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峥 《时代经贸》2006,4(10):30-30,32
通过分析印度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宗教信仰,基础设施建设,优劣势企业,与中国的比较等得出结论:印度想要赶超中国不是近期所能达到的,他与中国的发展历程极其相似,但是发展经济要比中国开始的晚,当然近年来印度经济所表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在服务业,软件业,金融方面,甚至制造业的过人之处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很高的评价,应该说印度是亚洲的后起之秀,是有相当发展潜力的,必将带来亚洲经济的更快发展,他与中国之间的竞争也将促进双方更快发展自己,所以龙象之争重要的不是谁赢谁输,而是共赢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这两年来,有很多文章比较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讨论谁比谁厉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比印度更为成功。从经验上观察,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统计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对于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快于印度,各种解释众说纷纭。印度经常以世界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伊始,全球又爆发了以"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为中心的"物联网"革命,这一重大战役的核心技术是称之为RFID的电子标签(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给每一个产品一个身份证,因此被称之为全球工业与民用的"黑色鸦片".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制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识别通信市场,中国无疑是全球角逐这"黑色鸦片"标准的最关键市场,谁将控制中国市场的标准,谁将影响全球经济的DNA.  相似文献   

4.
秋风 《经济导刊》2004,(4):90-92
近两年来,有很多文章比较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讨论谁比谁厉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比印度更为成功。从经验上观察,这一点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统计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刘建辉 《经济》2005,(3):32-35
印度和中国最具有比较性的两个大国。两个大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道路,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许多人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是,究竟谁的发展模式更具有持续性?中国和印度在未来世界将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吗?  相似文献   

6.
亚洲无疑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私人股本市场,其中印度和中国正在为获取国际融资的最大份额而相互竞争.情况是,中国当前正在关闭其大门,而印度则在以危险的速度发展.实际上,尽管只占国际私人股本市场1%的份额,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体,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 弗里德曼说,谁要是搞清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谁就可以得诺贝尔奖.这无疑是一支让中国经济学家们激动不已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得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双边贸易更是以几倍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对印度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特别在制造业方面的贸易。本文将尝试从印度方面的角度分析中印之间贸易摩擦的原因,并尝试给出相应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政府"无疑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2017 年 12 月,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率先在全国部署"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这正是以"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导向,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数字中国战略的具体行...  相似文献   

10.
卢益 《数字经济》2021,(7):71-75
无锡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全面落实《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和《无锡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不断优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年初,摩根斯坦利公司做出一份有关中国和印度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结果的报告,据报告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印度13年,而13年之后,当印度的人均GDP达到中国目前的人均水准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可相当于届时印度经济总量的4倍。  相似文献   

12.
很多大城市都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智慧城市治理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提高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互动感知,从而极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  相似文献   

14.
吴思在<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一书中引述的一系列生动故事,淋漓尽致地对"血酬"一词进行了诠释:血酬就是为保存生命愿意付出的费用,亦即是涉及生命的报酬,代表着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它是基于利益为出发点,谁按照权力的规则办事,谁就会得到利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创记录地达到了10.4%,超过了过去8年来中国任何一个季度的增长水平.国内开始对我们身边的这个大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在各种比较研究中,必定要提及印度软件业的强大.  相似文献   

16.
李凯洛 《新经济》2007,(7):28-32
未来20年,曾经被视为鸡肋但数量庞大的中国三、四级城市将成为中国品牌和世界品牌争霸的主战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谁能成为中国式大葫芦市场的主控方,谁就能创造商业生态圈中的新经济麦加。当社会结构由"橄榄型"变形成了"M",在时尚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不遇的低温席卷了北京城.刚看完<阿凡达>从电影院走出的谷歌中国公司员工,都感到有些寒冷.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接下来的散伙饭,可能是谷歌中国公司最后的晚宴.  相似文献   

18.
任佳  李丽 《经济前沿》2007,(2):55-58
"亚洲溢价"即中东石油输出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卖给亚洲国家的石油价格,平均比卖给欧洲和美国的石油高出1-1.5美元/桶,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两国应采取联合一致的策略,共同与中东国家进行对话和谈判,争取重新认定目前的计价标准,形成有利于中国和印度以致亚洲国家的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世人习惯于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之时,全球的许多基金经理却开始格外关注另外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这就是印度.  相似文献   

20.
印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与其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两国经济甚至“一带一路”建设都有重要影响。对2007—2019年中印两国贸易潜力的分析表明,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中国对印度出口的贸易效率不高,印度对中国出口的效率相对较高;关税税率的下降、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上升都能提高中印两国的出口贸易额,对外投资能提高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双方共同加入多边合作组织及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促进双边贸易额的提升。为进一步激发中印双边贸易潜力,应优化中印双边贸易结构,扩大印度优势产业的进口;推动中印自贸区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拓宽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