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各国都在大力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我国也如此。目前,已基本建立了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我国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主要包括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  相似文献   

2.
自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并继续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进展顺利,仅今年1—4月就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681个,产地认定备案5489个,实物总量增加1923.5万吨。今年,农业部继续以深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全省将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800万亩以上,认证登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230个以上,使鲜活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为城乡群众打造放心餐  相似文献   

4.
仲之望 《致富天地》2006,(5):F0002-F0002
以发现迄今170万年“元谋人”牙齿化石闻名于世的云南省元谋县,干热少雨,光热充足,全年基本无霜。多年以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每年种植1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远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45个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4个国家。全县123个农村专业协会以“好品种+订单”的经营模式.带动着近3万户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目前,全县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元谋县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5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基地有效面积11000公顷,年产蔬菜40万吨。近年来,元谋县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的基础上,举全县之力,多措并举,抓牢种植环节,突破加工环节,创新营销环节,严格质量检测,搞好农产品质量申报认证和商标注册登记工作,采用优良品种加订单的方式,把种植、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县。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九部委出台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的工作重点: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二是实行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的国家认可制度;三是以现阶段已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认证为基础,统一、完善相关的认证标准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四是制定有利于社会监督和促进有序竞争的农产品认证标志(标识)管理办法,适时对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出口验证制度;五是加强对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咨…  相似文献   

7.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统计,截至3月底,全国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845个,认证产品18829个,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取得了显著成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它有力地推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无公害农产品出口量突破400万吨,出口额达到13.7亿美元。农业部:我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国都在大力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工作,尽管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产品食品相应存在多种管理形式,但相互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日本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包括日本食品农产品认证理念,食品农产品认证管理机构、分工,食品农产品认证的法律依据,食品农产品认证程序,食品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内容等,为完善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三成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目前,我国获得三品一标(即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已超过8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7万多个,绿色食品1.7万多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农产品接近7000个,登记保护的地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近600个。据统计,已通过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超过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三成。  相似文献   

10.
钟农 《致富天地》2004,(7):17-17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并非完全不使用农药,而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在保证产量的同时,确保产地环境安全、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以下简称标志)除采用激光防伪、荧光防伪、微缩文字防伪、单色及凹版印刷技术等传统静态防伪外,还具有防伪数码查询功能的动态防伪技术。目前,标志防伪数码的查询功能已经开通,通过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所购买的标志,在标志的揭露层(即标志稳定粘贴在附着物上后,揭  相似文献   

12.
<正>"山精"牌特种野猪肉,是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品选用长白山脉森林中优良雄性野猪,与东北家养猪杂交改良生产的特种野猪,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饲喂天然饲料。它不仅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的优点,还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其肉质鲜嫩、野味浓  相似文献   

13.
自从江苏省沛县河口镇丁六村牛蒡去年在全省首家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今年被日本园艺专家“圈点”为江苏省最大的村级特菜出口基地以来,该村生产的牛蒡就成了日日本、韩国市场上的“宠儿”。目前,该村生产的牛蒡总量已达3200吨。为此,全村农民多增加收入24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商业》2005,(2):25-26
国家质监部门决定,今年8月1日起,将由国家对陶瓷砖装潢产品实施“3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强制性产品认证,凡未获得国家颁发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并且末在产品上加贴“3C”认证标志的瓷砖,一律不得出厂、销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市场可追溯行为对于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良好效果。本文立足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市场内经营户的可追溯行为展开调查,并以江西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简称南深农市场)为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市场内经营户实施可追溯行为的比例不高,其自发建立可追溯系统的积极性不高,购买者和农批市场管理者对经营户监督有限;“质量认证”、“买者索票”、“政府处罚措施”和“检查票证频率”对市场内经营户实施可追溯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坚持政府推动,综合利用批发市场管理方和购买者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引导经营商户参加追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经营户的主体作用,是建设追溯系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认证是荷兰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荷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饲料质量控制体系”、“猪肉质量控制体系”、“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这些质量控制体系是以食品安全国际法、欧盟及荷兰国内相关法律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2003年2月27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建立并完善我国农产品认证认可工作体系,提高农产品认证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扩大产品出口创汇服务。通知提出以下几项工作重点:1.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借鉴和引入工业产品认证认…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村、农业、农产品优质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农产品损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转型成为欠发达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新热点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冷链物流体系“衔接不畅”、防伪溯源体系不健全、数字化运营能力不够强等困境。通过分析欠发达县域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和困境,总结实践经验,为推动欠发达县域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提出以下路径:顶层规划“好设计”—价值共创“好主体”—因地制宜“好模式”—增信溯源“好产品”—数智获客“好渠道”—资源整合“好平台”—私域沉淀“好用户”—内生外引“好人才”—普惠金融“好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供销商情》2007,(10):45-45
第三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的内容包括”展.销、商.会.协、网“六个方面。即:集中展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驰科技成果及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展销优势特色农产品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但由于当下所处发展阶段和公共管理基础尚待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技术服务、农产品质检及认证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