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财政"反周期调节",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回升.但是,积极财政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发挥治理通货紧缩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运用不好,将会产生很大的财政风险.为了确保国家财政安全与稳健运行,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把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避免潜在的财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多方创造条件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方向,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一定要合理限定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力求避免财政功能的"越位"、"缺位",创造条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转换,谨防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大化和长期化。这是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紧缩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效果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积极财政政策也有可能通过货币需求的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等,产生对于实际产出的紧缩影响.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通过估计货币需求相对于实际产出的弹性系数,发现我国的财政政策仅在1996年前体现出显著的"紧缩效应",而在1996年后"紧缩效应"逐渐减弱和消失,这说明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和期限结构发挥了比较稳定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积极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消费需求始终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中,财政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偏差,以及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因此,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调控重点转向扩大消费需求,通过使用"差异化"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制等手段刺激居民消费,真正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整体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或已经回暖或"复苏".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或"复苏",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应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三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增加投入、增发国债、刺激出口等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开发西部政策的逐步到位,国内经济形势普遍转暖,步入快速增长时期,浙江省台州市50多家销售上亿元的乡镇工业企业尤为突出,呈现出产销两旺,效益好;投入加大,后劲足;外向拉动,成效大;块状经济,活力强;重视人才,素质高的特点.实践证明,只有牵住亿元企业"牛鼻子",才能掌握工业经济主动权,只有驾好亿元企业"千里马",才能促使台州经济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党和政府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政府投资与积极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视角,运用1993—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投资短期内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效应,可从长期看,却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实证结论支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实施已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即将退出,取而代之的将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的背景,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相似文献   

13.
徐瑞娥 《经济纵横》2003,(10):55-59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五年 ,收效卓著。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 ,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看法(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必要性和可能性。1 .扩大内需仍需加强。随着国际经济增长的继续放缓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传导”作用的加强 ,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形势及外需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 ,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 997年为 3 .6 % ,1 998年为 2 .3 % ,1 9…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定增长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1 十年回顾 阶段一:刺激需求.加大投资自1998年至2006年,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这段时间中,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储蓄逐年增加,毫无衰减的现象,而相应地,投资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投资不足,仅在房地产等几个少数的行业中出现了"热投资,"但是这种"热度",呈现出来的是只是经济泡沫现象.政府为了增加国民收入,刺激需求,实现民间的繁荣投资,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拨款建设了许多工程,并且央行连续八次降息.但是,从2006年10月份开始,我国储蓄存款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16.
关注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面对为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消耗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转变的转型期,政府更加倚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文章引用197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政策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递渠道.结果 显示:财政政策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财政政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7.
1.在建国债项目的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六年多来,在国债资金支持下,各地上了不少项目。据统计,目前全国在建的国债项目就达上万项,所需要的后续资金达6000亿元以上。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主要工具就是大量发行国债,实行中性财政政策就意味着国债的大幅度收缩。如果国债资金在建项目的后续资金跟不上,在目前地方财力达不到的情况下,无疑会造成许多"半拉子工程",这将意味着数千亿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实施"双管齐下"的救市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包括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十项财政政策措施和连续大幅度"双率"下调的货币政策。以宏观经济学的IS-LM模型为工具,在探讨当前我国IS曲线与LM曲线形状的基础上,对上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效果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我国当前的救市政策短期很难取得有效效果,不但会遭遇外部时滞,而且受制于偏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甚至有可能陷入"流动偏好陷阱";要实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的,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必须配合使用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和就业政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幻觉"分解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财经研究》2004,30(12):44-52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此番表态打消了人们对经济刺激政策将"退出"的疑虑,政策"微调"的可能性加大.同时,"调结构"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