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回顾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发展历程入手,提出核心员工的概念,论证核心员工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企业开发核心员工的运营机制。文章重点从选人和留人两个维度阐述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核心员工开发机制,并认为有效整合人才招聘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是开发核心员工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2.
某咨询公司曾对A、B、C三个企业的员工做过有关班组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A公司的一部分员工认为,班组文化建设就是美化班组环境,开展文化活动,征集格言警句;B公司的一部分员工认为班组文化建设就是要进行理论学习、办板报及橱窗宣传;C公司的一部分员工认为班组文化建设就是举办几场球赛、搞几次文艺表演等等。说白了,许多员工觉得班组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显然,A、B、C三个公司的员工都是对班组文化建设的一种片面的理解和误读。这种认识,无疑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会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感、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等产生显著影响,是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深层激励因素,也是组织变革时代维持组织和员工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通过高科技企业人才与普通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来研究高科技企业人才的心理契约特征,以期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Y理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理论,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谈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看法。它代表管理上一种观点,决定着企业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这种理论认为:(1) 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工作对于一般人,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惩罚(因而只要可能就逃避),到底怎样,要根据可控制的条件而定。(2) 对人的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多数人愿意实行自我  相似文献   

5.
三、有效激励 激励在班组长履职能力结构中同样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沟通作用于员工认知,而激励则作用于员工行为。激励是班组长根据组织目标和员工需求,运用某些方式或手段,让员工产生内驱力,导致努力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需求。有效激励是指班组长以激励理论为基础,以"Y"理论即人愿意工作并承担责任为人性假设,在班组内建构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6.
公平理论在企业激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对组织中的成员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其行为指向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员工都是希望作出贡献,并能够自我调整,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而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的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否创造一种使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贡献的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公平理论是企业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值的多少,而且更关注与相近的其他员工报酬的比较。一、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亚力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斯达亚、亚当斯(JSAdams)于1956年提出来的。这一…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会计诚信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在学术界并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政府、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社区和民间社团等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利害关系人理论,他与以追求最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一旦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员,就与企业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它不仅包括显性的、以劳动协议形式体现的经济契约关系,还包括隐性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关系。经济契约使企业和员工以劳动合尉的形式联系起来,标志着企业和员工合作关系的开始。心理契约则使这种合作得以深化, 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且心理契约始终处于不断变更和  相似文献   

9.
去年末,在笔者参加的企业文化论坛上,一位企业总裁谈及企业文化建设时,一番话语掷地有声:"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素质与精神?我们不要总是和员工灌输忠诚和奉献的理念。其实,我认为只有让员工本着‘做一天  相似文献   

10.
员工心理账户视角的薪酬心理折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薪酬是企业吸引、激励和保持员工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数量是否为员工所客观感知,直接关系到企业薪酬的支付效率。本文从心理账户的理论视角构建了员工薪酬的心理账户结构,并通过对10家企业共338名员工主客观薪酬数据的整合研究,揭示了员工对薪酬感知收入的心理折扣现象,及其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资、奖金、法定社保和企业自主福利四类薪酬心理账户中,员工对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最大;与外资企业员工相比,国有企业员工对工资和企业自主福利的心理折扣程度都明显更大。本文对企业薪酬支付效率问题的探讨不仅丰富了薪酬领域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如何在相同人工成本下提高薪酬的激励效果也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产业链补链强链的重要贡献者,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独特路径引起了理论与实践的广泛关注。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动态演化路径为研究问题,整合已有研究成果,在T型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四家“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Y型模式。Y型模式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以双元学习/创新驱动企业技术精一化与市场场景多元化二者协同发展为主线,从“点”到“I”再到“Y”动态演化的路径过程。这一研究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奠定了更为整体、动态的理论底层逻辑,也为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核心员工”是近来人力资源管理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公司的老总和HR总监都认同这一概念,认为核心员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是核心员工,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这里笔者认为,核心员工就是企业里具有较高智商与一流情商,给企业创造出超凡脱俗的绩效业绩,在企业内无法替代的优秀员工。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耳熟能详又最能引起共鸣的词语就是"和谐"。对国家而言是建设和谐社会;对企业而言是建设和谐团队。笔者认为和谐团队应具备三点:一是企业项目优质、效益突出、环境适宜。二是企业员工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企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充满信任和忠诚。没有  相似文献   

14.
电力企业如何实施职业生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职业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Hall)的观念,是指一个人职业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而职业生涯管理是在结合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长期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认为:对企业和组织而言,相对于坐等员工自学成才,对员工实施职业规划将更加有效率。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做出了一些有益…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是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员工持股计划 (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简称ESOP) ,是指企业内部职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有条件地拥有企业股份的企业制度。职工持股的理论和实践 ,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在 5 0年代 ,美国就开始试行“内部职工持股计划” ,随后 ,西德、法国、英国等国家看到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纷纷效法 ,风靡全球 ,比较典型的有 :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英国的利润共享制、德国的员工参与制。 80年代末员工持股计划传入我国 ,引起了不少争论。那么 ,员工持股计划产生的理论背景是什么 ?在我国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  相似文献   

17.
“核心员工”是近来人力资源管理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公司的老总和HR总监都认同这一概念。认为核心员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是核心员工。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这里笔者认为。核心员工就是企业里具有较高智商与一流情商,给企业创造出超凡脱俗的绩效业绩,在企业内无法替代的优秀员工。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强调以文“化”人.认为潜移默化的文化力是凝聚成“企业一员工命运共同体”的活力源.不仅要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更要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实施方法不当.或缺乏强而有力的措施。很容易流于形式.造成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将企业文化价值观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如何把公司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中,大部分企业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企业文化能够用来“教育员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制度管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文化才能让员工自觉地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机电工业》2008,(11):68-69
报告显示内部员工推荐被企业公认为招募新员工的最有效手段基本薪资依旧是中国员工最为关注的薪酬实践补充住房公积金计划被认为是吸引员工最为有效的福利实践晋升机会的公平性和职业发展能否得到有效指导,是员工去或留的最重要的前两个驱动因素65%的员工认为公司在领导力及管理技能方面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