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决策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是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但是由于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等因素往往会导致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对于非效率投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抑制。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对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因为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投资者只有在确信自己的利益能够受到保护之后才会向企业投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正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在投资者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合理的资本结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手段;而公司治理缺陷则可能诱发经营者和股东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本文在对公司治理、资本结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投资者保护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基金"从默默无闻到热火朝天再到抱团亏损,对投资者心态的考验不可谓不大,仿佛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轮回". 也许,"火出了圈"的基金投资确实该换一种玩法了. 事实上,基金作为一种借助专业力量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产品,其在个人财富管理中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早已不言而喻,并不应受行情冷热所左右.对于投资者来说,随着投资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教育的持续深入,单一的基金投资已经很难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投资者对于买入数只基金进行组合投资以对冲市场风险的意愿正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5.
公司内部控制是在取得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为弥补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降低代理成本而在内部设置的一种控制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内部控制实现增值的主要途径有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相似文献   

6.
从字面上看,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的财务报告模式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其实不尽然。会计实践长期以来的发展一直都是在保护投资者,"受托责任"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概念,高度概括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的功能。决策有用性的财务报告模式对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取决于特定的经济体制、商业惯例和相关市场成长发育特征;受托责任的财务报告模式对保护投资者的作用则是发挥公司治理机制的功能。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业绩的基础保证,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更基础、更长远地保护投资者。向股东报告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可以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会计管理活动论在财务会计中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被看作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简要阐述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针对其问题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给出相应退市制度改进完善的建议,使得创业板的退市制度真正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阳光私募"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光私募"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兴盛,各路资金、投资顾问和投资者纷纷涌入阳光私募市场,但随之暴露出我国阳光私募基金市场混乱、投资者保护不足、监管不统一等问题.本文根据中国私募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的有关做法,提出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思路、改善监管体系,尽快完善私募证券投资者资格和销售推广方式等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侯皓议 《金融博览》2021,(20):45-47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战略愿景、目标蓝图备受瞩目.在"十四五"规划中,也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点亮了一连串璀璨耀眼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振了财富管理行业和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创富阶段后,如何维持、管理好财富已成为高净值人群更为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未来财富管理形势会如何变化?包括大唐财富等在内的财富管理机构正乘势而动,致力于为广大高净值客户提供包括债券类、证券类、股权类、保障类、离岸类等多种产品线的综合资产配置服务方案,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选择适配的资产配置方案并有效管理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四位投资领域的专家,希望能为投资者带来全新的投资视角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公司治理不仅关系到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影响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因为股份制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一个投资者只有在确信自己的利益能够受到保护之后才会向一个企业投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正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在资本市场上,一个公司治理健全的企业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可以较容易地以较低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额的资金,获取公司治理的溢价,公司的长期发展也有了资金保证,从而能够较快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1.
股权文化的要义是鼓励股权投资 ,推崇投资者保护。股权文化在推动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面对现实 ,我国应从鼓励股权投资与倡导投资理念、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完善证券法律体系与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加强诚信建设与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以加快股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以及包括拟上市公司与公司的股权、债权投资人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上市公司为完善治理结构,通过充分信息披露并运用金融和市场营销原理,加强与现实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交流与沟通,促进投资者对公司了解和认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所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权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根本目标是要维持投资者信心,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促进资本积累和证券市场发展以及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投资经验的缺乏、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完善、西方国家的"主权基金威胁论"等等.本文分析了中投公司的当前状况,并通过借鉴世界著名主权基金--淡马锡独具特色的投资模式与成功经验.指出了中投公司的选择与投资方向,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定位、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投资战略等.  相似文献   

16.
井漫 《西南金融》2020,(4):65-77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投资者保护、完善券商内部治理、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还存在着投资者分类保护与现实脱节、投资者权利救济难以实现等现实问题,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仍具有讨论价值。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起源于美国,美国证监会以"买者有责"为核心,形成了以代理理论、特殊情况理论和信义义务理论为内容的适当性理论基础,而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在信赖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对美国理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国外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客户适当性、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权利救济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上述方面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更多放在立法模式选择、投资者分类制度、投资者教育机制、投资者权利救济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投资主体机构化态势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代理公众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但是否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所强调的,公众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以及市场效率会因此得到改善呢?针对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者道德风险行为,对机构投资者在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改善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繁曝出丑闻,虚假陈述违规披露误导投资者、不规范关联交易、大股东侵占企业资金等现象令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越来越成为投资者选择公司的关键因素。提升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对于规范企业的运作、增加股东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财务治理的实现机制与改善途径,以期从提高财务治理的水平来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景希  郭淼 《云南金融》2011,(2X):84-84
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解决治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完成优化股权结构和实现上市,风险和收益共存。本文试图分析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利弊得失,进而阐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效果,以及对此措施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与管理层薪酬契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以2007、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允价值收益、公允价值损失与管理层薪酬之间的敏感系数。研究结果表明,A股上市公司存在着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奖轻罚"现象。"重奖轻罚"现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有效而约束乏力的薪酬不对称特征也存在于盈余分项目层面,这将会助长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放大企业风险。本文还发现,公允价值"持有收益"并不必然增加股东财富,委托人不能辨别新增财富的可实现性与现实性的差异,也不能辨别市场优势地位与管理层努力程度对业绩的影响,常见的公司治理机制在该问题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控制作用,表明中国的公司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