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美艳 《中国市场》2010,(18):82-83
目前安阳市正在大力实施"三阳开泰"文化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其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在对旅游产业集群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论述,对构建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紧迫性的认识,分析了构建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构建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质量较高,但是河南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依靠适度超前开发来维持发展动力的,随着区域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旅游产业各部门的无序扩张,这种增长方式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结构效益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学者们对如何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成果,以期从中找出推动河南旅游业高速优质发展的新动力,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兴旅游发展模式的开展,对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旅游产业转型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旅游为例,就其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的融入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的旅游产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徐强 《商》2012,(8):145-145
"酒香也怕巷子深",开拓、发展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营销是关键。搞好旅游营销工作是提高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快速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信阳市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发展概况的前提下,对其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找出适合其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芳香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其特点是低碳、高效和无污染。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细述和概括了"芳香旅游"的本质和特点,在整合云南省"芳香旅游"资源的框架下,分析和探讨了在云南开发和发展"芳香旅游"产业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体育旅游产业政策角度,分析了秦皇岛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秦皇岛体育旅游产业必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创建魅力港城,打造体育名城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指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将"景点旅游"打造成"全域旅游",从单一的旅游产业衍变为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湖南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风光,发展旅游经济有很大的空间及潜力。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国外旅游市场竞争加剧,湖南省旅游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体现了新经济的需求,对于湖南省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面对"十二五"时期提出打造全国旅游强省的目标有着多重影响因素。本文立足现阶段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的归类分析,为河南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关建议,以求为河南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各产业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新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全域旅游突破了以景区为核心的"景点旅游"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了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全域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对"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旅游一卡通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后,正处在由传统模式向产业化模式发展的阶段。为了突破旅游业现有发展格局,旅游产业在不断的改革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正是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旅游一卡通"应运而生。本文在理顺"一卡通"的发展历程后,通过对"河南旅游一卡通"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其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其特性和优势,进而有效的推动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轶  熊礼明 《江苏商论》2011,(9):124-127
在对广西巴马县旅游产业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后,本文以产业链理论为理论基础,指出了其旅游产业存在结构不够完善、功能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长寿养生文化"的品牌效应发挥不够等问题。并结合巴马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品牌整合,扩大影响;加强建设,促进合作;建立外部支撑体系,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等基于品牌整合的旅游产业链模式,带动巴马民族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崂山区是青岛旅游未来发展拓展的方向,崂山区既有海滨环境,又有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其北宅等乡村旅游资源也丰富。然而其旅游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在青岛市区处于落后地位,制约崂山区旅游发展的问题很多,本文从旅游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践行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和途径,“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政府已经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战略,其中工业旅游是其“四个倾力打造”的旅游品牌之一,本文立足攀枝花这些年工业旅游开发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拟找出更有效的措施或建议,使其更ll好的发展,从而促进攀枝花市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十二五"铁路网规划中的杭黄高铁,对长三角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杭黄高铁是一条主要承担旅游客流的区域性铁路、具有国内首条"旅游高铁"意义,其串联名城名江名湖名山、打通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路,改变区域旅游格局、完善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品牌效应"以及发挥长三角经济辐射作用、以旅游业催生"城市蝶变"等方面,论述了杭黄高铁对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古蔺县是川黔渝三省市间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还处于"大资源、小经济"的旅游初级发展阶段,要立足新起点,科学应对新挑战,其有效途径在于立足自身优势,适时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四川省古蔺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古蔺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应做到创新发展理念,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定位,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建构旅游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旅游业正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旅游+"是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文中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探讨了泰州市旅游业与各相关产业的融合现状和融合潜力,并就促进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泰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和潮汕揭三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潮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有其特殊性,原于资源和产品的天然耦合性,两产业的融合通常始于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目前潮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从行业的角度应通过潮汕文化观光与旅游景区开发融合、潮汕饮食与旅游餐饮融合、文化生产与旅游购物融合、潮剧潮乐演艺与旅游娱乐融合、民俗节庆与旅游项目开发融合等路径,发展潮汕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建设昆明-玉溪-红河旅游产业带是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滇中南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引导型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重大决策。昆玉红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对调整全省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均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与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旅游带及美国加州黄金海岸带为借鉴案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并总结其开发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开拓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昆玉红旅游带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向体验旅游、智慧旅游、智能旅游方向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安徽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来,实现自身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对安徽旅游产业的基本现状及主要困境进行了细致分析,继而结合当前安徽的旅游资源分布、产业运营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型发展策略,力争推动安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亮点.分析穗港澳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其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和谐发展局面.港澳的商都旅游文化已经定型,而广州相形之下则缺乏特色.其原因既有客观的"晕轮效应"和"调色板效应",也有主观的精品意识缺乏等.广州旅游要想在穗港澳旅游竞争中赢得市场,首先要确立都市旅游商业文化的地位和形象,其次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金名片.在攻略方针上主要得从文化软资源、软环境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