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乐之憾     
福建省长乐市是郑和航海史上的浓墨一笔,当年浩浩荡荡的郑和船队就是在此停泊,等候季风来临而扬帆远航。对于现如今的长乐人来讲,郑和化品牌无疑是城市经营和经济发展的无可替代的无形资源。但是,如何实现历史古迹保护和城市经营间的双赢,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600年前的7月11日,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七下西洋首次出航的日子。郑和当年途经的亚非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我国更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联合17个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从今年起将这一天定为“航海日”,同时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相似文献   

3.
冰心的故乡     
在冰心的故乡——长乐,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在我心里滋长着,面对风景秀丽的郑和纪念馆,冰心故乡和郑振铎的故居,耳闻民间“卖花作家”的故事,处处洋溢着浓重的文化气息,给人一种浪漫、清新和悠远的感觉。 冰心热爱大海,她家乡的海给人一种浩大的感觉,遥想当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浩浩荡荡的船队,那一种气势与壮举,令长乐人睁眼看到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长乐;而今,冰心又以她清新、温柔、敦厚的文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有一幅古城堡(耶稣堡)的照片。文字说明的内容是据《郑和船队》一书写的,说郑和曾到达东非慢八撒(今译蒙巴萨)。图中的古堡现为蒙巴萨历史博物馆。我在儿时就曾听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明初的中国正值从封建社会的巅峰滑落之际,科技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依然处在  相似文献   

5.
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和沿海国家的海上交通,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使团与海上各国的文化传播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论述郑和下西洋对海上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太仓市浏河刘家港--太仓港是明代郑和船队出海的集结起锚地.600年前,郑和每次下西洋前,都要把浏河天妃宫修葺一新,"舣舟寺下",祭祀妈祖.浏河天妃宫作为江南地区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妈祖庙和郑和下西洋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如今已成为太仓旅游人气最旺的景点.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书法绘画摄影国际大赛”征稿活动圆满完成。3300余幅作品凝聚着海内外爱国人士对伟大航海家、和平使者郑和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04,(12):81-81
公元1405年,明朝官吏郑和作为和平友谊的使者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匡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对外交流和发展经贸关系:经国家新闻主管单位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绘画书法摄影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和平之旅,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资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1世纪,我们重振中华海运强国、海洋强国的雄风,谱写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睦邻友好、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应当和世界人民一起积极发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伟大功绩明朝规模庞大的郑和船队,自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中,七次下西洋,战胜了"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  相似文献   

10.
黄新亚 《中国经贸》2005,(11):82-83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在数十国建立起以中国商品为中心的海外市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海外华人社会的巨大支持。这个海外华人社会在明清以前并不为中国统治者所知,直到郑和船队抵达南洋,中国社会各界才逐渐了解到它对于中国对外经贸事业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海外华人社会,就不会有郑和下西洋的千秋功业。  相似文献   

11.
情迷锡兰     
康缘 《今日重庆》2015,(4):78-83
向南。印度洋。那里有一个叫斯里兰卡的国度。此前,这里叫"锡兰"。那是一个岛国,镶嵌在印度洋上。于是,有了"上帝的最后一滴眼泪"的诗化描述。海洋、热带雨林、佛教圣迹、千年皇宫、茶山传奇、高跷垂钓、殖民地古堡……无数旅行元素揉捏在一起,成就了那个叫斯里兰卡的岛国。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曾经到过这里。或许,用"缤纷"比用"美丽"更能准确诠释这个曾经也叫"锡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2004,(10):88-88
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航海知识和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摄影、绘画书法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远航之迷     
600年后重新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一件密切联系现实需要的史学研究工作。因为郑和所开辟的航线,不仅是沟通了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地域。而且是实现了以贸易为首要目标的文化交流。只有当我们汲取无数经验教训。确立了坚持市场经济观念.并且不断接近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一体化目标.才能够体会到郑和所开辟的事业.实在具有“无以过之”的价值。为在今后发展中国经贸事业的工作中继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刊特邀丝路文化专家黄新亚先生围绕郑和下西洋问题作系列专论,更希望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这一历史课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钢 《港口经济》2005,(1):38-41
历史上,福建一度是蜚声中外的国际性港口大省和航运强省。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港不仅是当时中国第一大港,而且是仅次于亚历山大港的东方第一大港、世界第二大港。福建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最重要集结地,福建港口在郑和航海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明代中叶以后的几百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2005,(7):2-5
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先河,做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这18幅连环画集中表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动人场面,刘重日文,金刚山、王铁成、郭军琪画《中国经贸》杂志社策划。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画展上,画家章震宇的作品《郑和下西洋》成为观者瞩目的焦点,画中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个庞大的船队正靠向目标的彼岸,画面构图大胆,笔墨灵动,不失为一幅气势磅礴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海洋的帮事.已为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同样的,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说法也已根深蒂固,本文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与歌伦布航海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人们平时所忽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胡波 《东北之窗》2014,(13):60-61
正近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强国的内涵不断充实。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有弱才有强,除了自身的强大之外,海洋强国还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际海洋秩序、世界海洋政治中谋求一个相对"强"的权力地位。那么,根据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地缘条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条件,中国究竟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2005年,政府有关方面、媒体及学术界等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追溯当年中国海权的强大,思索未来中国海权的发展。在国人眼里,中国海权既然曾经有过辉煌,也就能够重新复兴,  相似文献   

19.
刘重日 《中国经贸》2004,(11):84-85
诚如名家梁启超所言:怎样评价郑和都“无以过之,其不畏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20.
郑和出使西洋采买香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宫廷与民间的宗教活动、医药熏香、饮食养生对域外热带香料需求量大;二是"宣德化,柔远人"的政治需求。郑和不仅在西洋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而且船队史无前例地到达红海沿岸,把中外交流范围扩大到了被称为香料之角的索马里等非洲地区,对当时乃至后来的国家政治、经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