方面建议,以推动实现从"龙象之争"迈向"龙象共舞"。  相似文献   

4.
对于同居世界前三位的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和日本而言,获得稳定的油气进口保障十分重要。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中日油气进口贸易的对抗,认为二者博弈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囚徒困境;此外,运用无限次重复动态博弈分析法,本文总结出影响两国博弈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并验证了中日两国合作的可能性,然后深入分析得出两国合作的前提条件,最后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土两国是友好近邻,古老的丝绸之路很早就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两国政治高度互信,各领域合作高水平发展,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为双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两国民众从中受益。"3月下旬在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国-土库曼斯坦经贸合作洽谈会"上,中国贸促会张伟副会长这样评价两国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和印尼两国贸易迎来了历史新机遇,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贸易产品为非油气产品。同时,也面临新的增长难题,印尼对中国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规模偏小,但也要看到两国未来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李钢 《国际贸易》1998,(4):26-28
自中俄两国建立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以来,在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设的经贸、科技、运输、能源、核能、边地贸协调及军技合作等各个分委会已开始运作,经贸领域其他各个层面的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今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应当指出的是,两国现阶段经贸合作与两国领导人所期望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需要两国政府部门和工商界的共同努力,继续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经贸关系进一步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自2001年7月起,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层会晤频繁,特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经贸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当前形势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中俄经贸合作的新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深层次的合作内容、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已成为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中美在能源领域的互动趋势,通过吸纳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构建一种基于"利益"、"机制"、"观念"来考察国际合作的思维框架,并运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旨在发现利益、机制和观念因素在中美能源互动中所起的作用,探究促成国际合作的深层次原因.作者的结论是:能源合作已成为中美政治对话中新的重要议题,其内容涵盖了双方新的利益契合点.不仅如此,中美两国在各种合作机制不断嵌入国家双边关系的时代,在包括清洁能源、提高能效、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越来越多的领域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从"利益"、"机制"和"观念"这三个角度采看,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动正逐步由竞争走向合作.  相似文献   

10.
孙斌 《商场现代化》2007,3(28):43-45
从地缘政治经济和能源对外依存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争夺在所难免,但目前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产生的相对收益造成的。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是石油科技大国,也是油气出口大国。在外交上,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既是"胡萝卜"也是"大棒",其油气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能源格局乃至国际地缘政治格局。越南石油储量超过8 200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900亿立方米。油气合作是俄越双方能源外交战略的优先方向,亦是维系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越南油气工业的发展及对南海争议区块的非法开采,主要仰仗俄罗斯的技术和投资。俄越油气合作的历史、现状、双方战略利益取向等值得中方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蒙两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口岸相通,地缘优势与经济互补性促进了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然而,一直以来,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经济及政治关系的制约,这不仅影响了中蒙双方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影响了中蒙双方经贸发展空间的拓展。2014年习主席访蒙,两国元首全面规划了各领域务实合作,决定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柬埔寨自1958年建交,两国在经贸、军事、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经贸方面,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一直以来两国的金融合作范围较窄,并且没有实质性的、突出的进展。文章试图从中柬两国的经贸发展这一基础,根据两国现行的金融合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条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深化两国未来的金融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哈萨克斯坦进入到"入世"谈判末期,使中国与哈国在WTO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将新疆与哈国的合作范围从边界勘定扩展到了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并且有了制度保障,也给中哈两国开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持久商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大,积极开发海外油气资源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在中国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的进程中,中亚地区已经成为重点,而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价格谈判是确定双方能否实现合作的前提。文章以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为合作对象,引入博弈论中的三阶段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影响中哈在油气资源领域合作的因素,探求两国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普京说俄中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2005年8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即将赴任的驻华大使拉佐夫说,俄驻华使馆应将注意力首先放在发展俄中经贸关系上,两国在油气、电力等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落实大项目应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火车头。普京说,俄中两国有着传统友谊和广泛的共同利益,2001年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为双边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美古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仅为两国带来经济与政治上的利好,也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对构建和平公正的国际经贸新秩序起到推动作用。从中国视角而言,美古关系的改善,为中国与古巴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古开展经贸合作的几个阶段以及国际经贸新形势对推进中古油气合作的影响,由此提出充分利用美古关系改善推进中古油气合作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制定和调整灵活的油气合作外交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中比政治经贸关系发展顺利,两国已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稳定的经济环境、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所采取的实际举措,将有助于推动中比全面深化合作走向新的高度。一、比利时经济形势分析(一)当前比利时经济运行特点经济增长保持低位运行。2015年第一季度,比利时实际GDP同比增长0.9%,为2013年以来连续第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也为2014年第  相似文献   

19.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所在的里海地区能源潜力巨大,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发展迅猛,中国自中亚五国能源进口规模增长迅速,与中亚五国能源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不断拓宽。但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也呈现出不同的国别特征。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合作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但国内能源结构不均,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等能源,加上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且在政治上依旧保持睦邻友好的传统外交关系,因此两国间进行能源合作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以后,中俄能源合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但是两国在合作中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应逐步加以分析解决,从而保证两国更深层次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