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校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的规模,个别高校贷款甚至高达10亿至2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高校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如果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  相似文献   

2.
陈玲 《事业财会》2007,(2):29-30
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蠡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的规模,个别高校贷款甚至高达10亿至2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高校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如果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及财务人员不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应对。因高校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负债在1998年前并不受外界关注(1998年央属的高校银行贷款总额仅为5亿元)。然而从1999年开始,高等院校逐渐增加了银行贷款的份额。中国社科院2006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前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贷款已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各高校的第三个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4.
宿迁市泗阳县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于2005年建立,截至2009年4月底,共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351起,为符合申领条件的202户居民发放小额贷款404万元;扶持各类经济实体202个、带动就业693人,其中已有56人到期还贷。建立政府引导、财政担保、银行贷款、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为把小额担保贷款真正落到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资本大量涌入高校,高校贷款金额巨大、还款期限较长,有的甚至已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部分高校领导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的责任意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2006年12月17日,<重庆晚报>报道了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的一项调研成果,"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元-2500亿元",在一年的时间里,高校贷款又增加了500亿元,扩建带来的巨额贷款已成为困扰整个高校发展的一个严峻考验.贷款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校负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根据《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1500亿—2000亿之间,《中国教育蓝皮书》显示,至2007年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5000亿之间。目前,债务超过10个亿的高校已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吉林大学在网络上自曝银行贷款高达30亿元,每年仅利息就需支付1.7亿元。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筹资办学经费格局,银行贷款已成为主要的筹资渠道,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个基本特征。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按照银行贷款利率为7%计算,高校利息的支出就在  相似文献   

9.
后则静 《民营科技》2014,(7):266-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比例不高,财政拨款对高校的办学支出而言是不够的。近年来,我国高校不管从在校学生、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随着还贷期限的逼近,高校的贷款危机在短期内集中凸显出来。现对如何完善高校银行贷款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洪涛 《中国审计》2005,(19):61-62
近年来,全国很多高校抓住发展的机遇,积极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即所谓举债兴教。但由于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本校的经济承受能力;加之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自身特点所限,  相似文献   

11.
陈海宁 《价值工程》2012,31(34):255-257
由于高校扩招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教育投入,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张。随着高校贷款陆续进入还贷高峰期,高校因过度负债而导致财务危机,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本文从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入手,提出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来促进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河北省属高校贷款及其风险现状 近年来,仅河北省教育厅直属高校的30所高校中,有26所学校向银行贷款,贷款金额50.73亿元。其中10所骨干大学就贷款40.7亿元,占贷款总量的80.2%。有3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7亿元。贷款期限1—10年不等,年利率为3.89%-7%。高校贷款本身具有期限长、金额大、以及贷款保证形式单一、还款资金来源渠道窄等特点,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黄捷 《中外企业家》2009,(24):168-169
高校贷款源于扩招后政府未扩大投入,高校建设资金缺口大,只得向银行贷款解决。因此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为防范高校贷款风险,当务之急,政府应出面牵头解决高校贷款问题:中央政府承担高校基本建设支出,地方政府负担部分利息,高校自身挖掘潜力解决剩余的贷款。  相似文献   

14.
高校信贷资金形势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学校向银行贷款的紧迫性;高校是特殊的法人主体,没有破产之忧,金融风险低下等各种优势,决定了银行主动向高校提供贷款的必然性;高校信贷资金规模扩大,效益潜伏期较长,缺乏责任人制度和还贷机制,同时又具有很大的债务风险性。为了保持高校适度的信贷规模,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发展的支持,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争先创优,保证高校信贷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资本大量涌入高校,高校贷款金额巨大、还款期限较长,有的甚至已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部分高校领导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存在着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是风险的货币化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高校发展中的资金矛盾,很多高校开始向金融机构贷款。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目前我国公办高校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使金融机构对高校新增贷款的审查力度有所加强。很多高校在努力证明自已有足够还款能力的同时发现,目前高校的报表体系不能满足贷款审查人员的要求,而当银行等债权人成为相当重要的报表使用者时,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因为目前的高校报表体系很难让包括贷款审查人员在内的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17.
高校高额负债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我国“大幅度扩大高校招胜规模”,高校进入了为期6年的大举扩招期。1999年8月,中国银行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向清华大学提供10亿元授信,迈出了银校合作的第一步。教育部2001年7月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为应对扩招带来的压力,银行贷款规模急剧膨胀。高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贷款风险最终将转化为财政风险,由国家财政买单。因此,研究高校贷款风险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显得特别重要。一、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一)高校扩招带来的资金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还贷风险。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0世纪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随之带来的是基础教育设施等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资金需求逐年增长。高校资金来源于政府投入、学生缴费和高校自筹。但政…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银行贷款的积极意义及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学校的规模扩张,大量资金被用于改善高校办学软硬件条件,但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经费分配不均,高等学校开始大量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负债运营。本文在肯定高校银行贷款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了其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特征,并通过构筑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化解高校银行贷款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在审计某商业银行时发现,当地三家商业银行(简称ABC银行)在2002年度内,用一化纤公司为搭桥,两次为包装拟上市公司而虚假贷款、还贷款8.7亿元,使拟上市公司当年年度公告中银行借款减少4.7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24.2%。审计中我们通过计算机对全年大额贷款进行搜索,发现2002年9月29日,12月24日这两天,电力公司分别提前归还A银行贷款4亿元和4.7亿元,而在10月7日和2003年1月6日这两天,这些贷款又重新贷给电力公司。为什么在三季度末和年末电力公司先还贷紧接着又续贷,审计人员不得不联想到该公司有什么难言之隐。当一再询问A银行信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