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个别年份以外,中国保持了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顺差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阐述了双顺差的由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双顺差"背景下实现中国内外均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光 《时代经贸》2007,5(6):61-62
内外均衡目标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均衡.目前,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因此需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同时辅以汇率及利率政策.只有内外兼顾统一才能使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倩 《时代经贸》2007,5(12Z):89-90
中国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但由于近年来其增长速度的不断攀升,国内外针对该问题的争论也越发激烈起来。本文从中国双顺差的现状出发,对双顺差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在总结中国双顺差的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双顺差及其相关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黎开颜  陈飞翔  刘佳 《经济问题》2007,339(11):10-14
在构建一个双顺差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的效应,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积极影响取决于条件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双顺差之间已经形成高度的相关性,双顺差的结构反映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潜在问题,同时,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之间已经开始出现相互强化的关系,降低国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将会严重地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5.
碳关税的全面实施会通过净出口渠道和长期资本流入渠道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其中,经常账户收支差额减少有限,不会改变其顺差格局;资本金融账户收支差额会大幅度变化,其顺差地位可能发生扭转。因此,碳关税实施有利于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节;但为了避免碳关税对资本金融账户的过度冲击,我们在当前应一方面积极引导FDI投资领域的转向,提升外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升级,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从1994—2008年的15年时间里,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双顺差"现象,其延续时间之久、差额数值之大实属世界罕见。在指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双顺差已成为中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多年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大量累积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若要清除其负面影响,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消费、出口和投资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视角下中国双顺差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以来持续呈现的双顺差局面在2008年继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2006年中开始的通货膨胀。通过对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账户之间各自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但是在中国当前资本项目账户和经常项目账户开放程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这种自动调节机制被人为扭曲。因此,中国应该对这两个项目的开放进行进一步调整以使两个项目有机配合。这对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调整中国长期双顺差的局面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10.
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少强  焦武 《财经科学》2007,82(9):105-111
本文通过对198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及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中国长期存在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是中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而失衡的根本原因.这实际上是在国际分工深化,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折射出中国内部经济结构的失衡,针对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向冲击,本文提出了多项应对策略及可行的政策搭配方案.  相似文献   

11.
简志宏  王雪珂 《经济问题》2007,336(8):99-101
基于1995~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双顺差"持续扩大的成因,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引发的加工贸易模式效应是导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持续上升的直接原因,外资政策对FDI的过度倾斜和出口导向型税收鼓励政策及其结构性扭曲,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持续双顺差的根本原因.只有从结构与总量双重角度逐步调整出口退税和外资优惠政策,实行标本兼治,方可有效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实现外贸与外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双顺差的成因和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国际经验角度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合理结构.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资本的借入,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际收支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国目前的双顺差格局显然是不合理的,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应该是适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项目盈余.调整双顺差的方法主要在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以及取消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并存的“双顺差”特点。造成双顺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双顺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积极合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也有利于带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除1998年外,中国国际收支始终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就200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而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顺差为44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为323亿美元,其中  相似文献   

15.
16.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莉 《经济问题》2008,(5):105-107
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分析了我国双顺差的现状、原因.从国内外经济平衡的角度看,双顺差必然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这种双顺差格局不可长期持续.同时,双顺差现象对国内宏观政策调控带来难题,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构成进一步挑战.调整双顺差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中国必须尽快调整外资、外贸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一、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特别是自1997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张,出口更是快速的增长,这就造成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的经济学意义是国际借贷,它来自两个方面——国外的净要素支付和贸易余额。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在这里我们只重点考察我对外贸易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的出口额为181.2亿美元,进口额为200.2亿美元,贸易差额为-20亿美元。1997年出口额为1827.9亿美元,进口额为1423.7亿美元,出现404.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到2005年出口额为7620亿美元,进口额为6601美元,贸易顺差为1019亿美元。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额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
艾光 《时代经贸》2007,(6X):61-62,64
内外均衡目标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均衡。目前,中国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因此需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同时辅以汇率及利率政策。只有内外兼顾统一才能使经济实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入世过渡期的逐步结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非均衡发展依然处在市场不完善和企业缺乏活力的过程,“开放促改革”已转入攻坚阶段。在一个日益开放和转型经济日趋复杂的环境中,中国推进任何一项体制改革,不仅受到国内各方面因素的约束,而且还要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的掣肘。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更是受到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制约。本文通过首先盘点我国转型经济复杂性(即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及其内在原因与关联,然后简要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主要效果,特别是其先导作用与示范效应,进而分析论证国内经济发展的失衡决定了中国外部经济的不平衡增长,致使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国际产业转移与新型工业化阶段、外资政策调整与金融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以及盘根错节、互为因果的改革局面等因素,极大地约束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发挥调节贸易与国际收支、优化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刺激国内需求和推进整体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说明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平衡问题是制度、政策、结构和特定发展阶段所共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结构性和长期性,应历史、全面和理性地来对待和处理这一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