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欠发达地区银行业面临资产质量低下的经营窘境,突出表现为不良资产存量清收化解难和新增不良贷款杜绝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信贷交易领域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异化是关键性制约因素,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借款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使得规范信贷业务中的信用行为不再是金融业单一的技术操作问题,而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社会信用是影响银行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为验证地区社会信用与银行合规经营的内在关联,本文选取中国295个城市的社会信用和银行合规经营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社会信用对银行合规经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社会信用水平越高,银行经营越合规;不同类型的银行受到地区社会信用的影响存在差别,相比大型银行和总部同地的银行,中小型银行和总部异地的银行受到地区社会信用的影响更显著;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地理距离、银行业竞争程度、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程度、地区政府环境等对地区社会信用与银行合规经营的关系均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本文为研究银行合规经营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从微观视角验证了社会信用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解决银行资金闲置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但大多从产权、企业和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探讨.本文从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这个角度分析,认为高额的交易成本不仅造成了银行贷款难,同时也造成企业寻求贷款难,并提出完善信用体系是解决融资瓶颈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4.
银行难贷款,客户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客户发展的两大难点问题。而担保公司这一中介机构的出现,在银行、客户架起了一座信用桥梁,它不仅为银行分担了风险,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客户信用缺失的空白。然而,目前一些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却弱化了担保公司的作用。因此,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担保行业,促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全金融债权,解决诉讼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单靠银行和法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其它部门协调配合,特别是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合作.首先,法院应始终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力求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案.其次,加大配套改革的力度,消除政府干预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即:一方面加强垂直领导、协调条块矛盾.另一方面各级人大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定,严肃查处造成人民法院"执行难"的违法违纪行为.第三,理顺银企关系,减少经济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贷款难"的困扰和制约.本文从分析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不利因素入手,进一步探讨信用担保机构在金融融资中的制度完善作用、构建银行与担保机构协调机制以及其外部环境支持等问题.通过这种协调机制来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支持,既能改善中小企业信用、促进其良性发展,又能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7.
“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困扰银行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难点问题,其症结主要在于企业信用的缺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这一中介机构的出现,在银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信用桥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企业信用缺失的空白,它不仅为银行分担了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海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面临监管主体模糊、资本规模小、担保模式陈旧和抵御风险能力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健全风险分散机制与风险补偿机制,促进担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树勇  言梅 《新金融》1994,(8):28-29
担保公司是具备一定代偿能力和法定资格,在经济生活中提供信用保证的金融性机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行为的逐步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银行的贷款风险亦随之增大。信贷风险问题已成为困扰金融界的一大难题,以往各银行自身推行的违约、抵押和保证担保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广大的企业又存在不同程度的找保难。  相似文献   

9.
<正> 银行信贷资金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解决信贷资金效益低的问题,牵涉面宽,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单靠银行一家解决不了,需要多方面下功夫。我们认为,当前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综合治理。首先,要增强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贷款有借有还”,讲究信用的气氛。当前社会上流传的“借款叫你爹,讨款喊我爷”是收贷难的形象语言,足以说明社会的信用观念之低。因此,尽快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大造舆论,提倡信用行为。二是要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强化信贷资金的约束机制。三是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正旺  王光 《中国金融》2003,(22):59-59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困扰着自身的发展,而且严重制约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和社会的共同配合。1郾各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信用环境不良、社会信用道德缺失,影响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尤其对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来说,这种不良的信用环境不仅导致了自身业务萎缩、收入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使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正常资金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了银行"难贷款"和借款人"贷款难"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12.
《青海金融》2005,(9):19-21
近年来,海东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关系不甚协调,主要表现为“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规范的破产、改制破坏了金融生态环境中最基础的关系——信用。如何改善海东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我们认为就是要以规范企业破产改制、制止逃废银行债务作为突破口,强化约束机制,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信用行为,重塑海东信用环境,以此来推动辖区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效应评价和重塑建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但近年来社会上"失信"行为大量存在,尤其是银企信用关系恶化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它不但极大影响了正常经济金融秩序,恶化了信贷资产质量和投资环境,扭曲了银企、银政之间的信用关系,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对此文章认为全社会很有必要规范社会信用秩序,纠正和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银行债权,同时从我国银企信用关系现状、银企信用恶化原因和社会经济效应评估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整治银企信用关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不少企业抱怨贷款难度大;有些银行则反映信贷资金难找到出路。这些现象突出地表现为贷款难和难贷款,制约了有效信贷投入的增加;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求保难的问题,就需要多方参与建立一个信用担保体系,让担保行为逐渐由政府行为、行政行为、个人行为转变为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布言 《青海金融》2005,(6):29-32
当前,信用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失信行为在金融行业里则表现得尤为突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逐渐由个别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一些逃废银行债务的活动在某些地方法规的庇护下日趋“合法化”。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扭转日趋恶化的信用现况是当前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最近,我们对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征信采集缺位、信用服务缺位和担保缺位,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企业不与银行往来是不现实的,企业要发展壮大,没有银行的支持也是不现实的。企业如果不与银行往来,没有发生信用关系,银行就无法掌握企业的信用度,就不了解企业的信用如何。而企业要和银行打交道,首先必须了解银行。 现在不少企业都有一种感觉,即同银行打交道难了,银行贷款比过去难了,比计划经济时代就更难了,难就难在银行贷款的要求比过去严了,管理比过去规范了,银行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有求必应的活“菩萨”了。这说明这些的观念还是老一套,对改革后的银行了解不多。但企业有这种感觉木身就是一件好事,更是…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真实、不规范、不完整是造成贷款难的重要原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不信任、不了解、对信用信息不满意、不达标造成银行难贷款,而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征集,正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规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唐山中支以开展"指导金融延伸服务,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金融创新活动为切入点,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为目的,通过信贷征信工作,逐步形成一个"以征促用,以用促征"的"征信+信贷"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民间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一)民间信用存在的根源.民间信用主要是指适应个人之间为解决生活或生产的临时需要而产生的融资行为.其实这种形式在我国一直存在,尽管我国以前的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