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经济》2006,(9):3-16
市域经济是城市主导、极化型的区域经济形态,是更具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等特点的经济社会系统,是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地方治理模式。它是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发展市域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市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探求其内在规律,加快推进市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市域经济足区域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发腱市域经济足顺应经济仝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市域经济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结合宁波区域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转换,切实把宁波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市域经济的探索是一个广泛和动态的群众性社会实践过程,市域经济的研究也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并推动宁波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市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资源统筹、区域协调、服务共享、社会和谐是发展市域经济的根本要求。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就是要突出市场主导下市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强调各县(市)区协调、均衡发展,保证公共服务普遍和广泛亨受,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0年广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36亿元,增长7.2%,完成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9.4%,全区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广西围绕建设西南出海通道,集中力量建成和完善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培养费中了发展后劲,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当区域经济从一个较低的阶段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时,经济结构的演进是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我国各经济区域所处工业化阶段从前工业化阶段到后工业化阶段不等的大前提下,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现状定位非常重要,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壮族区域经济结构提升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和存在问题,确定进一步演进的方向,这是进入21世纪后,壮族区域经济转型和工业化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6,(9):22-23
从目前宁波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发展形势看,宁波的市域经济阶段转变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宁波市域经济正处于两个阶段转变的关键时刻,正由大都市初期阶段向大都市的成熟阶段、大都市圈培育阶段转变,由县域经济为主体的阶段向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的阶段转变。在这种特定的阶段,宁波必须按照特定阶段的发展规律办事,抓住有利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市域经济,消除区域壁垒,形成市域合力,全面推进市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6,(9):20-22
在我国,各类城市尤其是地级以上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域内部各区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在功能结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都逐步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市域经济发展初显成效,而且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显示出了加快推进的趋势,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空间依赖是广东市域经济实现长期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SDM模型,利用广东市域2005-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趋势,并以"块状"实现整体快速增长或缓慢增长的特征;2从空间依赖角度看,广东市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3实证分析表明:实物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公路里程数以及贸易开放度均对本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而城市化水平不仅能够显著的促进本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对其邻居区域产生正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6,(9):28-29
坚持以内外统筹发展为重要动力,促进市域经济的高度开放,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单纯注重本区域开放政策的状况,努力增强服务于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开放的平台功能,形成市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而重点区域开发开放也具有强大的辐射、集聚、示范作用,是市域经济对外开放的节点,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域开放格局转变市域经济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宁波必须在带动  相似文献   

10.
郇军 《宁波通讯》2005,(9):30-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是“十一五”时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展产业集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增强自我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市域经济是一种统筹协调发展、又突出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市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支撑,而“文化力”则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文化力包括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能力和精神、文化产品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力。独特的文化力将对市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卓勇良 《浙江经济》2005,(21):18-20
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长方式已有了相当程度的积极转变。产业结构有所提升,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区域布局趋于优化,经济效益持续较好。然而,经济增长方式仍是浙江之痛。产业层次较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问题仍较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十一五”时期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采用分层因子模型对中国各地理层级的质量型经济周期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变因子模型对一省经济增长的量质贡献进行详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在新常态之前具有逻辑一致性,在此之后,不同于数量周期的下行,上行的质量周期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之时达到波峰;第二,东北和中部地区是全国质量型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诱因,其域内省份的异化特征也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则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其域内省份的协同机制最为成熟;第三,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说,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基本呈现协同促进的态势,这说明我国已基本奠定良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来提升和壮大市域经济,一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夯实市域经济的基础;二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打造市域经济的“龙头”;三要实施“城乡化一体化”战略,推进市域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和 《唐山经济》2005,(11):4-6
城市品位,是一个城市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我国区域间的竞争正在演变成经济发展质量的竞争。在区域竞争中,城市经济发展品位越高,地区形象就越好,就越能吸引各种生产生活要素的聚集。近些年来,唐山经济发展在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结构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提升,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进步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6.1亿元,增长14.8%,财政收入160.17亿元,增长45%;2005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45.1亿元,  相似文献   

16.
洪芬 《宁波经济》2005,(5):23-24
发展市域经济的目的足为了推进宁波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协调发腱足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市域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市域内的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域内经济的发展也能适应社会发展要素的需要,并且经济的发腱也要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协调发展,不足只对一方提出要求,只要求一方同另一方去协调,而足各个发展要素相互满足对方发展的要求,倘若一方的发展没有适应他方的发展,就会失调。这足协调发展规律的根本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张长生 《南方经济》2001,(10):17-21
首先,文章指出结构性矛盾是影响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提出: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我国新时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普遍认为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在泛珠三角的背景下,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目标选择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市经济正处在由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深化区域统筹、推进科学发展,在全市范围内配置重大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以及公共产品,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经济走向新的增长期的背景下,浙江经济在2002年明显加速的基础上,2003年进一步强势增长,展示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2004年浙江经济要珍惜机遇,着眼于通过改善供给、创造需求,提高区域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