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董健  樊荣华 《时代经贸》2010,(6):233-235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短期培训领域的服务质量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本文寻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因子重要性排序,同时探求人口统计变量对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从而为有效提高短期教育培训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服务日渐成为企业关键的竞争要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开始以消费者为中心,重视服务质量,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对影响员工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有助于为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顾客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影响员工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主要从情绪劳动、组织内部影响和顾客满意度视角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所在。本文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质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投入服务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入服务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分投入服务来源后发现,投入的国内外服务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但国外服务质量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区分投入服务结构后发现,不同类型服务质量都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正向效应,但信息通讯和金融保险服务质量的效应更显著;区分制造业要素密集度后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入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而知识密集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是投入服务质量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4.
酒店使命是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如何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是酒店管理者的基本追求。本文阐述了提高服务质量对酒店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酒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出了服务质量对酒店的重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影响酒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文姬  沈哲 《金融评论》2011,(4):117-122,126
本文基于文献考察总结了决定网络银行服务质量的因素,实证分析了决定中国的银行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如何影响顾客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中国网络银行服务质量的信赖性、共感性、相互作用性等因素被认作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服务性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优质的服务。探析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改善其服务质量,获得竞争优势。以酒店行业为例,建立结构模型,运用AMOS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公仆型领导、内部服务质量与外部服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公仆型领导、内部服务质量均对外部服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公仆型领导对内部服务质量也存在正向影响,并且它可以通过内部服务质量对外部服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内部服务质量中的结果性服务质量会对交互性服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航 《时代经贸》2012,(22):75-75
中国饭店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良好的员工培训能使酒店员工具备成熟、优秀的职业素质,并最终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所以,酒店迫切需要通过先进培训体系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英 《时代经贸》2013,(20):38-38
电子商务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巨大,影响深刻。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还存在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专业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支付体系不够完善、旅游网站信息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应不断加强旅游商务网站建设,完善在线预定和支付功能,顺应现代旅游发展积极开展和提供个性旅游产品定制服务,切实提高旅游商务网站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零售商拓展线上多渠道的角度,研究了在多渠道零售背景下,实体渠道服务质量与多渠道整合服务质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对零售渠道顾客忠诚的影响. 调查了267名在同一零售商线下及线上渠道都有购物经历的顾客,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多渠道整合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有积极影响,实体渠道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多渠道整合服务质量的提升,在多渠道环境下,实体渠道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影响不显著. 该结论表明,一方面,零售商应加强实体渠道服务质量,这是多渠道服务质量整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多渠道环境下,应通过完善多渠道整合服务质量提升顾客忠诚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以及支付结算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然后选取中国2010—2018年79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具体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也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影响机理的检验结果证实: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的净利息和非利息收入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商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位于东部地区、开展跨区域经营、创新能力强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新的金融生态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积极向金融科技转型创新是传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的诞生,使得人们重新评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文章以余额宝为例,从对银行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业务以及对未来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银行服务创新战略分析:基于浙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银行服务创新战略问题,采用简单定量分析方法,选取在浙银行为研究样本,对创新目标、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和创新领域四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的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银行服务创新战略:总体上,浙江银行业以提升服务质量为创新目标进行有意识、系统化、基于市场信息的创新活动,并制定了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战略,进而实行产品创新;其中,非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扩大市场份额为创新目标,采取定制化战略模式;在创新领域上,非国有银行重视产品创新,区域性银行重点进行营销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鸿藻 《现代财经》2006,26(10):24-28
在网络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唯一的出路在于营销创新。应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作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探讨网络环境下银行营销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浩萍  罗炜 《经济研究》2007,42(2):124-136
本文从“事后的”IPO折价、投行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发行公司质量等多个角度检验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机制的有效性。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投资银行声誉。其中,投行执业质量用投行承销的IPO公司会计业绩“变脸”率来衡量。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单纯考虑市场份额或执业质量时,这些变量对IPO发行折价均无显著影响,但若同时将两者纳入分析框架,并考虑其交互作用,投行声誉的作用就能显著表现出来:市场份额高且执业质量好的投行可以显著降低IPO发行折价,并且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数量以及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认可。  相似文献   

16.
国外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与此同时,网络银行在信用基础,银行监督,法律规范及内部管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上,对传统银行体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通过对国外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的论述,阐明了发展我国网络银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申静  张亮 《技术经济》2009,28(4):17-23
基于对服务创新及其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特征及其服务创新的现状,构建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4家上市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对其服务创新进行测评比较,从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水平做出较客观的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上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为实体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节约和高额的利润增长。网上银行的客户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转化为网银信息安全产品服务质量的竞争。网上银行信息安全产品的服务质量差距主要体现为:网银信息安全产品的顾客期望与银行感知的差距、网银对顾客期望的认知与服务设计的差距、网银信息安全产品的服务设计与服务传递的差距、网银信息安全产品的顾客期望与顾客感知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可以为今后研究服务质量差距弥合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珺 《经济研究》2004,39(1):16-24
本文以调查问卷和命题论证的方式 ,遴选出中国境内外资银行客户和中资银行客户两个样本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模型等计量手段 ,论证服务质量认知、风险付出和企业形象等因素与服务价值之间的关联关系 ,分析服务质量认知的五个维度与服务价值的关联关系 ,测试企业形象在风险付出与服务价值间的中介角色 ,并验证中、外资银行客户对核心服务和风险付出的认知机制是否一致。通过比较研究发现 ,服务质量认知无论在总样本中还是在中、外资银行客户的分样本中都与服务价值正相关而且是影响价值认知最关键的因素 ;风险付出以企业形象为中介反向影响价值认知 ;在服务质量五个认知层面中 ,人员因素和系统因素成为服务价值认知的核心 ;中、外资银行客户对核心服务的认知机制没有显著的区别 ,而对风险的看法则不同。分析结果同时引申出中资银行如何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服务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