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商业互通的桥梁,而"一带一路"则是丝绸之路的创新性拓展。跨国企业贸易活动中外派员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外派员工的业绩极易受到目标国文化的影响,跨文化培训势在必行。论文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从文化的各个维度探讨了文化因素与企业外派员工培训外包管理决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中最优环境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新结构经济学政策实践中的相关方法(如TCI和ITCI指数等),研究在我国联合国际开发资本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对外投资中的环社规则的改革优化问题,给出了一个确定最优环社规则的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最优环社规则存在差异,环社规则改革应与经济发展阶段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土地综合承载力概念入手,从水土资源承载、社会承载、生态承载和经济承载四方面构建了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4个层次22项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等对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纵向比较以2004-2010年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变化情况为主,横向比较则将杭州与其他23个城市共同比较。结果表明,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逐年提高,经济承载和社会承载贡献最大,水土资源承载和生态承载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在24个比较城市中,杭州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博 《价值工程》2012,31(16):135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传媒业获得了长远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传媒集团。新闻工作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党的思想政治宣传的重任,具有舆论导向、监督作用,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面对着强大的跨国传媒集团的挑战,中国传媒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尽快做大做强,已是我国传媒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China’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creases the incentive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maintain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improv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for multinational fir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ownership shares of multinational firms in China. Multinational firms located in regions with higher degree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re found to own larger shares of their foreign subsidiaries. This result is consistent under various robustness checks, includ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s estimations.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multinational firms respond to local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by increas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investment. This study therefore provides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y highlighting the risk-mitigating rol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新蜀  马骏 《企业经济》2014,(3):156-159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下,本文根据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通过构建VAR模型,对1992年到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方差分解分析及协整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对经济带的贸易繁荣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持久且贡献度逐年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相似文献   

7.
With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verseas investment has shown a market prospect of explosive growth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has received continuous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green investment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foreign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and the G1 entropy method in fuzzy mathemat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10 risk indicators of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economic risk, environmental risk, social and cultural risk and political risk, and studies 61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types of risk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Therefor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host country when investing. Our research has not only achieved theoretical improvement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for China to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vestment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finance.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虽然受疫情的影响,在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和部分地区出现暂时停摆现象,但在华投资势头强劲,总额占世界首位。区位选择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是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良好地利用外资可以促进我国在经济上的国际交流,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所以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选址时的参考因素具有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流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点。通过物流设施建设、拓展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促进地区融合、加强多边贸易、加速互联互通,是我国现行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物流发展的新走向。文章从政府行为、社会效益、服务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地区经济、物流政策、数字物流等14个指标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市的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发现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大、服务水平过低的现象。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解读,发现我国地区物流绩效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政策相关性,可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促进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区域,跨国公司经营也成为在华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外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前提下,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对污染产业进入程度的视角研究外资企业环境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明  包先建 《价值工程》2012,31(19):62-63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的投融资体制产生转变,导致公共产品属性发生了变化,使得公共产品商品化。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投融资体制,分析得出城市基础设施应该回归公共产品本来的属性,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应该进行改革,应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对应的社会资本应当纳入财政预算,接受财政监督,同时,在复式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性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多民族汇聚的交通要塞,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战略地位、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兰州都市圈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甘肃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研究都市圈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总体设想--"培育型"都市圈.最后.就都市圈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外资引入与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文秀  李晓婉 《价值工程》2010,29(28):25-26
随着我国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产业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控制力逐步被削弱,产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第一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引入外资虽然对我国的产业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负面效应,外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过度的外资涌入会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要注重外资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从智慧民生、城市治理、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设创建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使用Stata计量软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卫生机构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市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创新的系数为负,卫生机构数、绿化覆盖面积、污水处理量对城市创新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韦小兵  崔明威  王成 《价值工程》2012,31(14):98-99
追求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提高科技投入效率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投入效率。分析我国油田企业科技投入效率现行状况,从科技投入效率的角度对低效率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油田企业科技投入效率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旨在提高我国油田企业科技投入效率,进而提高我国油田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戴尔"血汗工厂"事件再次使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少数跨国公司在华逃避社会责任,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跨国公司钻了制度的漏洞。为此,建议一方面跨国公司自觉维护自身形象,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加强法制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引导与规范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  郭力 《城市问题》2012,(2):71-75
基于近年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及劳动力回流中西部就近务工的趋势,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重视发挥劳动力的驱动作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推动力度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中西部要立足于延续和扩大劳动力比较优势,以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传统服务业来加快城镇化;东部应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高附加值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最终形成我国"雁阵模式"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格局。当前重点是将中西部中小城市快速扩张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挥其在分散型城市群战略中承上启下的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同时指出应积极探索户籍、社保、住房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及人口实质性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城市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吉林省8个城市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认为,吉林省城市投资效益有待提高,应当加强对城市投资的监管,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防止城市投资引发城市空间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不断发展,中欧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以绿色、安全、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但其涉及面广、环节多、运输组织难度较大。通过对中欧集装箱出口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归纳所需票据单证,查找业务存在风险,为中欧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西南地区正在实现整体崛起,促使东快西慢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转变为南快北慢。西南地区整体崛起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既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更是该地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结果。西南地区整体崛起对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战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但是西南地区崛起不能过高估计,存在的短板不容忽视。保持西南地区崛起态势,需要从若干方面着力:国家应当持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南地区应当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钻石”型城市群落,着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第四增长极;拓宽“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