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必须标本兼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切实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标本兼治,实行双管齐下。所谓的治标,是指对不良资产的存量进行盘活;所谓治本是指积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扩大信贷范围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效益,同时,通过完善信贷管理,尽量减少新增不良资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建立四项机制强化信贷资产管理卢涌章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基层银行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银行逾期贷款、风险贷款已占全部贷款的30%左右。信贷资产质量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因素,也有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方面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问题。从企业方...  相似文献   

3.
多头贷款是滋生和潜伏信贷风险的重要风险点,它不仅给信贷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使银行正常信贷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清理多头贷款是强化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信贷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对信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贷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是金融改革进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基于行为金融学分析,我国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存在着潜在风险。应改革现行的信贷组织结构,建立起专业化、技术型和不受行政影响的较独立的信贷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信贷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并引导银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存在不少制度缺陷,致使银行经营状况和信贷资产质量长期积重难返.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外资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调查分析与差异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新型银行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银企信贷关系和银行信贷内部管理两个方面。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信贷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借贷市场的效率,加剧了信贷风险。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以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解决银行内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通过构筑银行企业文化、建立信贷激励机制和完善信贷内控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明显,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运行。因此,要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贷后管理。  相似文献   

8.
谈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张华宇徐金麟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在市场竞争中,为站稳脚跟,各家银行纷纷把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力求提高整体经营能力。从现实情况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与经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优化投向,培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我行二级分行逐步从传统管理型机构向经营管理型核算单位的过渡,多年来我行实行的的信贷分散管理模式下的信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即信贷文化、组织机构、信贷程序、经营理念、风险管理、信贷人员管理等,与其所承担的愈来愈强的信贷经营职能越来越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全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本文拟就如何构建适应我行二级分行发展需要的信贷管理模式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以银行为中心的信贷分散管理模式,建立观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新型信贷经营管理模式。这一运行模式的核心:一是整合现行县支行信贷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形成前台由客户经理代表银行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二是在二级分行建立以信贷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银行内部业务运作核心;三是建立客户经理和信贷分析、管理人员业绩考评和绩效挂钩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贷款大量增加,对偏远基层地区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据辽宁丹东银监分局的调查,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信贷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其信贷管理也出现了六个不可忽视的风险苗头。一是在信贷审查时,重第二还款来源,轻第一还款来源。二是在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有向大客户集中的趋向,其动因来源于商业银行为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实行规模化扩张的需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信贷集中会带来风险的相对集中,诱发行业间的不规范竞争行为,导致银行疏干信贷管理等。本文通过实际分析,提出监营部门应高度重视信贷集中的现象,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策略中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信贷管理风险意识淡化、制度约束弱化、贷款管理行为随意化及监管弹性化等自由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将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思路概括为“培养一支队伍、重点完善两个办法、把好五个关口”,即构建风险信贷文化,打造信贷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把好贷前调查关口、贷款审批关口、贷款发放关口、贷后管理关口及信贷管理监督关口。  相似文献   

13.
抵押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存在问题:抵押物价不足,一物多押,虚拟抵押,无效抵押,银行管理松弛,市场配套措施不完善。抵押贷款风险原因:企业行为不规范,信贷管理松弛,银行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法制约束不力。应健全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监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信贷管理风险意识淡化、制度约束弱化、贷款管理行为随意化及监管弹性化等自由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将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思路概括为“培养一支队伍、重点完善两个办法、把好五个关口”,即构建风险信贷文化,打造信贷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把好贷前调查关口、贷款审批关口、贷款发放关口、贷后管理关口及信贷管理监督关口。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从受理借款申请准备开始到收回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全过程.信贷管理工作与银行经营盈亏与否密切相关,同时信贷部门也是银行经营风险多发的要害部位,如何处理好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对于商业银行坚持"三性"原则和"四自"方针,实现盈利的目标和稳健经营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企业产权关系矛盾比较突出,社会诚信环境欠佳的情况下,银行必须要学会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避免和减少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确保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法律问题已成为一项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好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征 《上海金融》2006,16(6):19-22
信贷组合积极管理是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优化信贷组合,在银行风险容忍度以内追求组合风险回报率最大化的新型信贷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信贷管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探讨信贷组合积极管理的驱动因素和特点,比较常规与新型信贷组合管理工具的差异,提出银行在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中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和阶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信贷组合积极管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模式的全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组合积极管理是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优化信贷组合,在银行风险容忍度以内追求组合风险回报率最大化的新型信贷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信贷管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探讨信贷组合积极管理的驱动因素和特点,比较常规与新型信贷组合管理工具的差异,提出银行在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中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框架和阶段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从三个方面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信贷管理中的倾向性问题:1.贷款向大户集中,一是带来风险集中,二是众多银行争夺大户使信贷管理不落实。也使风险增大。2.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一刀切压缩不良贷款的作法脱离实际,造成不少弄虚作假的情况,使一些贷款清收错过了好的时机,增大了损失。3.住房信贷方面存在住房开发地区性过热和假按揭贷款的情况,这些问题随时威胁着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的许多问题开始显现,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市场对信贷业务的需求。增强控制和防范信贷管理风险的能力非常重要,信贷管理模式需要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模式的创新是为了增强其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并不断完善现有制度。信贷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收益来源,银行间信贷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本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存的问题,并提供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群 《新疆金融》2006,(6):45-4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建立和实行了信贷经营、审批、风险监管三权分离机制,并实现了信贷经营、审批、风险监管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制约。三权的分离,完善了信贷管理,使信贷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三权中,审批虽然不能代替贷前、贷后管理,但它是信贷管理的主要环节,而信贷审批人又是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主体,因此,信贷审批人素质的好坏、工作水平的高低对审批工作及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