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已达成共识,但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争论很大,国内外不少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文章从法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希在制度上寻求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宋则行(1917-2013年)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为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概括介绍了宋则行在促进西方经济学中国化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等方面的若干成就,分析评述了其兼容并蓄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继承中国老一代杰出经济学家优良学术传统,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291-293
法律经济学是20世纪后半叶法学界对传统法学最重要的发展之一。相对于传统法学定性的研究,法经济分析把定性、定量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法学研究。由于经济学交易成本、外部性和潜在利润的存在,侵权责任法为侵权立法指明取舍标准,平衡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并且促成个人福利的最大化,以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领域的迅猛发展和颠覆式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走向.有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经济学遭遇挑战,互联网经济学亟待研究""互联网动摇传统经济学的基石""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18].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学的本质,现有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美国经济学家Shapiro和Varian[34]甚至认为,宣称经济理论不适用新经济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平新乔教授在为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撰写书评"新经济的经济学"时,也曾调侃道:"面对 '新经济'的叩见,现代经济学界如同一位在深山已经预先修炼了几十年的方丈,笑呵呵地道来:客官请坐,我等你已达50年了."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问题是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科学.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和解释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公司治理研究的视角和维度不同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作为公司治理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他们的研究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经济学是研究公司治理的出发点和动因,法学及其制度建设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制度保证,管理学是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西安财经学院院长胡健教授,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和理论史、石油天然气资源经济学以及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的一位著名学者。作为一位经济学家,他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经济学家不但要"内圣",还要"外王",不仅要能坐而论道,也需要起而行道,因此,他密切关注现实的发展,不敢忘记一位经济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位勤于思考的学者,他视野宽广,视角独特,总是站在社会科学的高度,从经济学与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碰撞中,审视与把握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作为一位经济学教育家,他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对学生方法论的训练,而其严肃之教风、敦厚之师德、恢宏之气象,如春阳之温,时雨之润,尤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7.
法学与经济学本身存在许多的交叉领域,如产权、不正当竞争、合同、垄断、公司等等。作为社会科学中结合最紧密的两个学科,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存在着必然性和必要性。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需要两个领域的知识,如果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窥探,本质上不过是制度经济学的一支,如果只是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本质上只不过是法理学或者法哲学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在法学领域,过失判定的主体是普通人的假设,而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理性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在法学中转化成了“普通人”。本文用经济学方法论述了在法学中实行普通人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合理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 0世纪60年代,国外法学界掀起了一场经济分析法学运动,经济分析法学提供了一套不同于传统法学的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考察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率及未来发展。文章试图从传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以及新制度学等角度揭示其内在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人们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时经常用到的重要工具.在创立该理论并由此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当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名气最大,被视为继凯恩斯之后强调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并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理论及国际事务乃至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1.
保罗·乔斯科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是研究管制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契约理论的应用以及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乔斯科强调经济理论在研究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并不断地将理论的发展应用到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中,开创了管制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先河。他的努力不仅推进了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公共政策的设计和评价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理论的真理特性与经济学家的理性行为共同决定了经济学的演化路径。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要求经济学向古典传统回归,因此,将非市场社会因素引入经济理论框架可以获得更大的突破。以此为背景,追求事业成功的经济学家将理性选择框架推向非经济领域,形成经济学帝国主义。然而由于缺乏经济活动特有的货币计量标尺和市场竞争环境,试图改造其他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不能完成经济学向古典回归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法律经济学是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界乃至法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不统一.基于经济学、法律、哲学、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比较分析、博弈论和心理学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在不断修正法律经济分析存在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法律经济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使法律经济学的触角几乎遍及了法律和法学的每一个领域,并使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充实和拓展.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不同视角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体察和审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法律制度的变革与演进,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大趋势的情形下,碳税再度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法学领域里主要从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碳税立法的理论基础、碳税立法的框架研究、碳税立法的基本原则、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等方面进行概述。在经济学领域里主要从碳税的理论基础、碳税的含义、碳税的框架设计、碳税的影响因素分析、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碳税在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家开征的国际经验和借鉴、碳税的国际协调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梳理,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邱静 《现代经济信息》2012,(15):176-177
法经济学和比较法学在法学领域分别占据了相当的位置,为法律制度的演进和完善都发挥了较大作用,繁荣了法学研究。比较法律经济学将两者的研究方法进行联系和综合,采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价值取向,比较不同法律制度的优劣,找出法律制度发展和演变的趋势,完善法律规范。本文通过对比较法学、法经济学的介绍引出对比较法律经济学的介绍和分析,并举例说明比较法律经济学在法律制度演变所起的作用,最后对我国比较法学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焦知岳 《经济论坛》2003,(13):82-83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把对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的关注由微观延展到宏观领域,从分析的出发点、理论框架到政策建议,对新古典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批评,对现实经济中许多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或见解分歧的问题提出了新阐释。这篇论文至今仍为新制度经济学、法学经济学研究中被引用频率最高的经典之作,甚至有人称它“对于本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科斯倡导经济学家从精雕细刻的象牙塔中走出来,投身到琐细但重要的实证研究工作中去。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广泛引证了从历史上到现代的大量涉及外部性问题的法律诉讼文件、成…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法经济学运动是从两奈主线展开的:旧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现实主义。从进步主义时代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自由主义的批判,到旧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形式主义的攻击,都凸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制度的探究。康芒斯对“财产”与“财产权利”的区分及对“交易”概念的一般化为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和科斯定理架起制度和交易成本、新古典理论和法律经济学之间的桥梁提供了基础;对现实主义法学来说,无论是霍姆斯的“法律的生命是行动,而不是逻辑”的主张,还是庞德提出的“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差异的观点都着眼于瓦解和攻击法学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法学自足性,从而努力弥合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鸿沟。其价值在于引入外在的视角来研究法律,从而使得经济学有可能成为法学分析中有力的外在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历来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研究、评价、探讨社会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经济运行以及资源如何配置。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伦理的经济学,这既是对斯密经济思想的继承,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王子”的政治经济学,其社会性、历史性、理论性、时间性、方法论和思想性都浑然一体,在这里,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经济政策甚至行政学都有其内在的关联,它正是这些特征的统一。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对中国经济学的现在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学家和学者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正确的方法论,无疑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具有想象力的思维科学,唯有这样,中国经济学才能摆脱落后的、始终追随西方经济学,亦步亦趋,而很少有自己学说创新的贫乏、滞后的状态,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出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选的经济学家,这是现实和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经济学应该是倡导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的科学。中国要建立、发展市场经济,经济学就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学,而不是以财政、政府干预为主导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oung Economist Society,YES)是由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经济学家自发组成的联谊会,联谊会的目标是通过不定期的研讨来促进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交流与合作。中国青  相似文献   

20.
温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08-109
随着反垄断法在我国的出台和即将实施,关于反垄断法的许多立法理念从起初的探讨研究,开始转变为对经济发展的现实指导和规制.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一部重要的部门法,它的许多条文设置都同时涉及了法学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概念,因此,在学习适用这部致力于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时,都需要结合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理念,以期能更准确地契合其立法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