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定宝小传     
《宁波经济》2004,(B07):48-48
徐定宝1950年出生,宁波籍。1982年1月毕业于宁波师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他先后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学习、进修。1995年他考入南京师大文学院,毕业后获文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徐定宝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1987年前他任教于宁波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之后调任宁波师院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沿海地区除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以外,还正在形成沈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福建沿海城市群等等大大小小城市群,随着沿海铁路和沿海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线通车,几大城市群之间联系将更加密切,中国沿海地区正在形成跨度最长的城市密集地带。因此,当人们十分关注长三角城市群对宁波作用的时候,我们还应注意到沿海城市密集带形成和发展对宁波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耀生,1958年生于宁波海曙,中国经理人联合会常务理事与浙江分会副会长,工商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研究员、高级经济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1985年调任浙江省重点工程——宁波毛条厂担任筹建处工艺设备处处长,建厂后历任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常务副厂长;1993年起担任宁波第二针织厂厂长、党委书记;2003年至今就职宁波百隆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4.
《宁波经济》2009,(9):48-48
杨仁法,1967年生,浙江象山人。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7年获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工学硕士。他曾经历国营大厂、校办企业、个私股东的职业生活,1994年起在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现宁波工程学院)任教,现为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执行院长,宁波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长安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宁波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宁波市江北区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11,(10):60-61
裘爱国,1953年生,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研究员、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协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宁波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三环医院院长。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宁波相继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势必为宁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除此之外,另一项直接涉及宁波发展的综合性战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也于今年出炉,其核心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在长三角"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中,宁波直接定位于其中"一圈两带",以宁波、舟山、台州三市组成的宁波都市圈跻身长三角五大都市圈行列,且处于沪宁合杭甬中枢  相似文献   

7.
《宁波经济》2005,(9):48-48
陈君静,1963年9月山生,浙江奉化人。1986年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宁波工作,先后担任过原宁波师范学院政史系副主任、历史系副主任和图书馆副馆长等职。后赴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华东师大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朱政惠先生。现为宁波大学教授、宁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专门史硕士点硕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校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号家库成员等职。  相似文献   

8.
胡刚 《浙江经济》2005,(3):34-3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浪潮下,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合纵连横,杭州湾南岸——地域相连的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四市组成的“南上海”城市板块必将崛起。这是长三角城市群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推进区域一体化,以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重构经济新版图,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从融入区域一体化、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视角,对宁波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从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入手,剖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从城市定位、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宁波转型创新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宁波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随着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的整体战略和“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宁波的城市定位和发  相似文献   

11.
一、树立农民工服务管理的新理念 进入新世纪,宁波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和国家计划单列市,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持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宁波户籍人口560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已由2003年的145万、2006年的285万增长到343万人。其中青壮年占90%,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已占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60%以上,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比例更高,如占建筑、电子、服装等企业员工的80%,集装箱和卡车运输、环卫工人的90%。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4,(14):26-28
<正>"永新光电是我们家族在宁波唯一的企业,我也是同辈中唯一留在宁波发展的80后。"永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曹志欣出生在美国,小学和初中在香港上,高中又到了美国。2009年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就留在了家乡宁波,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几年,由于在宁波创业,曹志欣便成为家乡和他生活在香港及海外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7,(10):48-48
梁军,1955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人。佳木斯大学本科毕业,工学学士,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宁波丁程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5,(7):48-48
戴光中,浙江鄞县人,1949年出生,1969年赴北大荒插队劳动,1979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钱谷融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1982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旋回故乡执教,1995年晋升教授,199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宁波大学“宁波帮”研究所所长,宁波大学图书馆馆长,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人文社科版主编;以及宁波大学文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5.
《宁波经济》2004,(2):48-48
王慕民,浙江慈溪人,1948年12月生于上海,1985年复旦大学专门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宁波工作,现为宁波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并担任浙江省哲社“十五”规划学科专家组成员、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专门史硕士点学术带头人、宁波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宁波市政协特邀委员和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给宁波金融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加快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顺应了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资源优势。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紧紧抓住宁波加快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发展契机,按照市委、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92年从武汉大学商学院管理系毕业回到了家乡宁波的。毕业后我得到了一份在别人眼中看来非常难得的工作——在宁波市政府办公厅的政策研究室当公务员。但是,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我只做了两年半,就“下海”出来自己办公司了。事情源于一个偶然的朋友相遇。那个朋友告诉我,中国的计量现代化正在开始,衡器产品正在处于“机改电”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4,(6):48-48
龚缨晏1961年出生于象山。1978年,他考取了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历史系,1982年大学毕业又考取杭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博士学位,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0年,他赴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学习:2001年至2002年又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现在他担任着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基础部主任,并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韩民教授1961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1985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2月至1988年12月,她到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学习研究生课程。2002年9月晋升为教授。现任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以及绍兴、南通、常州.嘉兴、扬州、镇江、泰州等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不仅促进了长三角城市与地区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各小都市圈又发挥“接受上海辐射、形成新的辐射”的功能。预计在未来30年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每过10年将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30年前后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