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戚欣 《商》2014,(52):31-31
一、就业歧视中性别歧视概述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或者劳动关系建立后,基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岗位无关的因素,对招聘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求职者或雇员,不能基于平等的就业机会或在工资、晋升、培训、岗位安排、解雇或劳动条件与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等方面不能提供平等待遇,从而取消或损害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或雇员的平等待遇权的现象。就业歧视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在招聘或劳动关系建立后对女性求职者或雇员给予的有别于男性求职者或雇员的歧视待遇。  相似文献   

2.
随着<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如何切实保障各个群体的公平就业权引起了理论界的进一步思考.在就业领域,就业歧视已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就业促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公平就业是实现人类基本价值的需要;是"和谐社会"的诉求;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途径.完善公平就业立法,应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概念;明确特殊群体公平就业的具体规定,在明确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以更好的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我国法律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在内的初步的保护妇女平等就业为主体的促进男女就业平等的法律体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仍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当前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立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对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倩 《现代商业》2012,(11):286-287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规制就业性别歧视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本文拟从性别就业歧视的角度出发,分析《就业促进法》对女性平等就业权的影响,并且探讨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对就业歧视做出定义、未明确违反就业歧视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提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关键还是早日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等,以期推动促进就业法的完善,保障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追求平等与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但在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歧视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就业歧视现象不仅带来社会稳定问题,侵犯公民就业权,也与法治精神相背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但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欠缺是重要根源之一.为了防止和消除就业歧视,贯彻<宪法>和其他法律赋予公民的劳动平等权,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以买现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6.
刘洪林 《商业科技》2010,(25):228-228
平等就业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保护就业者能够在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和平等规则等基础上享有形式上的平等就业权,同时,国家通过包括禁止就业歧视、特殊群体就业保护、就业培训和就业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和措施保护就业者享有实质上的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是形式上的平等就业权和实质上的平等就业权的统一。依法保护就业者的平等就业权,有利于实现就业者的基本人权、进而实现其所必需的生存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平等就业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保护就业者能够在平等身份、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和平等规则等基础上享有形式上的平等就业权,同时,国家通过包括禁止就业歧视、特殊群体就业保护、就业培训和就业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和措施保护就业者享有实质上的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是形式上的平等就业权和实质上的平等就业权的统一。依法保护就业者的平等就业权,有利于实现就业者的基本人权、进而实现其所必需的生存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周宇杰 《中国市场》2008,(31):33-34
平等就业权在整个公民社会权利的实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平等就业权的实施并不乐观,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实现公平就业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问题普遍存在,我国现阶段就业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公平、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不平等以及不明朗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等方面。其原因是就业公平相关法律不健全、雇主歧视现象严重、传统观念影响。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我国应从立法和政策入手,通过法律手段消除就业歧视,提升女性的自身素质,政府和社会为女性就业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切实保护女性就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境,通过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提出通过自力自救,诉讼途径的设计;行政救济;立法救济等救济途径消除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歧视,保护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1.
周薇薇 《消费导刊》2010,(4):237-237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维护农民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政府和农民工自身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玉珠 《商》2012,(21):54-54
由于种种遗留因素以及社会偏见,中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不少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以及就业者的自然属性以及非自然属性加以种种不合理的限制,导致了各式各样的严重后果。本文就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10)
近年来,随着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愈发明显,就业歧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就业歧视中外研究现状、就业歧视成因和就业分类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总结出了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歧视现象找出了就业歧视的典型现象,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引起求职者及企业对就业歧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军 《消费导刊》2011,(5):128-129
就业歧视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它不仅侵犯了劳动者包括公平就业权在内的劳动权利以及其他相关权利,而且违背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以及其他体现平等原则的法律规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人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对就业歧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就造成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民工潮"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冲破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由于有限的农村土地吸纳不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来到城市后所面对的不仅是限制和歧视,制度和政策性排斥更是现实存在。而要一一解决农民工带来的问题,关键点是保证其平等充分就业,充分保障其就业权。  相似文献   

16.
前言:本文以农民工在就业领域中的弱势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指出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币场下,企业雇主对农民工保障的不平等对待、政府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政策限制以及城镇居住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在就业竞争中和心理上对农民工的排斥或歧视等现象是造成农民工就业弱势的三个层面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的途径不应单纯的在短期内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而更应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针对农民工群体内不同层次的分步骤、有重点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重大.然而,与城市务工人员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其平等就业权的实现.文章讨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内涵及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与作用,概述了其平等就业权缺失问题的表现,最后探讨了保障他们平等就业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姜颖 《商》2013,(7):147-1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蒋莉 《华商》2008,(3):83-84
平等就业权不仅是当代人权概念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应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同时也是现代男女平等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深入了解平等就业权的内涵,探讨和分析制约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成因及从法律上保护其权利实现的问题,对女大学生就业乃至对全社会女性就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宪法》、《劳动法》等都反对以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但从执法角度来看,男女就业平等只停留在纸面上,当女性在求职阶段遇到性别歧视时,由于还未签订劳动合同难以立案,即使立案了,举证困难,并且缺乏处理机构。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的立法缺陷和司法实践中的困境阻碍了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此,应完善立法,建立专业的执行机构,并对受歧视者给予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