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织布,是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作为中国传统棉纺织技艺的代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纺织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江南民间土织布的调研,总结并归纳了江南民间土织布的图案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江南民间土织布产品设计开发的意义,重点阐述江南民间土织布产品的刺绣、拼接、手绘、印染等现代设计手法,为土织布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江南民间土织布的现状与茶文化与茶艺用品发展中产品包装问题、茶艺品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市场产品价值与质量混乱等问题,结合茶叶市场发展趋势,从茶艺品风格、材料、设计手法的创新几个方面,研究了江南民间土织布在茶艺用品上的开发探索。文章旨在通过对江南传统土织布的设计转化与茶艺用品的结合,使其获得二次生命,在茶文化中延续和再生。令江南土织布手工织造技术为世人所知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敏  魏洁 《山东纺织经济》2013,(5):66-67,91
南通土布经历700年耕织文明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历程,在织造技艺、图案造型、色彩运用方面都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如今它以精湛的技艺传承和绝妙的图案艺术已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南通城市文化的骄傲。扎根于江海农耕文化的民间土布染织技艺,其创作的图案题材大都来自江海大地的馈赠。南通土布图案造型美观,色彩大方,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充满了江海大地的乡土气息。本文旨在对南通土布图案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对南通土布图案艺术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雷州地区有一种濒临绝迹的传统织布工艺,在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生态环保产品的追逐程度日益凸显。曾风靡千年,采用天然纤维、植物染料与手工织造,雷州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雷州葛布作为人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体,在生态视阈下的今天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雷州葛布的生存状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探讨雷州葛布织造的文化价值与可持续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湘西土家织锦这项文化遗产研究中,明确这项文化遗产各方面性质和文化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人们自身思维,将湘西土家织锦与现代服装设计工艺进行有效结合,传承湘西土家织锦的精神特征,在弘扬现代服装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推进现代服装行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民间传统服装面料的由来以及风格特征,详细分析了现代民间传统服装面料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绚丽的作品。中国服装业经过长时间对西方服饰的盲目追随,人们开始反思,并深入研究服饰流行及其成败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明白仅靠单纯的模仿难以达到全方位的超越,于是就有了许多民族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南通的蓝印花布生产技艺保存至今得益于它的独特地理特征,虽地处经济文化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但是交通却由于江海纵横相对封闭,使南通二甲地区至今保留了传统的蓝印花布生产作坊,成为工业时代传统土布的"活化石",是江苏南通引以为自豪的地方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民族风格和人文特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将民间美术元素加以应用,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意识与本土意识。通过介绍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征,论述了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如何灵活运用民间美术色彩理论,结合设计创意、图形信息等因素,拓展思维空间,准确的领悟和掌握设计文化的内涵,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无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布码头。之所以得名布码头,是因为从明朝开始布行弄就有不少土布行,这些布行向本地及江阴等邻县的农民收取土布,进行蜡染整理后,再销售往各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洋布兴起后,布行弄里的土布行受到不小的影响,到解放前夕,布行弄里已没什么有名的布行了。  相似文献   

10.
结合嘉兴江南摩尔工程实例,阐述监理对复合土钉墙支护工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