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成杰  李婷 《现代商业》2008,(9):231-232
跨国并购的研究分为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研究都各有所长,但是面对这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国际跨国并购,未来的研究方向也越发的系统,本文将对这方面做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跨国并购起步较晚,理论上多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成果,以解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本综述不仅对国外跨国并购理论进行概括总结,且从不同视角整理了我国学者在跨国并购上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且提出了现存不足,对未来跨国并购理论研究创新给予很大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的跨国并购不仅可以改善银行效率、提高收益率,而且通过跨国并购可以扩大并购方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对被并购方金融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存在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的潜能。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关于银行业跨国并购效率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并总结了近年来银行业跨国并购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生产力发展促使了企业兼并的产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和持续发展,众多企业都在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可以利用双方企业的资源重组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企业数量庞大,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发展的扩张,逐步成为全球跨国并购的主力军,高频出现的跨国并购引起了广泛学者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从跨国并购的动机来源以及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两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概括,重点总结了当前学者的主要观点,展望了今后研究分析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 《商业研究》2011,(6):106-111
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25起跨国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绩效有着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绩效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跨国并购绩效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上市公司跨国并购能力不够导致的,应从促进行业内资本集中、实施合适的并购战略以及提高国内并购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谓风起云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并购是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面临的四方面主要风险,并指出我国企业应正视自己的弱点,理性对待跨国并购,并针对跨国并购的成功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局势,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我国上市公司在长期经营方面也面临着诸多考验。在“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跨国并购以实现资本和资源的积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等目的,最终推动企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也充斥着各种潜在风险,影响着企业并购的结果。本文以H公司跨国并购S公司为例,分析其选择跨国并购的动因以及并购过程存在的风险,为上市公司在跨国并购的风险防范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与趋势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瑞莉 《商场现代化》2005,(32):177-1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未来发展看,跨国并购将成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动因,并结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探析了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商》2015,(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企业纷纷开拓国际市场,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模式。在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中,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交易额占到了我国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其在资源获取、市场开拓、突破贸易壁垒、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存在较高的风险,研究其并购后能否达到预期的绩效水平,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绩效水平成为人们研究的关注点。本文通过研究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进而为提升其并购绩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第5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了全球各个行业,也波及中国。如何从法律上规制跨国并购,以及认清跨国并购的利弊得失以求趋利避害,已成为我国法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跨国并购的涵义、法律性质和特征,指出了我国跨国并购立法的缺陷和不足,并就如何完善我国跨国并购立法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很多大型企业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也加快了跨国并购步伐。本文在分析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特别风险以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雀巢跨国并购的经验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启示。通过了解雀巢的并购历史,对比分析我国企业近十年来跨国并购的交易额显示,我国跨国并购总金额大体呈上涨趋势。但仍需要在并购前后有些方面需要改进。本文通过研究,可以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参与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数量增加,研究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进行跨国并购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沪深A股民营企业发生的100起跨国并购交易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当东道国制度环境优于中国时,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收购股权比例越大,并购绩效越好;当东道国制度环境劣于中国时,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收购股权比例越小,并购绩效越好;企业自身规模越大,跨国并购绩效越好;东道国制度环境越优越,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越高。因此,民营企业应当慎重考虑标的企业所在地制度环境,衡量自身规模以及根据不同制度环境选择不同的收购股权比例。  相似文献   

14.
许敏 《北方经贸》2010,(9):29-30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依靠自身优势,走出国门,实施积极的跨国并购战略。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跨国并购的现状,接着重点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出现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实施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2002—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成功进行跨国并购的39家公司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其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以及并购后第二年绩效进行差值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文化差异、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国有股比例与并购规模和并购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行业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开展跨国并购提出对组合方式进行结构设计;整合人力资源,降低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慎重选择目标企业,控制并购规模;学习跨国并购相关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日益活跃,呈现上升趋势,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也快速增长。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通过阐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如对目标企业缺乏科学全面的信息评估、跨国并购主体整合能力不足、跨国并购成功率不高,进而提出加强与东道国的沟通;提高对海外市场信息的评估质量;加强事前战略策划和整合中的人才参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引起了我国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剖析了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结合具体案例,从微观角度分析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得出跨国并购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正面效应,体现在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过程中,逐渐卷入了跨国并购的浪潮。对于我国企业频频并购海外知名企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理论梳理,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进行收集归纳,并把跨国并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海外经营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风险以及政策建议展开论述,试图给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理论与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超华 《商业研究》2005,(1):155-157
以方兴未艾的第五次全球跨国并购浪潮为背景,在分析前人有关并购整合的理论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划分标准提出有关企业文化整合模式的新的观点。此外,还对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资能对今后我国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热潮,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跨国并购是风险与机会并存。本文在分析跨国并购动机和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企业应正视自己的弱点,理性对待跨国并购,针对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并就其发展战略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