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本质原因在于“资产国有制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观和简单的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无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分析马克思“重建料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国有制”的本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全民所有制”表现形式之一的“国有制”,可以转化为“个人所有制”表现形式。据此,国有企业可以从竞争领域全面退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个人所有制”。文章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观念和制度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其一,保持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零规模增长”,其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制度方向是“国有资产”和“全民职工身份”的双向对等无偿置换,其三,警惕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所有者权利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单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认为“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全民职工身份”互为存在前提 ,并据此质疑了几种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措施对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在分析马克思“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通过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移交赎回“全民职工身份” ,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 ,是国企所有权改革的制度前提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花俊国  冯建栋  马永升 《经济师》2006,(10):95-95,97
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关系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低效率成因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用期望理论解释了国有企业职工流动率低的原因,指出了国有企业进行职工身份置换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提出提高人才流动率、稀释职工社会关系、降低职工期望、建立有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方面是职工身份置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关闭破产政策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最后的晚餐”。此举对国有企业职工来说无疑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带来职工的思想波动和众多顾虑。因此,理顺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消除各种忧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国企顺利实施关破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6.
当前,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以“两个置换”(“资产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为标志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相比之下,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部分省市和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迟缓,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分布领域广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成为改革滞后型地区。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7.
李永诚 《经济师》1999,(12):30-32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贯彻这个精神,我国职业经济师应当以人为本,从重视“情商”入手,激发职工群众的“三性”,从而促进管理创新。一、在当今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国企业家提出“借力”的命题,即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向职工借用力量。这个命题其实就是说明了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运用和把握“情商”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是按照“智商”高低来论述人的聪明程度和事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0年来,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责、权、利、作用不断明确,但其身份一直是模糊的,是代表国家(产权所有者),企业,还是职工?国有企业经营者实际是谁都能代表又谁都不代表的特殊身份。这种特殊身份造成一部分经营者,或为了讨好上级部门不惜牺牲企业的利益,或为了企业(集体)和职工的利益处心积虑地算计国家,或为达到个人目的“恶意经营”,上坑害国家下克扣职工,成为穷庙里的富方丈。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到底应该是什么身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其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支薪的经理层管理的多部门公司。由此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是职工对身份的重新认识过程,进而得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途径。并运用集体行动理论,以国有企业内部单个人的行动来分析人力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我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坚持有进有退”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面临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当务之急是人的问题,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问题怎么办?理论和实践有了一些探索,但系统性的研究很缺乏。2005年2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谢茂拾教授的课题研究成果《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与就业制度变革研究》(200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时地适应了这一需要,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总览该著作的内容,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以“两个置换”(“资产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为标志的企业改革已经接近尾声。相比之下,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部分省市和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迟缓,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分布领域广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改革滞后型地区的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挑战,深化改革迫在眉睫;财政部、税务总局给予国有企业改革契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截止到2005年12月底,2005年初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关闭破产…  相似文献   

12.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得到广泛关注,但在国有企业改革趋于平稳的今天,国有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尚不完全,因此对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介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大型国有企业的实例,剖析我国国有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不完备之处,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民主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与国有企业退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退出也较为积极。但在现实条件下 ,国有企业退出至少有三个基本约束 ,一是“非常福利”的正反馈机制 ,二是业已形成的“分享格局” ,三是持续的就业压力。三个基本约束决定了国有企业采取“内部置换型”路径退出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从“资源配置”、“绩效评价”和“企业人才鉴别”这三个层面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证券市场是解决自“拨改贷”以来形成的国有企业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通过证券市场的“资产重组与优化”、“引导资本流动”、“疏通投资渠道”和“宏观调控”等功能,可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哈飞模式是哈尔滨飞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哈飞集团)创造的、安置分流职工、鼓励他们创业和发展的模式。其内容是,在改革和发展中优先考虑本集团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挑选最好的项目,以参股的方式投资于哈飞实业公司,实行股份化经,通过哈飞实业公司解决分流职工的就业和再创业问题,从而攻克了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关。国有企业改制,难关如何攻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东北国有企业改革难源于“欠了大笔债,养了一群人”。东北国有企业养的“一大群人”中,既包括初始创业的人,也包括曾为国有企业“辉煌”做过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转变国有企业利益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从单一化股权向多元化股权的转变,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国企职工通过购买企业股票的方法成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出现了一些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寻求现阶段实施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的可行性建议及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难于从严管理。那么影响国有企业从严管理的因素有哪些?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外部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强调“主人”参与管理多,被管理少。国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这个“主人”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具有当家做主的权利。狭义上讲,“主人”是指企业内部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对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生活福利、规章制度等的决策和管理具有参与决定的权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30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迄今为止,人们对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原则问题的模糊不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障碍。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必须厘清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起点、目标等基本原则性问题的认识。作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所有制垄断引致的权利不平等,不是效率低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及其经营者;国有企业改革的利益取向是国家或全民,而不仅仅限于国有企业的职工。  相似文献   

19.
黄再胜 《当代经济科学》2011,(6):103-108,126
转型期国企经营者选择的“政府化”,导致国企经理身份定位模糊。国企经理“亦官亦商”引发利益相关者针对国企经营者身份的多方博弈。国企经营者的身份博弈造成国企高管激励制度扭曲,加剧国企公司治理的“内部人控制”,最终削弱改制后国企的自生能力。结合国有企业经营性质差异,加快推进国企经营者选择机制的二元化改革,实行国企经营者的分类管理,是当下实现国企高管身份明晰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许国生  许凌艳 《经济师》1999,(12):10-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国有企业焕发生机的灵魂和动力。一、首先是体制创新从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是统,而且一切都统;企业对上级是靠,而且一切是靠。上统下靠,企业有盈利全部上交,出现亏损全部报销,干部头戴“铁的乌纱帽”,职工手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