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已然成为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文章以2012—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其次,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作用,在取得银行借款较多、企业所得税税负较低、土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对于行业信息环境的调节效果不敏感。证明资本市场开放是通过缓解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来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化解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标的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进而化解过剩产能。文章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缓解政府干预带来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在丰富了"治理产能过剩"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于实体"这一政策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走出去"战略是政府现阶段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5-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找到可供比较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倍差法考察对外直接投资能否缓解企业的产能过剩。研究发现,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后产能过剩指数出现显著下降,并且过剩行业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为突出,但产能过剩越严重的企业越缺乏意愿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检验OFDI的规模效应和滞后效应后发现,增加OFDI国家的数目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产能过剩指数,OFDI对企业的产能过剩指数有长期影响。为了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政府应该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尤其要鼓励过剩行业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要求把去产能作为重要改革目标。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突出的阻碍,且我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是长期性的、全局性的、体制性的。文章认为我国现行的产业政策是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政策不但没有化解产能过剩,反而使之愈演愈烈。为深化去产能目标在经济运行中的进程,认为应以"走出去"疏通过剩产能化解途径、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还应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转型机制、多层次的投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并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商品数量大幅收缩,我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文章首先阐述产能过剩的内涵及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其次对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及激化产能过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谨慎投资、扩大内需和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等视角提出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的产能过剩已从相对过剩和部分行业、产品过剩转变为全局性和绝对性的过剩。本文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以"去产能"为切入点,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河北省目前去产能中职工安置的实施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职工分流安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县级市工业园中土地闲置问题的原因并探求发展对策,文章以某县某工业园为例,基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为:产能过剩企业迫于资金压力闲置厂房;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导致产品滞销从而间接导致土地闲置;高耗能产业为节省开支间接导致土地闲置;用地单位企图利用土地"投机倒把"牟取暴利;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善导致土地闲置。最终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的透明度;严格把关潜在产能过剩企业和高能耗企业,促进集约用地;综合考虑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向,考虑供需关系;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产能过剩,在过去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往往都是基于产能利用率这个国际研究通说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之后,将关注点放在了产能过剩的结果对一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的负面效应的研究上,并且大多数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特有体制背景下的一个缺陷性的结果,而如果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来动态地分析产能过剩现象,它应该是理论上所追求的供求平衡状态的一个表现形式,与供给不足同样是一段趋势性的现象,而不是某种社会形态或者生产关系的结果,更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弊端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商》2015,(48)
首先对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背景、产能过剩形成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其次重点对钢铁行业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对"铁本事件"进行剖析,讨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体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在我国目前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显现。2009年,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将钢铁等六大行业列为产能调控的重点对象,从理论上剖析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不仅是深化产能波动相关研究的需要,也可为治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部分产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过剩产能的退出和转移是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为河北省过剩产能通过对外投资进行转移提供了契机。本人分析了河北省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过剩产能的优势和劣势,并以对接中东欧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投资环境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威胁经济质量与增速的重要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顺应新形势、新发展,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值得每个企业深思的问题。华新水泥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创新产能外输模式,在工业发展中独树一帜。因此将对华新水泥过剩产能外输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全世界产生产能过剩问题的机制来看,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必然产物。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郑伟宏 《现代商业》2014,(20):63-64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田惠敏 《中国市场》2014,(41):40-42
在分析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产能过剩成因的梳理,以及对发达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提出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即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企业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力度,以及扩大内需和加强制造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4)
<正>一、产能过剩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产能过剩"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最早提出"产能过剩"概念的是Chamberlin(张伯伦),其在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中认为:垄断竞争导致平均成本线高于边际成本线,进而Chamberlin认为企业就会产生持续的产能过剩。周劲(2007)认为在某一时期内,任何行业的生产能力大于该行业的实际产  相似文献   

16.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随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债务杠杆主要获取方式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对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可能存在着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资本市场扭曲通过商业信用的"所有制传递机制"和"规模传递机制"纠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产能过剩效应。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可能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严重的原因,资本市场扭曲虽然可以由商业信用渠道纠偏措施改善其要素配置效率,但这种诱发的纠偏效应具有高昂的社会成本。据此提出在合适时机逐渐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使得大量产能逐渐积累甚至过剩,国内需求饱和、海外市场门槛提高以及银行授信过度集中促使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均被国务院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本文详细指出了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困境:产能过剩行业识别困难;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困难;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授信规模较大,依赖程度较高;银行贷款从产能过剩行业退出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8.
以2008—2017年沪深上市公司债券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我国债券市场对企业产能利用情况的信息传递效率。结果发现:产能利用率与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负相关,产能过剩的企业债券信用利差更高,但存在不对称的提前和延迟反应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债券识别产能过剩风险的能力被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了债券市场对产能利用信息反应的敏感性;担保人的存在强化了债券定价的信号传递效率,但当产能严重过剩时,担保人的存在反而不利于信用风险的及时暴露;"去产能"宏观政策对债券市场传递微观企业产能利用信息也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实证检验显示,我国债券市场能够传递产能过剩背后的风险,对产能利用率低的企业具有治理作用。研究结论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债券市场的证据,对当前改善产能过剩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是《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毋庸置疑,法律调控手段在各种调控手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构建化解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文章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