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 《广东审计》2003,(7):15-16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对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从而对被审计事项进行核实、评价的方法。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此外,还可根据需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财务模型分析等方法。在商业银行审计过程中,运用分析性复核,有助于制定审计计  相似文献   

2.
试论分析性复核在增值税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异常变动进行调查,找出可能的原因,必要时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的关键是比较和分析,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鉴别资料的可靠性,对特定的数据、比率或关系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调查异常变动及其差异原因。分析性复核是一项重要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项技术方法,往往能揭露一些隐藏在背后的问题,甚至发…  相似文献   

4.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5.
候疆 《新疆财会》2009,(6):54-55
一、关于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的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使用的审计方法之一。会计报表分析是分析性复核审计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盛业 《山东审计》2002,(4):22-23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项目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它广泛地应用于审计各阶段,特别是在审计的准备阶段,由于审计人员事前掌握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人员相比处于劣势,如何在分析审计风险和评价审计重要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内容,事关审计的成败。而实施分析性复核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错报漏报的重点区域,从而指  相似文献   

8.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并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获取的审计证据属于间接证据,主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有效运用分析性复核,能帮助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尽快确定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审计署5号令中《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准则》中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在审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财务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的实质是通过分析资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或逻辑关系,找出异常变动或重大差异,并就异常变动和重大差异形成原因做出实质性的测试或解释.对于异常变动项目或重大差异,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警觉,需要重新考虑其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必要时应追加适当的程序,以获取相应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财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测试,可以通过前后期财务报表的比较和主要财务比率分析,从总体上评价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资料、找出重要异常波动,评价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差错。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测试主  相似文献   

14.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注意到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能够比较快捷和准确地发现问题。这是在审计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了分析性测试的技术方法。分析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之间、非财务资料之间、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调查重要的异常变动及差异,从而对财务报表整体及其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它是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国际审计准则520号 分析性复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准则旨在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运用分析性复核建立标准并提供指导。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可用于以下目的:1、作为风险评估程序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  相似文献   

16.
趋势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若干期间的财务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事物发展规律或异常变动的方法。即对被审计单位几个年度的会计资料和数据,对相同项目在各年之间比较,检查项目各年度波动情况。趋势分析主要运用于分析性测试中,以确定审计实施工作的重点。通过趋势分析,如果发现项目比率失常或同一项目在各年度之间波动异常,这些项目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可能性或机率就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一、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应用中的目的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在审计计划阶段,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性复核便是一种了解的有效方法。审计人员一般是以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为基础编制审计计划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性复核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分析性复核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它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判断数据本身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总体上把握和降低账户金额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为进一步确定审计测试重点服务,而且还可直接作为确认交易金额和账户余额的审计证据。如果分析结果与期望值相吻合,且相关账户的可接受检查风险较高,则可以不执行或少执行交易或…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各项经济指标中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经济信息的异常变动以及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因此,分析性复核实质上就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数据信息之间、数据信息与非数据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比较,以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审计方法.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的所有重大方面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