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广告》2012,(8):59-61
智能手机革命不是正在来临,而是已经到来。去年,Google与市场调研机构IPSOS(益普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有关人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调查,以加深人们对移动消费者的了解,以及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有关移动业务策略的决定。该份报告的详细信息包括:关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情况的事实和数据;以及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对互联网的一般性使用、搜索、视频、社交网络、移动广告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率,研究目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具体使用状况及其产生的对大学生的具体影响。方法:在互联网上发布修订的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312份有效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率为76.6%。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娱乐工具,虽然网络社交并未显著影响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但是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现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智能手机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也展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样本,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的方式搜集、整理数据,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以及品牌上的偏好,以及在对品牌选择上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互联网购物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消费潮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消费市场上较为重要且特殊的群体,其超前的消费观念、旺盛的消费需求使之成为互联网消费市场的主力。文章将延安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为研究对象,提出学生网购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消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以及4G网络的逐步普及,在智能手机平台下的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手机用户的喜爱,与此同时,手机游戏玩家对手机游戏的体验预期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了解手机游戏对年轻化消费群体感知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影响,从而对手机游戏本身进行改进,以期使手机游戏开发设计商更好地抓住年轻化消费群体这一主要用户群体,提高手机游戏本身对年轻化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以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学生群体对手机过度依赖现象的影响调查和对策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具有程度不同的手机依赖倾向,手机依赖症患者比例在25%左右,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整体上服从正偏态分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身体、心理、社交和三观塑造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身体的危害较为普遍和直接,近半数同学受到的损害较为严重;对学习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近30%的同学感觉到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个人学习成绩的下降;相对而言,手机过度依赖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社交和三观塑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达到严重或比较严重的影响级别的比例均占受访者的10%左右。另外,根据教育有效性调查,为了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提出了构建有效的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加强手机过度依赖问题的针对性教育、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干预工作和全面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情况,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修订的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以及自己编制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调查表,在互联网上发布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收集到312份有效问卷,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高达76.6%,影响因素可能与手机的诱导功能、不同理想信念、个人受挫情况、亲友带动情况、个人交际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当代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调查,比较大学生常用的几个社交媒体平台:微信、QQ、微博三者的异同及各自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这些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交圈、学习、消费等行为方式的影响。高校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一套相对于比较适合的学生管理方案,以帮助其达到更加有效的学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目的,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3,(1):58
智能手机在三四线城市的大面积普及,让淘宝无线2013年的重点落在了"用户下沉"这个课题。手机网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来,这一群体出现了明显分化。数据显示,使用ios系统上手机淘宝的大多是身在大城市、不差钱、已步入社会的文艺范儿青年,而使用安卓系统的则大多是更看重性价比和新鲜体验的年轻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购物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地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普及为"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大学生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对大学生课堂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大学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情况,再从大学生个体特征、家庭背景和学校教学三方面阐明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大学生需提高自觉性、教师需提高课堂趣味性、解决课堂使用手机弊端的措施等角度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课堂使用智能手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雷硕  李亚云 《中国市场》2013,(33):77-7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也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工具。而其中,大学生是手机游戏应用最重要的消费群体。本文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对目前大学生手机游戏消费现状、对手机游戏的需求及付费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寻找大学生手机游戏消费的获利点,挖掘大学生手机游戏消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道德实践和人际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体使用行为和模式会比较明显地影响到这个群体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其城市融入进程。文章以城市融入的视角对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体使用状况及其对城市融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方便了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影响。首先,分析了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网络社交软件使用状况及其原因;其次,探析了大学生对网络社交软件的态度;再次,剖析了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社交关系产生的影响;最后,从隐私安全、内容健康、审核严格、新鲜有趣四个角度,总结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需求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21年,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新兴事物,市场规模庞大,生产供销体系完善,智能手机市场如今是各品牌百花齐放,已经变为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但智能手机厂商大部分是针对年轻群体去设计营销产品,忽略了相当一部分老年群体的需求。文章主要分析老年人手机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手机厂商如何制定老年人智能手机产品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老年人应用网上政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应用技术接受模型从外部变量特征、使用经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六大方面对中老年群体关于网上政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中老年群体网上政务使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任浩 《商》2014,(39):196-196
随着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社交以及手机作为社交终端的新社交途径已经成为当下社交最普遍的方式方法。作为社交媒体最大的客户群体大学生,对于社交新媒体的使用是市场以及社会研究最需了解的情况。社交新媒体的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发展和使用状况。本次调查以南京林业大学本科学生为调查范围,对大学生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研。通过分析结果,以小见大,希望对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交的需要及方式方法有一个客观的审视及分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导言当今大学生已成为电脑消费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电脑逐渐走进大学校园的同时,电脑的消费和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自身的关注。那么大学生目前对电脑的需求和消费水平,以及购买电脑前后的心理状况究竟怎样呢?本次调查以研究以上内容为目的,希望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能给大家一些电脑消费和使用方面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现今外卖已然成为青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外卖在大学生校园中的市场不断拓宽,已然对学生的就餐选择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文章以川渝地区大学城校园外卖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 200名学生展开调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对当前川渝地区大学城校园外卖的现状以及当前校园外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2)
目的:了解智能手机体验营销对品牌认可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经历体验式营销、认可品牌的情况,采用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文献研究、访谈法,研究体验营销对品牌认可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259人,问卷有效率为1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在短期品牌认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因素在体验式营销的长期效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智能手机体验营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市场细分,且在体验式营销后应当加强跟踪,以增强体验式营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工作场所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部分学者将其认定为网络闲逛、不利于工作,但同时,通过手机在工作间隙进行微休息有利于员工保持工作活力。为探讨上述不同观点,文章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层次同时检验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对个体的影响。基于72名企业员工10个工作日的经验抽样法和纵向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智能手机非工作使用对员工角色内外绩效有直接消极作用。但在个体内层次,每日工作活力对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的作用有遮掩效应,即工作活力“遮掩”了手机非工作使用的消极作用,每日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工作活力的确对员工主动行为有积极作用。研究结论验证了已有研究不同观点,即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有助于员工短期心理资源恢复,但总的来说非工作使用智能手机消耗了时间资源且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