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凯文 《现代商业》2023,(21):108-111
由于中国在移动支付上的发展历程长、发展空间大、适应能力好,中国数字人民币在中国试点推广工作进行顺利。数字货币时代来临,与货币接触最为密集的商业银行必然受到其冲击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寻找其在数字货币时代的转型和破局点。本文内容主要介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时代目前扮演的角色和应用情况。同时以数字人民币目前未被完全开发的可能性以及正在研究推进的m-bridge项目为研究对象,展望商业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方面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可能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2.
数字货币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已被广泛认可,我国央行在2019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表示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聚焦法定数字货币,借鉴美国与新加坡关于数字货币监管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数字货币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探究,数字支付的不可逆性以及数字货币自身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是其突出特点。在数字货币的发行方面,我们还需要解决来自技术以及监管层面的问题,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
燕亦欣  徐文彬 《现代商业》2022,(18):154-156
自2014年起,我国便开始了基于国家主权信用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方面的研究,至今为止,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现正处于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阶段,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落地指日可待。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系列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试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在试点过程中所发挥的货币职能,并从完善配套组织机制、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多元支付场景方面进行进一步展望,以期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4.
受美元创新内在要求、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热潮客观带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强力催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加速了数字美元的研发进程。从理论上讲,数字美元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属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范畴。它是法定货币的数字版本,具备货币的属性和职能,是美元代币化的数字表现。由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重要地位,数字美元的发展,对美国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进以及中国货币金融政策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数字美元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包括尽快推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并促进其国际流通、推动国内数字货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创新、加强全球范围内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规则构建。  相似文献   

5.
自数字货币诞生以来,各国纷纷开展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我国自2014年起也开始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在现阶段存在制度设计、监管力度、技术突破等方面的问题。但同时,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提高交易安全性,优化监管、检测体系,扩展金融市场覆盖面和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优势。因此,经过分析后,本文对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提出了关于商业银行定位、保证去中心化程度、扩大推广和降低对国际硬通货的依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于2016年1月20日正式召开,针对数字货币发行整体框架、国家发行加密货币、货币演进中的数字货币等专题进行了全面的研讨,为我国数字货币正式发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数字货币发行研究的稳步推进,2020年,数字货币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测试,我国即将全面进入到数字货币时代.对各个银行来说,数字货...  相似文献   

7.
刘柏麟  李萍 《消费导刊》2021,(2):269-270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起始于2016年,目前全球80%的国家都在研究央行数字化货币,而我国是拥有数字货币技术专利最多的国家,早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而2020年深圳、苏州等城市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让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的性质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其发行将会推动银行支付体系的重塑.事实上,不管是从货币本身的属性还是流通原理分析,DCEP在初期并不会对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产生很大影响,改变的仅是社会支付以及现金使用习惯.不过从中长期来看,DCEP必然会重塑银行业态的支付、融资、金融服务等各个体系和领域.本文从数...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字货币成为全球重要金融研究课题。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比较比特币、脸书公司即将发行的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的不同特点,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研究结果表明,比特币具有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交易等特点,缺点是缺少信用背书、币值波动幅度大、发行者过多占据铸币税。Libra,具有币值稳定、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结合、突破比特币数量上限、流通范围广、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但带来了隐私保护、金融垄断、削弱发展中国家货币主权等挑战。由国家法定的央行数字货币,既具有与比特币、Libra一样丰富的应用场景,同时在交易成本、匿名成本、违约风险、隐私保护、金融监管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该文依据2009年银行排行榜对多家大银行排名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形势。通过与往年的对比分析发现未来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总体趋势呈现出美欧银行难以恢复10年前的业绩,一些坚持稳中发展经营模式的发达国家银行将会发展得很好,而新兴银行仍然是发展中的亮点和银行业的角逐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央行数字货币(CBDC)是数字经济时代下货币演化的必然趋势。文章利用一个关于CBDC的非对称净收益函数,用于刻画CBDC未来潜在不可精确计量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并以此建立CBDC两国博弈模型,对其在CBDC领域的不计息与计息策略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方在一次博弈后就将达到计息均衡。而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双方在短期内进入计息均衡,但面临“囚徒困境”,此时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国家的净收益下降会更快;长期而言,双方可能重新回到不计息均衡。此外,虽然计息可能导致未来净收益大幅下降,但一国有必要具备对CBDC进行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蕴赟 《现代商业》2021,(3):121-123
本文在总结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与发展的基础上,得出央行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有央行数字货币促进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央行数字货币打破国际货币使用惯性和央行数字货币无法保障人民币国际化,随后得出央行数字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协同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基础,稳步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和数字金融改革,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各国数字货币发展进入法定发行阶段,基于独特的区块链技术、数字技术等,各国都计划让央行数字货币进入流通。我国数字货币发行流通通过商业银行完成,最终也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影响或作用效果。在行为金融角度下,原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存在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以及羊群行为、框定效应和非贝叶斯行为。央行数字货币应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及发行机制改善这些问题,减少央行贷款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数字货币作为近十年来的新兴概念,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型金融产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概念更加深化,更具有技术深度和技术广度。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货币必然成为深入广大普通人群的实际应用,甚至改变全球的支付及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回顾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设计特性并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CBDC发行对金融脱媒和银行挤兑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第一,发行CBDC可能产生金融脱媒效应,但若央行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失进行补偿,则可缓解该效应.补偿比例越大,金融脱媒效应越小;完全补偿时不产生金融脱媒效应.第二,在央行补偿条件下发行CBDC,银行挤兑发生门槛提升、概率下降.补偿比例越大,银行挤兑发生概率越小.第三,在央行全额补偿条件下发行CBDC,外部冲击对于总产出和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的负向影响减小,发行CBDC促进了金融稳定.因此,文章建议逐渐放松CBDC发行限制,建立CBDC发行专项补偿机制,适度引入降低CBDC流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央行30日晚间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即将加入WTO、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条件下,面对国际银行业的购并浪潮,发展全能银行成为我国银行业生存、发展的现实课题。本通过对两种银行制度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论述了在我国开展全能银行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必,邮发展我国全能银行的基本战略以及在发展全能银行中需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娟  吴俊 《中国商论》2023,(6):102-104
贝壳成为中国古代的货币,并非全是商品货币关系自然演化的结果,其中顶层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我国远古时代部落文明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互联网时代,交易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线上进行,带动了第三方支付、加密货币等新兴交易媒介,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加密货币币值不稳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履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定位存在局限性、缺乏独立算法,配套技术和商业模式支撑不足,国际合作缺乏。借鉴贝币的创制历程,应该将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定位于M0,还要追求与M1和M2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以线上和线下交易量来确定货币发行量,稳定货币价值,拓展应用场景,展开国际合作,推动商品贸易关系迈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了不同形式支付手段的出现,伴随着国际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逐渐登上了经济的舞台。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数字货币必将成为我国政府要面对的热点问题。文章将从私人数字货币的创新点入手,挖掘其对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价值;同时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基础,探索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并对尚存阻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央行数字货币对我国货币发行流通、货币政策效果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产规模的扩张对流通媒介——货币的形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货币先后经历了实物形态、金属形态、电子形态等货币形态。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行各业都纷纷将经济业务同互联网结合。买卖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对更安全高效交易工具的需求,央行建立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势在必行。当前的大环境怎样,是否适合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本文利用PEST模型,具体分析了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