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维返贫理论,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A-F(Alkire-Foster)法,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多维贫困及多维返贫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完善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控体系、鼓励贫困人口就业、重视农村老年人口脱贫,以及加强各项公共服务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何蓉 《理论观察》2013,(11):80-82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在全国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高,且有集中的趋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主要区域,也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贫困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自然环境、国家政策对农户贫困有重要影响.因此,减贫工作也必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3.
城乡关系的理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西部论丛》2005,(8):31-33
城市作为与乡村根本不同的地域经济实体,一经确立就面临着与农村的关系问题,这使得城乡关系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目前,我们在三农问题框架内考察西部地区城乡关系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的大半,中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底线就决定于西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这种一般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研究既可以为西部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西部是中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因此。始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西部大开发以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庆、云南、甘肃等省市探索出一条条扶贫开发新模式,使得西部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 定边县白于山区是陕西省三大贫困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极差,经济收入单一,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很低,老区群众生活困难,是全县边缘群体。这里有耕地132万亩,林地133万亩,草地67万亩,有大家畜3.9万头,羊50万只,生猪4.8万头。主要农作物有洋芋、葵花、荞麦、油料、糜谷、杂豆等。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约700公斤。目前,该区域共有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7623人,有低收入人口2019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都在关注如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时候,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却日趋严重。由于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极其复杂,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因此在治理贫困时,必须从多角度通盘考虑提出解决贫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河北省香河县举行期间,刚从中国西部一些贫穷地区考察回来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世界上还有1 2亿贫困人口,他们不能再这样贫穷下去了。沃尔福威茨说,他曾去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以及非洲一些国家非常贫穷的地方,那里生活的人们每天生活费不足一美元。他认为,虽然他们没有来参加这次会议,但我们应当在这样的会议上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郭宝 《新西部(上)》2009,(10):21-21,18
西部农村作为我国贫困的集中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很低。当前,要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重点放在西部农村,扩大覆盖面,提高救助标准,真正有效解决我国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比较落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所以社会救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究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莉 《特区经济》2006,(12):250-252
由于各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滞后,贫困人口分布众多,而且贫困程度深,治理难度较大,给新疆乃至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关系到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意义重大。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贫困的成因,既有区域发展的客观条件造成,也有人文因素的影响。在反贫困的对策方面:一是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群众汉语言能力;二是制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三是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组织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在地区间的合理有序流动,走劳务输出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农村贫困问题继续缓解但扶贫开发的速度趋缓,贫困分布更加集中,衡量贫困的指标将趋高位,致贫因素日益趋强,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将成为贫困人口中最受关注的群体。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截止目前,全省还有140万贫困人口,其中70余万人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55%。城镇贫困人口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目前全省城镇待岗劳动力资源约在21万人左右。全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人口20.2万人。而教育支出在家庭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如何在贫困地区解决好子女上学难问题,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切实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治理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的问题,从2001年起,  相似文献   

14.
任苒  李晓西 《北方经济》2010,(15):90-92
一、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贫困特征 高原是我国国土面积构成的主要空间地理形态之一。我国的高原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大区域,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目前,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这一地区的贫困人口除了具有一般贫困地区人口出生率高、人均收入水平低、劳动力素质差等特点之外,  相似文献   

15.
朱玲 《科学决策》2006,(7):18-1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增长。伴随着这一增长,以收入或消费衡量的贫困现象显著减少。然而极端贫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出现了新的贫困现象。例如,失地农民、城市中的农民工家庭,失业者的家庭、以及遭受疾病或其它收入损失却没有保险补偿的群体,等等。据世界银行专家使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所作的分析,2003年99.2%的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可以判断绝对贫困依然是一种农村现象。就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而言,5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在全国所有地区中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1.4%。就住户的居住地形特征而言,全国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从山区居民的人口特征来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7.1%。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贫困的地域分布1.农村贫困人口比较分散。1995年全国7050万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区,其中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和广西五省区贫困人口最多,分别占总人口的10%、8.3%、7.2%、7%和5.7%。虽然西北部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其人口基数低,其贫困人口规模远低于中部地区之和。总的来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已成为西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瓶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制度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比较东西部地区,自然禀赋条件差距很大,在西部,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蚀沙化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区、秦巴山区、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西部沙漠高寒山原区等六大自然条件恶劣地区面积占了西部总面积的50%以上。这些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高、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扶贫的目的是减少贫困人口,而减少贫困人口必须达到两个兼备的条件,第一是促进已有贫困人口向高收入地区流动或增加贫困点的经济总量,第二是减少贫困人口的发生率,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是实现以上两条途径的根本方法,因此吕梁的扶贫必须与工业化相结合,必须确立扶贫的目标首先是与工业化相结合,必须确立扶贫的目标首先是工业化,然后才是减少贫困人 思想,扶贫的结果是工业化,工业化的结果是社会整体富裕。  相似文献   

19.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得福  王岩  李爱宗 《发展》2013,(11):62-64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温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采取的扶贫新举措和开展大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涵是指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具有生存条件的其它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是现代国家最基本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比较落后,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所以社会救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