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因素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认为,—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它的人民提供品种日益增加的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两大类,认为经济增长是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和再配置的结果,并把众多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六大类。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芝加哥学派的舒尔茨、贝克尔等人认为应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同样的生产要素加以考虑,并且人力质量的改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原因,经济增长大部分来自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要素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了1985年与2004年中国各省(市、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然后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两个时期要素产出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深入,土地与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的投入比例日益上升。就产出弹性而言,2004年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次之,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小。但与1985年相比,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资本与土地的产出弹性呈现幅度不等的下降,而劳动的产出弹性则是上升的。研究同时表明中国农业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近期内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对农业的增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C-D生产函数,对杭州都市圈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杭州都市圈的总产出Y与资本投入K和劳动投入L同向变动,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0.77%、0.47%。尽管各年份的产出资本弹性和产出劳动弹性相同,但是产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说明技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在逐年提高。最后证明了杭州都市圈的经济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三者是存在协整关系的,这三者在长期存在一个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美生产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1952—1979年中美生产率的比较从经济学意义讲,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目前尚缺乏更有效的方法来度量技术进步作用的情况下,一般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价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被定义为产出增长率与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加权和的差。我们采用美国哈佛大学乔根森(D.W.Jorgeusou)教授提供的方法论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1952—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变化进行了测算。我们对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取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即产出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时间的超越对数型函数。因此本文给出的有关增长率或指数均系超越对数型。美国方面的数据则来自于乔根  相似文献   

5.
新疆兵团工业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990--2006年资本投入对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40%,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29.00%,技术进步贡献率仅为14.60%,兵团工业经济呈粗放式的增长。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资本的贡献率高达70.98%,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最后,从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角度提出了促进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现象。可分劳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与技术进步相伴的资本投入也对劳动起到了替代作用。在经济活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对称性,是我国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根据经济学原理,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生产资料和技术水平。劳动力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是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其货币表现形式就是资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技术水平和它们的结合程度以及不断改进管理等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从而技术水平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资金、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可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描述,即:Y=KαLβAγ其中,Y表示产出,K、L分别表示资金、劳动的投入水平,A表示技术水平;α、β为资金、劳动的产出弹性,γ表示技术的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9.
资本产出比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体为获得单位产出时所需要投入的资本量。较低的资本产出比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资本获得相对多的产出。生产过程中,技术往往起着节约资本的作用。保持其他的条件不变,投入同样的资本,高技术的使用总是带来较高的产出。总之,资本产出比揭示的是资本的产出效率。当资本与产出的增长率相同时,资本产出比就会保持稳定。著名的Kaldor(1963)经济增长事实告诉我们,美国的资本产出比是相对的稳定的。对此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是,经济存在向稳态(steady state)收敛的趋势。在稳态,人均有效劳动的资本与人均有效劳动的产出都是常数,资本与产出此时的增长率都与外生的技术进步率相同,因此在稳态时的资本产出比是一个常数。而Paul S.Anderson(1961)和John E.La Tourette(1969)在对资本产出比的研究中却发现,在短期,资本产出比会保持稳定,但是在长期,资本产出比有一个下降的趋势。R.Robson(1965)和Nicholas v.Gianaris(1970)则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产出比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产出比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事实上,当经济体产出的增长率与资本的增长率不能同步时,资本产出比就会呈现出波动。经济体的投资率、劳动投入的增加、劳动与资本的可替代程度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引起资本产出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接着引入C-D函数分析江苏省老龄化社会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再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对江苏省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主要从提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益和促进区间生产要素流动方面提出了江苏省老龄化社会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彤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18-19,32
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工具。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验证索洛模型稳定状态的存在。技术参数、储蓄率、资本的产出弹性增加,都可以提高稳态的人均资本量。技术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被人们普遍认识,储蓄率短期内较为稳定,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人均资本量、单位劳动的产出和消费的影响较大。所以,应当关注资本的产出弹性的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的途径主要是发展教育,促进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2.
运用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投入对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21%,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为27.35%,技术进步贡献率仅为11.44%.兵团工业经济呈粗放式的增长,资本投入是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最后,分别从资本、劳动及技术进步角度提出了促进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了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增加的核心因素,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存在“波特假说”;自主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此,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鼓励“草根创新、大众创业”、推动高等教育更大范围的普及、加大资本投入力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份额波动与生产率波动、产出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中国劳动份额具有逆周期波动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生产率冲击与要素收入份额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中国劳动份额波动在经济周期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份额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较强的持续性以及逆周期性;本文的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波动特征,在产出和消费波动上的Kydland-Prescott比率分别高达93%和91%,分别解释了投资、资本存量与劳动投入68%、58%和34%的波动,并较好地预测了消费、投资、资本存量的顺周期特征;面对劳动份额冲击,产出、投资、资本存量、生产率均会产生负向效应,消费表现出先提升后下降的动态效应,劳动投入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投资对浙江农业产出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通过产业部门的关联作用,产生拉动和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的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文利用浙江11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市农业产出总体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弹性系数较小,且温州、衢州和丽水的系数为负值;滞后一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要大于当期,宁波和衢州的产出系数为负值;滞后二期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弹性系数最显著。这说明即使在投入要素收益边际递减规律下,资本仍是浙江农业产出的增长重要原因,但各市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因此,为促进各地市农业产出的增长和全省产出的均衡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农业资本投入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长模式会导致投资效率低下和产能过剩,难以继续支撑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了由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资本投入数量、提高资本投资效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共同推动下,当代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增加资本的形成、增加劳动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制度变革,这些要素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另一种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组合价值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就是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影响上,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身技术结构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化,而且可以促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人口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即发生“资本深化”。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的深化,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劳动者的智能和技能会不断地进步,人力收益必然上升。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中,人力的边际收益率在不断上升,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也在逐步上升,而资本的相对价格在逐步下降。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认为,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资本产出比这一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影响资本产出比的因素进行探讨。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内生增长模型比新古典模型更适用于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率在中国经济转轨的两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长期来看,投资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中国的资本产出比,FDI的增长提高了资本产出比,而人力资本的增长有助于促进资本产出比的下降,从而得出了: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的内生技术力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23个省份1998-2007年工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前沿生产模型分析了我国工业增长模式及转型机制,结果表明:(1)省级人均产出的增长差异导致区域工业产出水平差距扩大,并使省级人均产出分布函数由1998年的单峰分布演进为2007年的双峰分布。相比于1998年,省级人均产出变异系数由0.3356上升至0.3487,技术效率变异系数由0.2961下降至0.2862。(2)13个省份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9个省份要素投入深化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3)资本投入和能源消耗显著促进了产出增长,而二氧化硫排放显著阻碍了产出增长。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显著阻碍了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均对要素投入深化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