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入世以来,政府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致力于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不仅要求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更要求对财政收支、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做综合分析和评价。绩效审计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入世以来,政府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致力于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不仅要求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监督,更要求对财政收支、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做综合分析和评价.绩效审计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审计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冯国滨 《审计观察》2003,(10):42-43
随着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的日益增加和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社会主义审计由一种较低层次的审计.逐步向一种综合眭的经济监督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绩效审计、完善我国的政府审计制度是目前审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通过介绍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发展过程及现状.以期为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开,利用社会舆论监督这一工具促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和落实的一项制度。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拓宽了政府与群众联系的通道,对于建立透明政府,法制政府,为民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信用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对诚信建设也高度重视,着力打造“信用政府”。审计既是信用建设的重要监督手段,又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题着重分析政府审计工作的现状,阐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事业发展迅速,审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展和加深,但是在信息公开的内容、质量、制度、监督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审计机关应当在构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制度体系,规范审计信息公开的形式和内容,统一审计信息公开的口径,完善政府审计准则体系,构建经济权力导向审计模式,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质量,加强对审计信息公开的监督等方面不断探讨和完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公共管理与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公共行政模式由权力至上发展到责任至上的进化历程,其核心特征是对政府绩效及其责任的高度关注。新公共管理导致政府绩效审计从政治意义上的权力制约机制转变为权力制约和绩效评估并重的政府治理工具,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本文认为,为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需要科学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审计信息的种类,建立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评价体系和绩效审计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财政预算是各级政府配置资源的工具,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而政府审计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监督制约权力的一项制度安排.政府审计要以改革的思维进行战略优化,从而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服务国家治理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9.
政府审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国家活动中的经济责任关系是产生政府审计的根本原因。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政府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此加以探讨。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是权力制约的需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国家活动中的经济责任关系是产生  相似文献   

10.
政府审计制度规则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审计组织的视角探讨了政府审计制度规则:审计的权力与职责、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谨慎与能力、审计的透明度与责任约束机制、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在对独立审计市场的监管中,政府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备、权力寻租和机会主义行为以及组织规模增长过快造成监管失灵。为完善独立审计市场监管,防范政府监管失灵,应妥善处理政府行政管理和协会自律管理在职能与力量上的配置,坚持政府依法监管,避免权力寻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法律制度体系,重视对政府监管权力的问责和约束,建立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监管体制,避免监管资源重复配置。  相似文献   

12.
郭旭 《广东审计》2002,(3):43-44
我国恢复政府审计监督制度18年来,审计监督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与一些建立政府审计制度时间较长、审计制度较成熟的国家比较,我国的政府审计在有些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而审计结果的公开度、透明度较低是诸多不足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披露审计发现问题,但《审计法》实施以来,除审计署在《中国审计报》等本系统刊物公布过数量不多的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揭露的一些严重问题外,各…  相似文献   

13.
绩效审计已成为当今世界政府审计发展的主流,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绩效审计并未全面展开。其原因就在于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发展并不是独立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环境制度。本文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审计模式、政府绩效审计法规体系以及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全面实施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并针对建立健全这四个基本前提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4.
廖伟 《财会通讯》2009,(7):86-89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人都掌握了一定的权力。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大财政”的概念愈发凸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二条线制度的逐步建立.财政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为此审计部门作为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部门就应当对财政部门的财权运行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是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综合经济监督的高层形式,必须而且能够在权力制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审计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香 《审计月刊》2006,(12):11-12
一、政府审计腐败的界定 目前,还没有政府审计腐败行为的确切定义,而关于腐败的定义比较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腐败的定义,认为“腐败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腐败定义为“腐化(败),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腐化(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笔者认为,政府审计腐败是指政府审计人员利用审计权力为获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而收受被审计单位贿赂,并损害国家或公众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第九十一条授权,国家审计对宪法认定的执法对象具有法定督查权力。其具体职能在于监督授权对象在遵守国家法规和遵循情况和对遵循结果实施核查、督导和报告。但我国目前的国家审计在政府体制内设置的制度安排,导致独立性的制度缺损、效率牺牲和宪法规则的虚置。其后果必然造成国家审计在履行其宪法责任的过程中独立性的制度被剥夺,审计职能执行质量打折,以及审计效果的淡化。  相似文献   

19.
刘丹丹 《审计月刊》2009,(11):18-19
随着我国的政府审计公告制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就目前我国实施政府审计公告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透视,着重揭示内容、程序、效果以及地域等四个方面的不足.并由此简要分析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逐步推进问责制和责任政府建设过程中,以问责政府为导向改革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然而考虑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及其发展阶段,从现行政府审计体制向问责政府目标模式的激进式改革既缺乏实践基础,同时也面临着重大制度障碍.现阶段合理的改革思路应当是务实、局部、渐进的方式并立足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强化政府审计的制度建设功能并完善免疫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其问责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